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藏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藏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5 12: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藏戏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课文结构并分清主次。
2.通过研读“面具”部分,体会文章通过“一一列举、富有变化”的方式把主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3.比较本单元三篇课文写法的相同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与文章内容主次的关系,能多角度领会作者“如何详写”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我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过程
一、谈“戏”导入,走近藏戏
1.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民间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了京剧里的“亮相”和“马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戏剧?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介绍的就是藏族地区的传统剧种——藏戏。(相机板书:藏戏)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今天,我们就跟随援藏记者马晨明一起走近藏戏,了解藏戏。
二、整体感知,初识“藏戏”
1.学习课前导语,明确要求。
(1)《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到学习导语,画出学习任务。
(2)指名读,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默读课文,思维导图导学。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分钟,一边读一边画重点句。
(2)同桌讨论,填写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学习活动一
①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②同桌讨论,填写思维导图。
(3)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①预设一:课文围绕藏戏,写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两个方面。
②预设二:藏戏的特色为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出戏演三五天。
(4)运用导图,对照课文,明晰主次。
①浏览课文,快速找出第一层级相关段落,根据“篇幅长短定主次”的方法,探究两部分的主次关系。
学习活动二
浏览课文,快速找出“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相关段落,比一比,定主次,在思维导图上做好批注。
②交流反馈。
结论一: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写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为次要部分;(相机板书:次要部分)
结论二:课文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介绍藏戏面具、舞台、演出形态三方面的特点,为主要部分。(相机板书:主要部分)
三、研读重点段落,探究“详写”方法
1.三用导图,再理详略。
学习活动三
自由读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一边圈画重点语句,一边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的?
2.用“篇幅定主次”的方法,想想藏戏的三个特色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交流反馈:“戴着面具演出”(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详写,“演出没有舞台”(第十五至第十六自然段)略写,“一出戏演出三五天”(第十七自然段)略写。
3.细品“面具”,认识“一一列举”的写法。
(1)读课文,认一认。课文介绍藏戏的三大特色,哪方面写得最详细?(面具)
(2)课件出示藏戏面具图片,默读课文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抓主要信息辨别
面具,完成表格。
(3)交流反馈,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面具代表的人物及依据。(引导学生抓课文主要信息进行推测)
①唐东杰布:面具“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
②③④国王、王妃、巫女:根据面具颜色判断。
⑤妖魔:根据面具的显著特征“青面獠牙”判断。
⑥村民:根据面具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判断。
(4)仔细读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想一想每一种面具代表的意义,填写表格的第二、三行。
①唐东杰布:面具白色,象征神秘。
②国王:面具红色,象征威严。
③王妃:面具绿色,象征柔顺。
④巫女:面具半黑半白,象征两面三刀。
⑤妖魔:面具“青面獠牙”,象征压抑和恐怖。
⑥村民:面具“白布或黄布缝制”,象征朴实敦厚。
3.小结写法,领悟怎么写详细。
(1)探究写法。面具有意思吧?其实作者写面具的这几个自然段的写法也很有
意思。学生一边读,一边观察表格,说说发现。
(2)交流反馈。
①写法一: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写清楚了六种面具的特征和象征意义,一个自
然段介绍一种,像这样的写法就叫作“一一列举”——当我们重点要介绍的对象种类多样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板书:一一列举)
②写法二:在一一列举中富有变化,(板书:富有变化)实现语言的丰富性。
预设发现一(句式变化):白色面具从传说中来,描写详细;其余面具不仅从
颜色的角度,还从给人的感觉和制作材料的角度来介绍。
预设发现二(用词变化):“代表”和“以示”意思相近,句式相同时,运用
意思相近的不同词语,体现了用词的丰富性。
(3)小结。作者正是用了相似又富有变化的段式来详细地介绍藏戏中的一种种面具,让我们读来既一目了然又不显得枯燥、单调。
四、单元整组比较阅读,领会作者构思
1.比照《北京的春节》《腊八粥》有详有略的写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2.重点讨论写作意图。
(1)《北京的春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最能体现老北京过春节的浓郁民俗,所以要详写。
(2)《腊八粥》:“等粥”呈现了八儿在等待腊八粥慢慢熬熟过程中的“盼”“分”“猜”“看”四个生活场景,在塑造了可爱的儿童形象的同时,侧面烘托了腊八粥的美味,所以要详写。
(3)《藏戏》:面具是藏戏最突出的特点,它能让人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要详写。
3.引导学生从三篇例文写法的共同点中,发现普遍的写作规律。
小结:经过对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文章的主次安排跟作者的写作意图密不可分。(板书:写作意图决定文章的主次安排)最能直接、具体生动
地表现写作意图的部分要详写。有详有略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抓住主要部分阅读,能更准确领会文章的要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在写作中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把重点写具体,就能更好地表现中心。
五、品读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藏戏的魅力
1.找一找。
回顾全文,我们发现除了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课文还有其他地方提到了藏戏
的主要特征,快速找一找。
2.品一品。
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联系全文,说说你从这三个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3.反馈交流。
(1)预设一:三个问句先声夺人,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预设二:三个问句与后文(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前后呼应,一略一详地
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征,使藏戏的特点更明显,魅力更足。
(3)预设三:三个问句写出了藏戏给作者带来的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民族
文化的自豪。
4.赏一赏。
观赏藏戏片段(视频:《西藏微记录25·白面藏戏》,约2分钟),再次有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