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标解读】(2022版)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考点一:地理差异显著
一、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 差异 表现
气温 自 向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___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降水 自 向 距海越远降水越_________ 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地势 自 向 西高东低,呈________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人文环境差异
人文 环境 差异 农业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二、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气候 1月均温 0℃以_____ 0℃以上______
年降水量 ______800mm ______800mm
主要气候 类型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为主 湿润地区为主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河流水文特征 有结冰期、流量小、汛期_______、含沙量_______ (东北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_____结冰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地形 特征 以平原、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_______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__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农业 耕地类型 _______为主 ________为主
作物 熟制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 农作物 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甜菜、苹果、柿子、枣 水稻、油菜、甘蔗、柑橘、茶叶、油桐
居民主食 面食为主 米饭为主
建筑特点 屋顶坡度_______,墙体较厚、窗户小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传统交通运输 陆路 水运
【巧学妙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两边,一月均温零度线,
亚热暖湿分界线,八百毫米降水线,
湿润半湿分两半,南方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界线,自然风光大不同。
【易错警示】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 )
【解析】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要点提示】
一、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 差异 表现
气温 自 向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降低___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降水 自 向 距海越远降水越__少_ 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地势 自 向 西高东低,呈_三级__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人文环境差异
人文 环境 差异 农业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线 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
二、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气候 1月均温 0℃以_下__ 0℃以上
年降水量 __小于_800mm __大于_800mm
主要气候 类型 _温带季风_气候 _热带、亚热带季风_气候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为主 湿润地区为主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河流水文特征 有结冰期、流量小、汛期_短__、含沙量__大__ (东北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_无_结冰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地形 特征 以平原、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_黄土_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_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农业 耕地类型 _旱地_为主 ___水田为主
作物 熟制 _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___ 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 农作物 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甜菜、苹果、柿子、枣 水稻、油菜、甘蔗、柑橘、茶叶、油桐
居民主食 面食为主 米饭为主
建筑特点 屋顶坡度_小__,墙体较厚、窗户小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传统交通运输 陆路 水运
【中考典例】
(2020·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甲和河流乙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地理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⑦旱地与水田的界线; ⑧人口地理界线。
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⑥⑦ D.④⑤⑦⑧
2.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及其自然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B的是(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答案】1.C 2.B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山脉和乙河流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是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还是旱地与水田的界线,其他四条分界线没有经过该分界线,故选C。
2.图中B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青稞分布在青藏地区,冷湿是指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分布在南方地区,故选B。
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一线、 mm年等降水量线和 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分界线的确定:
(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因素,大致与1月0 ℃等温线的分布接近,也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相接近。
(3)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
位置 范 围
北方地区 我国东北方 大致位于 、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南方地区 我国东南方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方 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国界绵长,邻国众多。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省级行政区域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 我国西南方 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 、 、 西部
【要点提示】
1.秦岭——淮河 400 青藏高原
2.大兴安岭、青藏高原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
【中考典例】
(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图中甲地的耕作制度一般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17.图上序号代表的各城市中,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古诗所反映的景观,与图中序号所在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答案】1.D 2.B 3.A
【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位置低,属于热带,热量充足,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D项正确。故选D。
2.我国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气温差别不大,②位于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7月平均气温最低。故选B。
3.根据A项描写的西北地区的景观,应为①,A项正确;根据B项中的“长江”可知反映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应为④,B项错误;C项反映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应为④,C项错误;D项描写的是西域的景观,④是南方地区,D项错误。故选A。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中考典例】
(2021·北京·中考真题)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地民居中( )
A.甲—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临河流而建
C.乙—建材多用竹木 D.乙—窗户均朝南
5.两地中( )
A.甲—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B.甲—地方传统戏曲为秦腔
C.乙—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D.乙—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3.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
【答案】1.B 2.D 3.A
【解析】1.读图可知,甲民居屋顶坡度较大,乙民居屋顶坡度较小,所以A错误;甲民居沿河流而建,所以B正确;乙民居建成多用土、砖,所以C错误;乙民居正房的窗户多朝南,偏房的窗户朝东或朝西,所以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甲地河流众多,传统交通工具为船舶,所以A错误;甲地位于南方地区,秦腔是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戏曲,所以B错误;乙地降水较少,河流少,不会是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所以C错误;乙地降水较少,热量相对较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所以D正确。故选D。
3.读图可知,乙民居屋顶坡度小,不需要考虑排雨水的问题,墙体厚,窗户较小,利于避寒保暖,说明该地降水较少,河流、湖泊少,冬季寒冷,可能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雨水。故选A。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与乙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 )
A.秦岭一淮河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2.确定丁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纬度 C.海拔 D.光照
【答案】1.A 2.C
【解析】1.图中甲、乙分别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区域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线,故A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而秦岭—淮河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故BC错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在鸭绿江、长城和天山一线,故D错误。故选A。
2.图中丁为青藏地区,主体为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有“世界屋脊”之称,其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拔(或地形),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风景名胜。完成下面小题。
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4.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5.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答案】3.C 4.D 5.B
【解析】3.青藏地区气候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寒的特点,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BD错,故选C。
4.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但高原内部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山脉之间,起伏平缓,故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川指平地),故D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我国云贵高原的地形特点,故A错;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故B错; “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是云贵高原的特点,故C错;故选D。
5.青藏高原的特色种植业是河谷农业,故B正确;绿洲农业是新疆沙漠的农业类型,故A错;灌溉农业属于西北地区的农业,故C错;水田农业属于南方地区的农业,故D错;故选B。
(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读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油菜集中分布区主要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7.图中,青海门源比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纬度低,但油菜花开时间大致相同,主要是因为门源( )
A.距海近 B.海拔高 C.土壤好 D.水源足
8.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大地理区域与其特点搭配正确的是( )
A.甲——粉墙黛瓦,水乡泽国 B.乙——沃野千里,麦浪成片
C.丙——雪山冰川,草原牦牛 D.丁——草原绿洲,瓜果香甜
10.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是吐鲁番盆地的农民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建筑。该建筑出现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6.A 7.B 8.A 9.B 10.A
【解析】6.读图可知,我国的油菜分布区在丙地区-南方地区,集中于长江流域各地。故选A。
7.读图可知,呼伦贝尔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开花时间晚,门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开花时间和呼伦贝尔差不多,故选B。
8.我国的四大区域中,以大面积干旱、荒漠为特征的区域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洋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故选A。
9.甲是西北地区,沙漠广布,A错误;乙是北方地区,沃野千里,麦浪成片,B正确;丙是南方地区,降水丰富,鱼米之乡,C错误。丁是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D错误。故选B。
10.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是吐鲁番盆地的农民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建筑。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色建筑,位于西北地区,故选A。
(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古诗《乡村四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中d地区的河流将要进入枯水期
B.此时地球位于左图中的④段
C.诗中描述的劳动景象多出现在图4中的b地区
D.通辽市昼长夜短
12.关于右图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描述不可信的是( )
A.a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较小,窗户较大利于冬季获取更多阳光
B.b地区一些河谷地带适合发展青稞等为主的高寒农业
C.“早穿皮袄,午穿纱”描述的是d地区
D.a地区与d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答案】11.D 12.C
【解析】11.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右图中d地区的河流将要进入丰水期,A错误;4月地球位于左图中的①段,B错误;诗中描述的劳动景象多出现在图4中的d南方地区,C错误;地处北半球的通辽市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D。
12.a北方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较小,窗户较大利于冬季获取更多阳光,A可信;b青藏地区一些河谷地带适合发展青稞等为主的高寒农业 ,B可信;“早穿皮袄,午穿纱”描述的是c西北地区,C不可信;a北方地区与d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D可信。故选C。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地势 D.民风民俗
14.下列描述,与丙地区不相符的是( )
A.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
B.民居墙体厚,窗户小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甘蔗、油菜等
D.1月均温在0℃以下
15.下列诗句的描绘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甲地区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丙地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丁地区
【答案】13.A 14.C 15.D
【解析】13.图中界线②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是由于两地区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故选A。
14.图中丙地区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北方民居墙体.较厚、窗户小;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甜菜等,甘蔗、油菜分布于南方地区,通常1月均温在0℃以下。故选C。
15.“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描述的是丁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指的是甲西北地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指的是丁南方地区。故选D。
16.(2021·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的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答案】B
【详解】读图可得,甲地年降水量最少,该地的植被是荒漠;乙地年降水量较少,其植被是荒漠草原;丙地植被是草原,丁地在大兴安岭附近,降水多,该地植被是森林。故B正确。故选:B。
17.(2021·甘肃金昌·中考真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
(2)AB两区域以秦岭—____(河流)为界,此线约为我国1月0℃等温线和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
(3)C区域深居内陆,气候____。自东向西,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其原因是____
A.纬度高低不同B.海拔高度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D.气温高低不同
(4)四大地理区域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填字母)
(5)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干旱,荒漠较多,能种植优质长绒棉的地区是____。(填字母)
(6)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的区域是____,以水稻为主的区域是____,有大面积青稞种植的区域是____。(填字母)
【答案】(1)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淮河 800(3)干旱 C(4) CD AB(5)C(6) B A D
【详解】(1)读图可得,A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B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C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西北地区,D位于我国西南部,是青藏地区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为我国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 C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燥,自东向西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其主要原因是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C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以畜牧业为主,D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南方地区和B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气候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5)C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荒漠众多,夏季炎热,热量充足,靠高山冰雪融水等灌溉水源种植了优质长绒棉。
(6)B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A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适合种植水稻,D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在河谷地区有大面积青稞种植区域。
18.(2022·辽宁铁岭·中考真题)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各地区的数字分别表示各地区气候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其中百、十、个位数字依次表示水分、热量、光照。
(1)界线甲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丙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其中A为________山脉。确定界线丙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填“气候”或“地形”)。
(2)黄河、长江等河流自西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3)南方地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4)西北地区最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不足,发展农业需要依靠灌溉。本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________。
(5)青藏地区气候资源最优的是________充足,最差的是热量不足。
(6)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农业生产部门也有很大不同,南方地区和________地区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和________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1) 0 800 — 昆仑 地形
(2)西高东低
(3)水分 热量(或热量水分)
(4)水分 坎儿井
(5)光照
(6)北方 西北
【详解】(1)界线甲是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丙与我国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其中A为昆仑山脉。确定界线丙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界。
(2)黄河、长江等河流自西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的地势沟通了我国的东西交通,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3)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降水丰富和热量充足。
(4)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最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水资源不足,发展农业需要依靠灌溉。本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儿井,目的是减少地表水的蒸发。
(5)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降水不丰富,空气稀薄,气候资源最优的是光照充足,最差的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6)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农业生产部门也有很大不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降水较丰富,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草原广阔,以畜牧业为主。
学案第11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标解读】(2022版)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考点一:地理差异显著
一、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 差异 表现
气温 自 向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___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降水 自 向 距海越远降水越_________ 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地势 自 向 西高东低,呈________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人文环境差异
人文 环境 差异 农业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二、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气候 1月均温 0℃以_____ 0℃以上______
年降水量 ______800mm ______800mm
主要气候 类型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为主 湿润地区为主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河流水文特征 有结冰期、流量小、汛期_______、含沙量_______ (东北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_____结冰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地形 特征 以平原、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_______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__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农业 耕地类型 _______为主 ________为主
作物 熟制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 农作物 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甜菜、苹果、柿子、枣 水稻、油菜、甘蔗、柑橘、茶叶、油桐
居民主食 面食为主 米饭为主
建筑特点 屋顶坡度_______,墙体较厚、窗户小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传统交通运输 陆路 水运
【巧学妙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两边,一月均温零度线,
亚热暖湿分界线,八百毫米降水线,
湿润半湿分两半,南方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界线,自然风光大不同。
【易错警示】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 )
【解析】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中考典例】
(2020·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甲和河流乙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地理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⑦旱地与水田的界线; ⑧人口地理界线。
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⑥⑦ D.④⑤⑦⑧
2.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及其自然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B的是(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一线、 mm年等降水量线和 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分界线的确定:
(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因素,大致与1月0 ℃等温线的分布接近,也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相接近。
(3)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
位置 范 围
北方地区 我国东北方 大致位于 、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南方地区 我国东南方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方 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国界绵长,邻国众多。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省级行政区域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 我国西南方 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 、 、 西部
【中考典例】
(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图中甲地的耕作制度一般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17.图上序号代表的各城市中,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古诗所反映的景观,与图中序号所在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中考典例】
(2021·北京·中考真题)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地民居中( )
A.甲—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临河流而建
C.乙—建材多用竹木 D.乙—窗户均朝南
5.两地中( )
A.甲—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B.甲—地方传统戏曲为秦腔
C.乙—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D.乙—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3.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与乙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 )
A.秦岭一淮河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2.确定丁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纬度 C.海拔 D.光照
(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风景名胜。完成下面小题。
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4.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5.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读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油菜集中分布区主要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7.图中,青海门源比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纬度低,但油菜花开时间大致相同,主要是因为门源( )
A.距海近 B.海拔高 C.土壤好 D.水源足
8.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大地理区域与其特点搭配正确的是( )
A.甲——粉墙黛瓦,水乡泽国 B.乙——沃野千里,麦浪成片
C.丙——雪山冰川,草原牦牛 D.丁——草原绿洲,瓜果香甜
10.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是吐鲁番盆地的农民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建筑。该建筑出现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古诗《乡村四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中d地区的河流将要进入枯水期
B.此时地球位于左图中的④段
C.诗中描述的劳动景象多出现在图4中的b地区
D.通辽市昼长夜短
12.关于右图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描述不可信的是( )
A.a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较小,窗户较大利于冬季获取更多阳光
B.b地区一些河谷地带适合发展青稞等为主的高寒农业
C.“早穿皮袄,午穿纱”描述的是d地区
D.a地区与d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地势 D.民风民俗
14.下列描述,与丙地区不相符的是( )
A.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
B.民居墙体厚,窗户小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甘蔗、油菜等
D.1月均温在0℃以下
15.下列诗句的描绘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甲地区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丙地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丁地区
16.(2021·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的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7.(2021·甘肃金昌·中考真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
(2)AB两区域以秦岭—____(河流)为界,此线约为我国1月0℃等温线和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
(3)C区域深居内陆,气候____。自东向西,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其原因是____
A.纬度高低不同B.海拔高度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D.气温高低不同
(4)四大地理区域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填字母)
(5)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干旱,荒漠较多,能种植优质长绒棉的地区是____。(填字母)
(6)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的区域是____,以水稻为主的区域是____,有大面积青稞种植的区域是____。(填字母)
18.(2022·辽宁铁岭·中考真题)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各地区的数字分别表示各地区气候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其中百、十、个位数字依次表示水分、热量、光照。
(1)界线甲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丙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其中A为________山脉。确定界线丙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填“气候”或“地形”)。
(2)黄河、长江等河流自西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3)南方地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4)西北地区最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不足,发展农业需要依靠灌溉。本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________。
(5)青藏地区气候资源最优的是________充足,最差的是热量不足。
(6)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农业生产部门也有很大不同,南方地区和________地区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和________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学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