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归巢(cáo) 占有(zhàn) B.霸占(bà)芦苇(wéi)
C.睡眠(mián) 剪秋罗(luó) D.做梦(mèn)斜阳(xié)
2.《秋晚的江上》诗中“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中的“红颜”指什么意思?( )
A.红润的脸色 B.年轻人 C.貌美的女子 D.妆容
3.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B.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C.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D.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晏皱。
4.明天就要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了。张老师对你说:“你请告诉小文,让她明天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你会怎样对小文说?( )
A.小文,张老师让你明天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B.小文,张老师让她明天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C.小文,张老师让你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D.小文,张老师让你到学校报告厅参加比赛。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菜圆 梦幻 篮天 收集
B.密布 光明 焦急 荧火虫
C.眼睛 静寂 摇晃 仰望
6.下列诗句与诗人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范仲淹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夏天是一层纱,飘逸xiāo sǎ( )。在méng lóng( ) jì jìng( )的夏夜,田里的mài suì( )像是xiù shàng( )了一圈máo róng róng( )的花边,美丽极了。夜晚,满天fán xīng ( ),在téng luó( )叶下,伏在母亲xī gài ( )上听故事的画面,是我永不màn miè( )的回忆。
8.比一比,组词。
桦( ) 辉( ) 朦( ) 穗( )
哗( ) 晖( ) 檬( ) 惠( )
9.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流苏 ( )的金晖 ( )的光华
( )的朝霞 一( )雪花 一( )花穗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姗姗( )( ) ( )( )斑斓 ( )( )相干
( )( ) 勃勃 白雪( )( ) 自在( )( )
(1)他每次总是( ),害得大家老等他一人。
(2)画面中一位老者悠闲地在( )的江边垂钓。
(3)春天来了,万物苏醒,都处都是( )的花草树木。
11.结合诗歌,填写以下内容。
《白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______的抒情诗。作者以______为中心意象,先总写“______________”,然后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分别写了白桦在______中的美,在_________中的美,在_______的美,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的____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2.这首诗是著名女作家_____写的,它歌颂了伟大的______。
13.诗中两个“风雨"的意思不同,第一个“风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风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的“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假如你给妈妈朗诵这首诗,她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你发挥想象,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用几句话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谢谢您,爸爸!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启示。
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恼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训斥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手指的痛 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很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16.解释下列带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除:①去掉 ②不计算在内
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 ④台阶
a.10除以5得多少( )
b.除他之外都开会去了( )
c.我们要为民除害 ( )
1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地上长着厚厚的苔藓,软绵绵的,像是铺着绿色的地毯。(这是___________句)
B.杨梅树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雨雾中欢笑。(这是________句)
C.夏夜,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小虫在唱着动听的小夜曲。(这是______________句)
D.战士们猛虎似地朝敌人的阵地扑去。(这______________句)
18.修改病句。
①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时刻经常注意关心国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写句子。
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找出文章中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2.我写诗歌。
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学写一首小诗,可以仿写,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事物为内容……题目自拟,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归巢(cáo)——归巢(cháo):回窝、回家。
B.芦苇(wéi)——芦苇(wěi):植物名。禾本科芦属,多年生草本。
C.正确。
D.做梦(mèn)——做梦(mèng):睡眠中因大脑里的抑制过程不彻底,在意识中呈现种种幻象。
2.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诗中的“红颜”指的是红润的脸色,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和一丝生气。
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菊花拟人化,用“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表示出白菊花开放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的令人亲切和更吸引人。
B.这里是把“凤蝶儿的翅膀”比作“五彩的智慧书页”,这里是比喻手法。
C.从“木叶间自在闲游”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凤蝶儿花拟人化。
D.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新阳”和“溪水”拟人化。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转述的能力。
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变化,注意将信息转述明白。向小文转述时,要将问题说明白,将内容讲述完整,基本信息不要漏掉。
将“你请告诉小文,让她明天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转述如:小文,张老师让你明天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选A。
B.转述对象错误,转述对象是“你”,不是“她”。
C.没有说清楚时间。
D.既没有说清楚时间,内容转述也不完整。
5.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菜圆——菜园;篮天——蓝天。
B.荧火虫——萤火虫。
选项C没有错别字。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和作者的识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
A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文为: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B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晓》全文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项: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全文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 潇洒 朦胧 寂静 麦穗 绣上 毛茸茸 繁星 藤萝 膝盖 漫灭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潇洒、朦胧、寂静、麦穗、藤萝、膝盖”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8. 白桦 金辉 朦胧 麦穗 喧哗
余晖 柠檬 优惠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桦(huà):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白色、灰色、黄色或黑色,有的是片状或纸状分层剥落,叶子互生。在我国多生长在东北地区。可组词为:白桦、黑桦、红桦等。
哗(huá):喧哗;喧闹。可组词为:喧哗、哗然、哗众取宠。
辉(huī):闪耀的光。可组词为:光辉、辉煌、辉映等。
晖(huī):多指阳光。可组词为:春晖、朝晖、晨晖等。
朦(méng):1.月光不明;2.不清楚,模糊。可组词为:迷朦、朦胧、朦蔽等。
檬(méng):植物。可组词为:柠檬、檬果、柠檬油等。
穗(suì):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可组词为:稻穗、穗子、谷穗、禾穗等。
惠(huì):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组词为:恩惠、惠顾、惠存、互惠等。
9. 洁白 灿灿 银色 美丽 片 串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和量词。
适合“流苏”的形容词有很多,可以写流苏的颜色、形态等,如:五彩的流苏、摇曳的流苏、精致的流苏、漂亮的流苏。
“金辉”是一种光芒,是灿烂的、耀眼的。如:耀眼的金晖、灿烂的金晖、绚丽的金晖、闪耀的金晖。
“光华”指光辉,光芒,是明亮的、闪烁的,如:明亮的光华、闪烁的光华、灿烂的光华、银色的光华。
“朝霞”指初升太阳照映的云霞,是红色的、美丽的等。如:姗姗来迟的朝霞、绯红的朝霞、绚丽的朝霞。
“雪花”适用的量词有“片”“朵”。
“花穗”指植物长花朵的芽穗,适用的量词有“束”、“串”。
10. 来 迟 五 彩 互 不 生 机 皑 皑 闲 游 姗姗来迟 白雪皑皑 生机勃勃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姗姗来迟,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
五彩斑斓,意思是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互不相干,意思是两方没有任何关系,一方做什么不对另一方产生干扰。
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白雪皑皑,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自在闲游,无拘束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1)结合语境,他每次都迟到,大家都在等着他自己,因此选择成语姗姗来迟。
(2)结合语境,老人悠闲地在什么样的江边垂钓,选择白雪皑皑。
(2)结合语境,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景象,因此选择生机勃勃。
11. 叶赛宁 白桦 外在形象 枝头 花边 花穗 喜爱和赞美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白桦》是原苏联著名诗人叶塞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 冰心 母爱 13. 自然界的风雨 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14.体会到了儿女对母亲的依赖,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15.妈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好女儿,你终于长大了。”说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我。
【解析】12.本题考查作者和诗歌内容。
《繁星(一五九)》选字冰心的诗集《繁星》,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中的比兴手法,选取了“巢”这样一个意象,讲自己比作鸟儿,将母亲的怀抱比作安全的“巢”。对儿女来说,母亲的怀抱最温暖,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赞颂。
13.本题考查字词意思。
天上的风雨指的是大自然的风雨,指自然界中刮风下雨。心中的风雨指的是心灵遭受打击而引起的不愉快甚至痛苦,是心中的烦恼、忧愁和痛苦。
14.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结合句子“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可知当心灵收到打击时,像母亲倾诉,寻求慰藉,从“只”字能体会到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母亲对儿女的爱。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赞颂。可以想象当自己读这首诗歌时,妈妈的神态是什么样的,妈妈会做什么动作,会对我自己说些什么,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如:她首先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说“要给我读一首诗吗?专门送给我的么?”然后再微微一笑,眼睛中闪着光芒,当我读到“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在你的怀里”时,她忽然紧紧抱住了我,两滴泪掉了下来,眼中满是欣慰。
16. ③ ② ① 17. 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18.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 19.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多么大的启示啊! 20.我听到喊叫声。 21.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
【解析】16.本题考查多义字。
a.10除以5是进行除法运算。除: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
b.不包括他在内的都开会去了。除:不计算在内。
c.为民除害:为老百姓消除祸害。除:去掉。
17.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本句把“苔藓”比作“地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本题“吮吸”赋予杨梅树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本题“眨”、“唱”赋予星星、小虫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本句把“战士们”比作“虎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8.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①语义重复,“全班同学”包括“少先队员”,故删去“和少先队员”。
②语意重复,“时刻”与“经常”语意重复,“注意”与“关心”语意重复,两组词语中各留一个词语即可。
19.本题考查改写成感叹句。
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去掉逗号,把“莫大”改成“多么大”,结尾加上“啊”,句号变感叹号。即: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多么大的启示啊!
20.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我”,谓语是“听到”,宾语是“喊叫声”。
21.本题考查找寻句子。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即可。如: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22.例文:
春天
春天的闹钟响了,
惊醒了种子,
睁开了眼睛。
春天的闹钟响了,
吵醒了小草,
钻出了头儿。
春天的闹钟响了,
叫醒了树木,
伸出了胳膊。
春天的闹钟响了,
唤醒了花朵,
绽开了笑容。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是写一首小诗,结合自己事物,抓住其特点来写,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拟人、比喻等等修辞手法,展开丰富、合理性的想象来写。
如:
闪烁
繁星在闪烁,
灯光在闪烁,
河水在闪烁。
香味在闪烁,
笑声在闪烁,
我的心也在闪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