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最苦与最乐
基础积累
重点字词
失意 不得志。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监 dū 察看并督促。
排解 调解(纠纷);排遣。
xún 环 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海阔天空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悲天mǐn 人 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答案: qì 督 循 悯
文学常识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试题精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分(fèn) 赔礼(péi) 监督(dū)
B.卸却(yù) 循环(xún) 悯人(mǐn)
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
D.中庸(yōng) 恩惠(huì) 离娄(lòu)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失意 主意 苦痛 如是重负
B.达观 责任 圣贤 海阔天空
C.毫杰 趣味 责备 悲天悯人
D.得罪 解除 坟暮 任重道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二、口语交际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 足 常 乐
古语云:“知足者常乐。”为什么 因为知足者最富有。
何为富有 “越多越富有”“最多最富有”吗 未必。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对此答曰:“知足的人最富有。”由此可见,“富有”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哲学理念。
相反,贪心不足,是痛苦之根。欲壑难填,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有那些知足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也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大的富有者。
其实,知足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人,只有当知足成为他的心灵信念时,才会在恬淡中感悟多欲多奢则贪、少欲少求则淡、勿欲勿求则安的意蕴;才会对人生看得开,对尘世看得破,对世俗看得透;才可以天天乐观,放松心情,才会事事达观,宠辱不惊。这样,既没有患得之累,更没有患失之苦,所以好心情就是好日子,好脾气就是好福气……
总之,知足者知止,知止者知度。知足和知止,生活则快乐,人生则幸福。
一句话:知足常乐!
(1)选文中“由此可见”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选文后,有人说“知足常乐就是让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故步自封。”你怎么认为呢 谈谈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正确
B项,“卸”应读“xiè”;
C项,“契”应读“qì”;
D项,“娄”应读“lóu”。
2.B
【解析】A项,“如是重负”应为“如释重负”;B.正确;C项,“毫杰”应为“豪杰”;D项,“坟暮”应为“坟墓”。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A项,“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语意重复。
故答案为:A.
(1)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对此答曰:“知足的人最富有。”
【解析】此题是对代词指代内容的考查。解答此题,要在文中找到“由此可见”,答案就在这个词前面不远处。
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实现的愿望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故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此题属于议论类小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内容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