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15题)
1.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当时手工生产已经无法满足______的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据此判断,划线处应为( )
A.工厂建立和发展 B.生产技术进步 C.国内外市场扩大 D.交通工具革命
2.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3.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这一法令( )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革新
C.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D.刺激了英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4.1733年,英国人约翰 开伊发明的“飞梭”,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左右穿梭织成布匹,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新发明的出现( )
A.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
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5.工业革命拓宽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剑桥大学人口研究小组强调,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使用无机能源的阶段。实现“跃进”的关键是( )
A.煤炭产量提高 B.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
C.棉纺织业进步 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6.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 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材料反映出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 )
A.标志着英国工厂制的诞生 B.工厂主对工厂管理严格
C.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殖民扩张与掠夺的产物
7.“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使英国发展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蒸汽革命 C.电气革命 D.商业革命
8.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这说明英国( )
A.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倒退 B.城市化发展亟需规范治理
C.城市治理理念不断增强 D.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
9.《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结果
B.科学理论的突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电力技术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科技成果无法达到人们的预期
10.在蒸汽机发明后,产生了热力学。而在研究热力学理论时,人们又萌发了研制内燃机的设想,最终发明出效能更高的动力机器——内燃机。据此可知,内燃机的发明( )
A.主要依靠工人经验和实践 B.源于科学理论的推动
C.是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结果 D.使人类摆脱了自然的限制
11.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12.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的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大企业时代到来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出现新--轮技术革新热潮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有( )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②美国与德国的发明创造最为突出
③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④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30.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6.5%,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这种变化说明( )
A.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 B.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C.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 D.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1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2题)
16.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000件展出品如引整、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系列发明如图: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系列发明如图: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分布图如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中系列发明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18世纪中期,手工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扩大的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工业革命开始了,C项正确,排除BD项;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才出现了工厂,排除A项。故选C项。
2.A
【详解】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该国政治结构在17世纪时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均与材料中“政治结构”不符,故BCD错误。
3.B
【详解】英国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制品,导致市场棉制品紧缺,价格上涨,这迫使英国棉纺织技术不得不革新,于是棉纺织业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故选B;A、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排除C。
4.B
【详解】根据材料“1733年,英国人约翰 开伊发明的‘飞梭’,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可知,“飞梭”的发明提高了劳动效率,但发明者却受到迫害,这说明新发明威胁到了工人的生计,即会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B项正确;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飞梭”还不是机器,排除A项;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生活方式变化,排除C项;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来驱动机器,可见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使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使用无机能源的阶段,B项正确;“煤炭产量提高”只是提供了条件,并不能实现“跃进",排除A项;棉纺织业是利用能量,并不能实现能量的转化,排除C项;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 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材料反映出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是工厂主对工厂管理严格,B项正确;18世纪后期英国工厂制诞生,材料不是诞生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殖民扩张与掠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不落帝国”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反映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是蒸汽革命,即工业革命的进行为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提供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家和企业主的实力尚小,排除A项;电气革命时期,影响英国内政外交的是垄断资本家而非工业家和企业主,排除C项;商业革命与“‘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治理理念缺乏,出现城市布局混乱、环境卫生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规范治理,B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指出,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布局混乱、环境卫生恶劣,说明城市治理理念缺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这一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据材料“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表明电磁感应的应用受到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限制,说明科学理论的突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科学家的努力”,而是强调“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A与题意不符;据材料“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可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是需要一定的条件,C不是材料主旨;D与题意无关。
1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热力学理论推动了内燃机的发明,这体现了科学理论研究对科技发明的推动,B项正确;是蒸汽机的发明主要靠经验和实践,而非内燃机的发明,排除A项;材料侧重科学理论和科学发明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使人类摆脱了自然的限制”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据题意可知,英国颁布的这些法律都是在为民众提供社会保障,所以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福利制度也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排除B项;虽然英国的福利制度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排除C项;材料是对民众社会生活的保障,而非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大企业时代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新--轮技术革新热潮”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B、C、D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包括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故①②③④均正确,本题选D项。
14.B
【详解】据材料“就业比重仅为30.8%……增加到46.5%”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女性地位提高,就业比重增长,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说明工业化推动社会转型,故B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妇女就业状况,不能体现农业收益的增加,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故C选项错误;妇女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劳动力增加,不是短缺现象,故D选项错误。
15.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也巩固了其在欧洲大陆的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秩序,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1)优势: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2)影响: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详解】(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回答其优势。
(2)根据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个角度归纳、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7.(1)内在联系: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引起了纺织部门的连锁反应。先有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等纺纱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的质量和数量,又有水力织布机的发明、工厂的出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不仅使工厂的建立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也为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强大动力。
(2)主要表现: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钢铁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3)特点: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详解】(1)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飞梭、纺纱机的发明、瓦特蒸汽机对生产力的作用及对工业革命内容及里程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的发展进行阐述。
(3)根据材料三图片中的各国发明结合所学从科学和技术关系、发生范围及发展进程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