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认识刘绍棠及其乡土文学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文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难点)
导入
有这样一位当代作家:他,是别人口中的“神童”作家,13岁时开始发表小说,15岁成名;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大家喜爱。而他却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说自己是个“土著作家”,只能写“土气”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小说《蒲柳人家》的节选部分,看看他描绘出了怎样的形象?他所说的“土气”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解题
“蒲柳”指水杨木,入秋就凋零,用来比喻低贱,如“蒲柳之姿”,这里蒲柳人家指代普通贫苦农家。这一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和内容,充满北方运河滩浓厚的乡土气息。
走进作者
刘绍棠(1936—1997),北京通州人,当代作家。13岁开始写作,15岁成名。“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格调清新质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中秋节》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等,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蒲柳人家》内容简介
本文选自《十月》1980年第3期。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妾,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让檎、莲顺利完婚。
《蒲柳人家》全篇共十二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两节的篇幅,其余十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
作品重在为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
情重义、锄奸扶良的美德立碑。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中篇小说节选)
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1936年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何满子的爷爷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初读文章,这户普通贫苦人家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是一户有情有义的人家,这是一户勤劳吃苦的人家,这是一户祖孙和乐的人家,这是一户敢仗义直言的人家,这是一户慷慨热心的人家……
这样好的一户人家,爷爷为什么会用绳子把孙儿拴起来呢?
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摊上野跑,不穿红花兜肚,奶奶喊哑了嗓子,他却隐匿在柳棵、芦苇中暗暗发笑不回答,让奶奶干着急、担心。
爷爷回家后,奶奶发牢骚,顺口告了何满子的状。爷爷在赶马路上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本就窝了一肚子火,一怒之下就把淘气的满子绑在葡萄架上,让他写字。
人物形象
对小说所刻画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你认为谁的个性被刻画得更独特鲜明?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又展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赏析——何满子
(朗读指导:节奏明快,读出人物的灵气。)
①“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暗暗发笑”,“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
(朗读指导:语速放缓,读出心疼不忍。)
②“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
语言描写
何满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机灵顽皮、关爱爷爷的小男孩。
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用一个小孩的眼睛看世界,可使故事场景连贯、情节简明,易于读者感受并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相关事件:
整天在河滩上野跑;
不穿大红兜;
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上学不安分;
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
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
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觉得失去了自由,委屈又憋闷。
外貌: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 背儿。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
人物赏析——一丈青
1.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
“一丈青”原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这种女中豪杰形象与扈三娘颇为神似。
①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不够她打一锅的。
外貌: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扎针、拔罐、接生、接骨、治伤。
朗读指导:朗读出爽利清脆的味道,读出豪爽劲儿,有说评书的感觉。
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为了表现她脚大吗?
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②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朗读指导:动词处重读,读出威武泼辣、不可侵犯的气势。
语言、动作描写
③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一丈青大娘是一个身强力壮、样样在行、醇厚朴实、打抱不平、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对孙子疼爱珍视的农村劳动妇女。
人物赏析——何大学问
这是他的真实姓名吗?
见多识广
①“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外貌描写,写出了何大学问形象威风凛凛。
②“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
品析:“野马”喻为“绵羊”,写出野马在他鞭下的乖顺,突出了何大学问的能干;偷马贼的“四散奔逃”,略带夸张的写出了他威名在外。这也是对人物侧面的描写,颇有些江湖豪侠的意味。
③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朗读指导:语速有缓急,节奏明快,停顿短促、有力,读出干脆利落劲儿。
仗义轻财、慷慨豁达
小说叙述了何大学问到口外赶马的不幸遭遇,有什么用意?
①交代时代背景。说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进了口外,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蒙上阴影。
②充分展现人物性格。何大学问与一丈青大娘争吵,更多是因为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和仇恨,这充分体现了何大学问的疾恶如仇和爱国心理。
何大学问是一个见多识广,侠肝义胆、慷慨大方、好面子,好说大话,讲排场,崇尚学问、疾恶如仇的人。
深入探究
小说中悲欢喜乐的各色人物,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作者在讲述他们的故事时,总是包含着深厚、丰富的情感。通过《蒲柳人家》的人物故事,我们又能感受到哪些“情”呢?
(1)伦理亲情:祖孙间的骨肉亲情,小家日子里的婆媳不和。
(2)邻里乡情:一丈青接生、看病、讨要布头……周檎教满子认字等。
(3)家国忧情:日本的侵略,伪满蒙政权的建立,何大学问被扣,掌柜的上吊等。
(4)侠义恩情:何大学问路遇需救助的就出手帮忙。
(5)朴实友情:何大学问与知音相好聚会。
课堂小结
小说通过塑造充满稚气、机灵伶俐的何满子,豪爽泼辣、热心肠的一丈青大娘和爱面子、仗义轻财、嫉恶如仇的何大学问等人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热情赞扬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充满乡土气息。从中我们体会到了感人的亲情,动人的乡情,更看到了艰难世道中的对国家的关切之情,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