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期 末 复 习 冲 刺
单元知识速记
单元知识整合
单元重点突破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皇权的强化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3)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
命题点 明朝的建立 皇权的强化 “八股取士”
单元知识速记
3.“八股取士”
(1)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要求答卷必须用“八股文”。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对抗倭寇,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命题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1.明长城: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3.《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命题点 明长城 北京城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4.《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编写,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1.李自成起义
(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2)过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命题点 李自成起义 满族入主中原
2.满族入主中原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1.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1662年2月,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1683年,清军击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命题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西北边疆的巩固
3.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2)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4)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报请朝廷批准。
4.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帝: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力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手工业: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命题点 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清朝前期的兴盛
3.商业: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形成。
4.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1.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命题点 军机处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2)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1.闭关锁国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命题点 清朝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 闭关锁国
2.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3.表现:1757年,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影响: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红楼梦》:曹雪芹著,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明朝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命题点 《红楼梦》 京剧
明清时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
单元知识整合
抗击 侵略 明 戚继光抗倭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清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雅克萨之战 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巩固 边疆 台湾 地区 1684年,设台湾府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东北 地区 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西藏 地区 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新疆 地区 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分付与厂卫机构
D.集中皇帝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单元重点突破
D
2.[2022·淮南模拟]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A
3.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井”“三宝洞”。这些地名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
A.郑和下西洋 B.班超出使西域
C.戚继光抗倭 D.甘英出使大秦
A
4.[史料实证]《明史》记载:“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两千两百,还被掠者三千人。”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吴三桂降清
C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B.升华创新的秦汉文化
C.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 D.繁荣的宋代城市文化
5.[2022·云南]下图是期末复习时教师幻灯片的内容,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C
● 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 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 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6.某同学在阅读课本时对“均田免赋、1644年、大顺政权、明朝灭亡”进行了圈画,通过上述重点内容的提示,可以判断该同学阅读的章节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C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C.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7.[2022·北京]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
A
8.[2022·甘肃天水]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朝( )
A.强化君主专制 B.实行“闭关锁国”
C.大兴“文字狱” D.实行文化专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该政策阻碍了中外交往,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慢慢地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B项正确。
B
9.《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看到( )
A.民族关系的紧张
B.科举制度的结束
C.君主专制的崩溃
D.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D
(1)请写出材料表格中①②代表的史实。(4分)
①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2分)
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2分)
材料
史实 抗击对象 结果
郑成功 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① 噶尔丹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
② 大、小和卓 平定了分裂祖国的叛乱
(2)阅读表格材料,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示例
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论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4分)
结论:综上所述,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实践(活动)类作业】
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整理我国古代有关水陆交通的文字记载及历史地图,把握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撰写主题为“从水陆交通看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小论文。
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