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短文两篇
基础积累
重点字词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⑥。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无丝竹 之 乱耳 ,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①在:在于。②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③灵:神奇;灵异。④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⑤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⑦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⑨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⑩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爱莲说
重点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①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④。予⑤独爱莲之⑥出淤泥⑦而不染⑧,濯⑨清涟⑩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 远观而不可亵 玩 焉 。 ①可:值得。②蕃:多。③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⑤予(yú):我。⑥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⑦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⑧染:沾染(污秽)。⑨濯(zhuó):洗涤。⑩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可:可以。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 !菊之爱 ,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文学常识
1.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2.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试题精选
一、积累运用
1.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无丝竹之乱耳(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1)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苔痕上阶绿, 。
(3)宋代哲学家周敦颐非常喜爱莲花,用“ , ”来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4)《爱莲说》中,作者对追名求利的恶浊世风暗含嘲讽的句子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出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白丁”可以看出作者对无功名之人的鄙弃。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人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D.“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铭,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说,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问答题
5.课文《爱莲说》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6.《爱莲说》一文运用是什么写法?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8.在我们中学生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顽皮打仗的同窗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谈出你的想法.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①,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⑤,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②楚之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⑤闷:烦忧,烦闷。⑥不见:不被人知道。⑦平居:平时。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
C.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君子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参考答案
1.(1)E (2)A (3)D (4)D (5)D (6)A
2.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1)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2)草色入帘青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B 【解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的是作者交往之雅。
5.【答案】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解析】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花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莲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答案】借物喻人。
【解析】“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
7.【答案】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解析】此句的意思是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暗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8.【答案】示例:中学生应该珍惜易逝的青春年华,勤劳研习,不要为将来的遗憾而饮恨终身。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先表明观点,陈述理由要充分,句子要通顺。
9.【答案】(1)C
(2)B
(3)①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者(或:隐士)。②(兰花)在遭受迅猛的雪霜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表转折,却/表修饰;C.很,十分;D.更加/好处,益处;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A.甲文赞美了莲花洁身自好的品质,未曾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选项错误。C.甲文批判牡丹追逐荣华,不是批判牡丹傲然超脱,乙文也没有赞美了萧艾的清香宜人;选项错误。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意思是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故断句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选项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谓:认为;之:的;隐逸:隐居避世;也:表判断语气。见:被;杀:摧残;来岁:来年。
故答案为:⑴C⑵B
⑶ ①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者(或:隐士)。②(兰花)在遭受迅猛的雪霜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