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a-(50+b)=( )。
A.a-50+b B.50-a-b C.a+50+b D.a-50-b
2.27×25×4=27×(25×4)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乖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与分配律
3.“小马虎”把40×(△+50)算成了40×△+50,与正确答案相差( )。
A.0 B.1950 C.10 D.2000
4.20×9-3×20+2×20=20×□,在□里应填( )。
A.7 B.8 C.9 D.10
5.下列算式中,不能表示“100个78的和”的是( )。
A.78×38+22×38 B.100×(70+8) C.99×78+78 D.50×2×78
6.下列算式中,与8□×98计算结果不相同的是( )。
A.80×98+□×98 B.8□×2×49 C.8□×100-2 D.8□×100-8□×2
二、填空题
7.计算器上的按键“1”坏了,怎么用计算器算265×21,用算式表示过程:( )。
8.用运算律填空:15+34+85+66=(____+____)+(____+____)。
9.1+3+5+7+9+11+13=( )2。
10.如果,那么( )。
11.根据3×☆=2×◇,在括号里填数。
(1)6×☆+6×◇=( )×◇
(2)4×☆+10×◇=( )×☆
12.如果甲数×乙数,那么(甲数)×(乙数)=( );如果甲数+乙数,那么(甲数)+(乙数)=( )。
13.要使算式16×15×25×10×□,的积的末尾有6个0,□里最小可以填( )。
14.△、○、◎分别代表3个数,已知,,,那么( ),( ),( )。
三、判断题
15.570-85+70=570-70+85( )
16.25×99=25×100-25( )
17.820÷(7×12)=820÷7÷12( )
18.15×(4×2)=15×4×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
19.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没有区别. (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25×16= 5×8+15×8= 480÷60= 12×3÷12×3=
125×24= 55×2÷5= 565-118-82= 4×13×5=
2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270÷(9×6) ②500÷25÷4 ③640÷16 ④420÷3÷7
22.计算题。
(1)6×4×25 (2)22+36+164+178
(3)960÷[(18-6)×5] (4)206×14+94×14
23.列式计算。
777与560的差,再除以7,商是多少?
五、解答题
24.学校要采购50套课桌椅,课桌每张215元,椅子每把85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25.看图解决问题。
26.超市购进了75套下面的服装,一共用了多少钱?
27.端午节到了,奶奶包了一些肉粽子和八宝粽子。肉粽子包了8串,每串14个;八宝粽子也包了8串,每串16个。奶奶包的肉粽子和八宝粽子一共有多少个?
28.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市里决定给全市贫困户运送15000袋大米,这些大米需要25辆同样的卡车分4次才能全部运完。一辆卡车一次可以运送多少袋大米?
29.李阿姨和王阿姨一起钉钮扣,李阿姨每小时钉49颗,王阿姨每小时钉51颗,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她们俩一共钉了多少颗钮扣?
参考答案:
1.D
【分析】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50+b)=a-50-b。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减法的性质的认识和应用。
2.B
【分析】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7×25×4=27×(25×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点睛】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定律,需熟练掌握,达到能认会用的地步。
3.B
【分析】先把40×(△+50)用乘法分配律化简;然后再与40×△+50比较即可。
【详解】40×(△+50)
=40×△+40×50
=40×△+2000
40×△+2000-(40×△+50)
=40×△+2000-40×△-50
=2000-50
=1950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解答本题先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再对其中的一个变形,变成相接近的形式,进而求解。
4.B
【分析】乘法分配律:a×b+a×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0×9-3×20+2×20=20×(9-3+2)=20×8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分析ABC选项,用整数连乘分析D选项,据此解答。
【详解】A. 78×38+22×38,原式=(78+22)×38=100×38,表示100个38。
B. 100×(70+8),原式=100×78,表示100个78;
C. 99×78+78,原式=99×79+78×1=(99+1)×78=100×78,表示100个78;
D. 50×2×78,原式=100×78,表示100个78;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连乘的计算,掌握整数乘法分配律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利用乘法分配律或乘法结合律分别计算各个选项中的算式,看看是否与(8□×98)相等;即可解题。
【详解】A.80×98+□×98
=(80+□)×98
=8□×98
B.8□×2×49=8□×98
C.8□×100-2≠8□×98
D.8□×100-8□×2
=8□×(100-2)
=8□×98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熟练地掌握乘法运算定律是解题关键。
7.265×20+265
【分析】把21拆拼成另外两个数字和的形式,即20+1;据此,可根据乘法分配律先求出265×20的积,然后加上265×1的积,亦可求出265×21的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1=20+1
265×21
=265×(20+1)
=265×20+265
=5300+265
=5565
所以265×21,用算式表示过程:265×20+26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计算器与复杂的运算类型的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把含有这个数字1的数进行拆拼,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8. 15 85 34 66
【分析】15与85结合、34与66结合起来相加运算较简便,根据加法的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填写答案即可。
【详解】15+34+85+66=(15+85)+(34+66)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7
【分析】将1和13、3和11、5和9分别相加,再与7相加,算出结果为49,是72,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1+3+5+7+9+11+13
=(1+13)+(3+11)+(5+9)+7
=14+14+14+7
=49
=72
【点睛】认真观察式子中各数之间的关系,从中抽离出7来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12
【分析】根据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乘法的结合律,可看作,即。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结合律,关键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11. 10 19
【分析】(1)根据3×☆=2×◇,则6×☆=4×◇,4×◇+6×◇=10×◇;
(2)根据3×☆=2×◇,则10×◇=15×☆,4×☆+15×☆=19×☆
【详解】(1)6×☆+6×◇=4×◇+6×◇=(4+6)×◇=10×◇;
(2)4×☆+10×◇=4×☆+15×☆=(4+15)×☆=1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 300 280
【分析】如果一个因数乘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甲数)+(乙数)=(甲数+乙数)×10,根据乘法分配率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如果甲数×乙数,那么(甲数)×(乙数)=300,;
如果甲数+乙数,那么(甲数)+(乙数)=(甲数+乙数)×10=28×10=280
【点睛】本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掌握二者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3.50
【分析】利用乘法运算定律先计算前4个因数的积看末尾有几个0,找到差几个0后,根据乘法口诀试乘因数,通过列举试算找到最小的因数。
【详解】先计算:
16×15×25×10
=(8×25)×(2×15)×10
=200×30×10
=60000
前4个数的积的末尾有4个0。要使算式中5个数的积的末尾有6个0,还差2个0这时候很容易想到乘100,但是题目要求填最小的数,联系6的乘法口诀五六三十可知,,故□里最小可以填50。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乘法的计算,计算时可以用乘法运算律的交换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14. 20 30 45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出,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推算。
【详解】已知,则,即;
因为,所以;
故,;
又因为;
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量代换,找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详解】略
16.√
【详解】略
17.√
【详解】略
18.×
【详解】略
19.×
【详解】略
20.400,160,8,9,
3000,22,365,260
【详解】略
21.①5;②5;③40;④20
【分析】①270÷(9×6),此题应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来简算;
②500÷25÷4,此题应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来简算;
③640÷16,此题应将16看成(8×2),再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来简算;
④420÷3÷7,此题应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c÷b来简算。
【详解】①270÷(9×6)
=270÷9÷6
=30÷6
=5
②500÷25÷4
=500÷(25×4)
=500÷100
=5
③640÷16
=640÷(8×2)
=640÷8÷2
=80÷2
=40
④420÷3÷7
=420÷7÷3
=60÷3
=20
22.(1)600;(2)400;
(3)16;(4)4200;
【分析】(1)6×4×25此题应根据乘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行简算。
(2)22+36+164+178此题先交换178与36的位置,然后再根据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行简算。
(3)960÷[(18-6)×5]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4)206×14+94×14此题应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算。
【详解】(1)6×4×25
=6×(4×25)
=6×100
=600
(2)22+36+164+178
=22+178+164+36
=(22+178)+(164+36)
=200+200
=400
(3)960÷[(18-6)×5]
=960÷[12×5]
=960÷60
=16
(4)206×14+94×14
=(206+94)×14
=300×14
=4200
23.31
【分析】根据题意,计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列式为:(777-560)÷7。
【详解】(777-560)÷7
=217÷7
=31
所以,商是31。
24.15000元
【分析】先用每张课桌的价钱加上每把椅子的价钱,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用每套课桌椅的价钱乘购买套数,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215+85)×50
=300×50
=15000(元)
答:一共要花15000元钱。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先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解答。
25.750元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13元加上12元求出每天早餐所需要花的钱数,然后再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一天花的钱数乘30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3+12)×30
=25×30
=750(元)
答:全家早餐要花750元。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每天花的钱数。
26.7500元
【分析】根据题意,用上衣的价钱加上裤子的价钱,计算出一套衣服的单价,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即可求出一共用的钱数。
【详解】(68+32)×75
=100×75
=7500(元)
答:一共用了7500元钱。
【点睛】求一套衣服多少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240个
【分析】先用14加上16求出一串肉粽子和一串八宝粽子共有的个数,再乘8,即可得解。
【详解】(14+16)×8
=30×8
=240(个)
答:奶奶包的肉粽子和八宝粽子一共有240个。
【点睛】解答本题也可分别求出肉粽子和八宝粽子各包了多少个,然后相加求得:14×8+16×8=240(个)。
28.150袋
【分析】25辆同样的卡车分4次才能全部运完,则一共需要运:25×4=100(次,用大米的总袋数除以次数就是一辆卡车一次运送大米的袋数。
【详解】15000÷(25×4)
=15000÷100
=150(袋)
答:一辆卡车一次可以运送150袋大米。
【点睛】考查了整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以先求出每辆车4次共运送大米的袋数。
29.600颗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李阿姨每小时钉的颗数×6+王阿姨每小时钉的颗数×6=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钉的颗数,依此列式并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计算。
先用加法求出李阿姨和王阿姨1小时钉纽扣的颗数,再乘6小时,就是她们俩一共钉纽扣的颗数。
【详解】49×6+51×6
=(49+51)×6
=100×6
=600(颗)
答:她们俩一共钉了600颗纽扣。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的计算,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计算更加简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