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三幅图中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出( )
A.中外交流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治中心南移
2.(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经济实力较强 D.对外交往密切
3.(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反映了( ).
A.疆域面积扩大 B.海外贸易得到拓展
C.民族关系和谐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证属实的是( )
①当地人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③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 ④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改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
A.日本 B.越南 C.朝鲜 D.阿拉伯
6.(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付给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
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7.(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8.(2022春·福建莆田·七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下图方框处应填入( )
五大名窑的精美瓷器
A.唐代 B.宋代 C.明朝 D.清朝
9.(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活跃
D.交子开始使用
10.(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中的三幅文物图片共同反映了北宋(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局部)
A.生产工具先进 B.商业贸易的兴盛 C.手工业技术先进 D.科技领先世界
1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下图所示场景体现了宋代
宋代《货郎图》李嵩
A.居民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井商业繁荣
12.(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宋朝时期,朝廷分别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其职责是( )
A.管辖西域 B.管理海外贸易
C.监视官民 D.规范人才选拔
13.(2022春·福建莆田·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市舶司的税款收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在北宋时每年达到50万贯左右,南宋每年更增加到200万贯左右。这反映了宋代( )
A.南方人口的增长 B.农业生产的繁荣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作物的推广
14.(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A.交子 B.会子 C.瓦子 D.银票
1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时期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这助推了
A.日市的兴起 B.夜市的产生 C.交子的出现 D.瓦子的开设
16.(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当时中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巨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表明纸币的产生源于( )
A.政府强制发行 B.商业贸易需要
C.城市规划整齐 D.官僚体制腐败
二、辨析题
17.(2022春·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宋之际,北方战乱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2)小历认为,北方人口的南迁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18.(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北宋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南方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不再排斥民众的经商活动,这为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的转移使得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朴素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同时还为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高欣、刘良《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材料二 南宋时,中原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文化影响了南地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变迁,南方体育日益中原化和统一化。如盛行于中原及北方民族的摔跤运动在南宋有了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南方土著的体育形式如耍龙、溜索(怒族)、独木舟、抢花炮(侗族)、爬花杆(苗族)等,逐渐影响了中原南迁人口的体育形式和活动习惯,这个过程又是与复杂的宗教冲突、生活习俗矛盾及民族和战相交叠的,其融合和接纳可谓来之不易。
——摘编自宋昱《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变迁史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民间体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9.(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如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如下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人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唐朝中晚期 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与推广,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南宋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南盛北衰局面完全确立。
(1)根据材料,写出唐朝生产工具创新的表现。
(2)小历根据材料得出“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小史则认为“政治中心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图示,指出我国主要经济区移到南方的朝代。
(2)小历认为,以上主要经济区分布发生变化是大批人口南迁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21.(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运河开凿以后,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南北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唐宋时期,南方的水陆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时期设立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从陆路来看,它西到兰州,东到汴梁至山东,南到广州。整个交通网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治,而且还有利于南北物资的交流和商客的往来,这便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除陆路交通外,唐代在江南地区还注意水路交通的兴建,长江及其支流和钱塘江,还有一些大小河流都有航运。可以说,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陈鹦《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开凿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2.(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虽然北宋的大都会是汴京,但是“靖康之变”使汴京遭到严重的摧残。此时南方兴起一大批繁华的都会,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就成为全国最大的都会。……北宋灭亡,南宋的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十分鲜明地表明,古代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朝代。
(2)小历阅读材料,认为“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1)请写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2)材料二表明,在唐朝时日本曾和中国往来密切。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访问,他们访问的目的是什么?请再举一例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了宋代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其中的“纸钞”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两宋时期,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宋朝设置了哪一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2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抗衡北方的金朝,增强国力,南宋政府把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鼓励地方官员关心社会经济发展。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显著进步,城市和商品经济繁盛。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
(2)小历认为,政府的重视,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5.(2022春·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简述图一生产工具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从西汉末年到宋朝末年,人口最大密度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C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中外交流频繁,排除A项;疆域面积扩大没有体现图片反映的人口密度的变化,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政治中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南宋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因为此地经济实力的增强,促使当地文化的兴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明显增多。C符合题意。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和自然条件优越是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排除A和B。材料中属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与对外交往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反映了江南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改进,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B项涵盖不全,排除。故选C项。
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B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无偿劳役”而宋代出现“雇值”,这说明宋代官府和工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雇佣的关系,与唐代的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相比,工匠的人身限制进一步被放宽,即宋代工匠对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社会经济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题干没体现生产领域的流通,排除A项;官营手工在明代前朝仍占统治地位,排除C项;题干没涉及民间工匠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8.B
【详解】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依据材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材料反映了当时夜市已经出现。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项均与材料无关,D项交子开始使用仅限四川地区。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他繁华景象;纸币(北宋纸币铜版拓片)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宋代《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据此可知,题干的三幅文物图片共同反映了北宋商业贸易的兴盛,B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图片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无法说明生产工具和手工业技术的先进,也无法说明科技领先世界,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图片宋代《货郎图》可得出宋代商业繁荣,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居民财富增长,故A项排除;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排除。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宋朝时期,朝廷分别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在结合所学可知,市舶司是北宋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是市舶司的职责,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南方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的繁荣、经济作物的推广,都与市舶司的税款收入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项正确;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仿制交子,排除B项;瓦子娱乐场所,排除C项;北宋的"银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为了适应大宗交易的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C项正确;日市、夜市及瓦子均与货币发展无关,ABD项排除。故选C。
16.B
【详解】根据材料“当时中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巨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为金属货币携带不便而出现纸币,这属于商业上的需求,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1)南宋;
(2)同意理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从而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同意理由: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因为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社会较为安定、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政治中心的南移等也是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解析】(1)
根据材料“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因此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南宋。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从而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同意理由: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因为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社会较为安定、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政治中心的南移等也是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18.(1)影响:北宋经济重心的转移为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少数民族朴素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南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答出交融即可);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的鼓励和推动。(答出两点即可)
(3)意义:民族交融促进了各地区经济上相互补充,促进经济上的共同发展;民族文化互相学习、借鉴,有利于文化繁荣,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 随着北宋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南方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可得出北宋经济重心的转移为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经济重心的转移使得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朴素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可得出改变了少数民族朴素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根据材料一“同时还为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可得出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如盛行于中原及北方民族的摔跤运动在南宋有了充分的发展,南方土著的体育形式如耍龙、溜索(怒族)、独木舟、抢花炮(侗族)、爬花杆(苗族)等,逐渐影响了中原南迁人口的体育形式和活动习惯”可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南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的鼓励和推动。
(3)
根据材料一 “随着北宋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南方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还为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可得出民族交融促进了各地区经济上相互补充,促进经济上的共同发展;根据材料二“,中原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文化影响了南地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变迁,南方体育日益中原化和统一化”可得出;民族文化互相学习、借鉴,有利于文化繁荣,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9.(1)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与推广。
(2)小历的观点“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的。小史观点“政治中心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理由:“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至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解析】(1)
根据材料“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与推广,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可知是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与推广。
(2)
结合所学知识,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历的观点“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的。小史观点“政治中心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理由:“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至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20.(1)南宋(宋代)。
(2)以下两种答案,任选一种作答。
【一】表态:同意。理由:汉代,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汉末以来,尤其是唐朝中期以来,大批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宋时,我国主要经济区移到了南方。
【二】表态:不同意。理由:到南宋时,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经济区。这是我国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批人口的南迁只是促使主要经济区发生变化的一个因素。
【详解】(1)观察材料图示可知:宋代时,我国的主要经济区移到了南方,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汉末以来,尤其是唐朝中期以来,大批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宋时,我国主要经济区移到了南方。因此,可以同意小历的观点;但是,到南宋时,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经济区。这是我国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批人口的南迁只是促使主要经济区发生变化的一个因素。为此,我们也可以不同意小历的观点。
21.(1)朝代:隋朝。(隋字写错不给分)
(2)【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大运河开通以后,加强了南北交通,使得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唐宋时期,南方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到南宋时,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可见,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除了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以外,还与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农业生产有关,更主要的是南方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王国的统治,隋朝时期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大运河。
(2)
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叙述时注意史论结合。【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大运河开通以后,加强了南北交通,使得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唐宋时期,南方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到南宋时,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可见,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除了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以外,还与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农业生产有关,更主要的是南方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2.(1)南宋。
(2)不同意;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见,北方人口南迁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得原因。
【解析】(1)
根据材料“北宋灭亡,南宋的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十分鲜明地表明,古代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得观点有误。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见,北方人口南迁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得原因。综上所述,不同意该观点。
23.(1)筒车;曲辕犁。
(2)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鉴真东渡。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
(4)四川;市舶司。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左图为“筒车示意图”,右图为“曲辕犁”。唐朝的农业经济发达,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2)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754年,鉴真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是江南一带的经济很发达,足以养活全国的人。因此,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描述了宋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历史状况。由此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
(4)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4.(1)朝代:南宋。
(2)答案一:
判断:同意。
理由:南宋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把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鼓励地方官员关心社会经济,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繁盛,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
理由:经济重心南移除了政府的重视之外,还与南方地区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等因素有关,更主要的是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1)
根据材料“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表明完成的朝代是南宋。
(2)
根据题干,说观点,根据材料“南宋政府把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鼓励地方官员关心社会经济发展。”说明政府的重视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可以表示同意;结合所学中表明经济重心南移不仅仅是政府的重视,还有其他诸多因素,例如先进的生产技术等,政府的重视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不同意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5.(1)筒车。
(2)示例一:观点:技术革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论述:唐朝筒车的发明和应用节省人力大大提高灌溉的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唐朝社会繁荣(宋代复种技术的推广使耕地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粮食的产量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促进海外贸易繁盛)
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回转省力大大提高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宋代秧马的广泛使用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农业获得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技术的革新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示例二:观点:技术进步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详解】(1)根据材料,由图一,可知生产工具的名称是筒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图一唐朝筒车”,“图二宋代《耕获图》”,“图三宋代海船”,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确定观点。如,唐朝筒车的发明和应用节省人力大大提高灌溉的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唐朝社会繁荣;宋代复种技术的推广使耕地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粮食的产量,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促进海外贸易繁盛。因此技术革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