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匆匆》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构成。 匆匆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后续的“交流平台”里总结了本课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表达,“习作”则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匆匆 用细腻的笔触临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还集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分析学情。在上课前,我对班级学情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个别字体书写不到位;基本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但如何表达的,这一点学生也较难理解。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调查,我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六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的等11个字。
2.能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3.能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通过分析教材,解读课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位如下:
教学重点:能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教学难点:能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读悟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合作交流,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与上述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听→划→思→悟的学习方法,通过“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划,梳理引起共鸣的重点信息;通过思,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心情感的;再通过反复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下面我为大家阐明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环节一:听,引领入境
1.直接揭示课题,提问学生是什么如此匆匆?追问是哪个作者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光定格在了文字中?
2.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都已了解作者朱自清,请学生用一句话简单介绍。(几位同学的发言差不多就可以介绍清楚了,既省掉了老师枯燥的讲解,又能培养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完成合作。)
3. 匆匆 是朱自清先生一篇著名的散文,散文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因此先请学生听名家朗诵,一边听一边快速地在课文中作记号,把能感受到时光匆匆而过的地方都找出来。(名家的朗诵,可以瞬时把课堂氛围带入到具体情境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耳朵,引起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思,体会情感。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1. 第一步,请学生朗读出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1.第二步,回归课文,再次默读课文,着重感受刚刚作出记号的地方,边读边思考,争取能读懂一至二处。
2.第三步,交流感受
(1)请学生就关键语句谈谈自己从中感受到的情感。(随机板书:惆怅、无奈、苦闷、焦虑……)
(2)如学生抓住了第一自然段谈感受时,可以就学生的发言相机补充: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万物都有可能失而复得,但时间却是永不复返的,作者对此十分无奈和惆怅,这也警示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随文穿插指导“藏”这一字的书写,引导关注书写时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下半部分“臧”中的“臣”不要写错。就机引出同为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的“蒸”字,书写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这一笔不要写得过短。
(3)再如谈到第二自然段时就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将自己匆匆而过的二十几年时光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通过这样新奇的比喻,给人强烈的形象感,将自己面对时光消逝的焦虑、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板书:比喻 形象化)
(4)基于交流,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环节三:悟,学习写法
1. 学生自由选择语句,找准一个点,再次朗读,准备交流。
2. 学生交流感悟。随机补充教学。
(1)如交流第一自然段时,大家还会发现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抛出了一连串的问句,此时请学生聚焦课后第二题,回到课文找另一处,并结合两处说说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我采取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会意。通过生生互读、师生互读,引导学生发现这里“问”的特点,一个是“直接问”,一个是“连续问”。作者运用直接问和连续问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直接、畅快地表达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板书:一连串的问句,直接、畅快)
(2)又如交流第三自然段描写时,抓住“作者是如何把这么抽象的时光流逝描写清楚的?”这一问题,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易被忽略和淡忘的细节,正是这样寻常,作者又特意写出才更令人恍悟时光的匆匆,让人产生共鸣。(板书:生活小事,引起共鸣。)这个部分的设计指向课后第三题,回答了作者是怎样把司空见惯的时间流逝描写得如此真挚感人的。(板书:真挚、感人。)
(3)在此基础上追问学生,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呢?课件出示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让学生尝试用一段话进行仿写。
环节四:读,深化感悟
组织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自由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可以自己读、合作读,也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读。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加深感悟。
最后我来说一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直观地、系统地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凸显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