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案(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堂】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案(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5 17: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处理信息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组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师:“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宋.秦观《行香子》)词中所描绘的村长美如图画,让无数人向往。你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地方也是这样优美吗?为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你能做些什么呢?
师: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课持续发展的保证,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二)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依据当地的生态环境设计一个保护该环境的计划。
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
生:每组至少选择一个当地存在的问题(如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些年来采取的措施(最好包括有关的数据)。进一步收集和学习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以便加深理解、进行评价并写出调查报告。
生: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并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要抓住关键问题,并力求切实可行)。
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调查报告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评价全班哪些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最准确,哪些行动计划切实可行。最后,经全班讨论,决定是否将全班汇总后的报告和计划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
师:由于生物圈是人类生存、活动、发展的根基,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活得安宁舒适,保证子孙后代都有资源可利用,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保护好生物圈的责任,与一切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滥捕乱杀等行为进行斗争,并积极为可更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创造条件。同学们可以说说你们都知道那些保护环境或者利用资源的事例。
生:太阳能发电。
师: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生:锂电池新型概念车
师:概念车可以理解为未来汽车,一种介于设想和现实之间的汽车。汽车设计师利用概念车向人们展示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反映人类对先进汽车的梦想与追求。这种车往往只是处在创意、试验阶段,也许不会投产,主要用于车辆的开发研究和开发试验,可以为探索汽车的造型、采用新的结构、验证新的原理等提供样机。
生:风力发电。
师: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生:水力发电。
师: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科学家们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条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机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达到最高的发电量,供人们使用廉价又无污染的电力。
师:上面我们所说的都是发展清洁能源,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清洁能源。
生: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
师: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 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生: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师:还有那些?
生: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早在1957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就提出了禁垦坡度和退耕造林种草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我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水蚀区和风蚀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
生:植树造林。
师: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 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造林的基本措施是: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师: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然而把12这个数字前后颠倒一下,就是国外一些国家的植树节。3月21日是世界林业节。这个节日是西班牙在欧洲农业联盟1971年召开的特内里弗岛大会倡议并得到会议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因而不少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本国植树节或植树日。
生:生态茶园
是:生态茶园生长环境、空气、土壤和水质必须为自然的原生态,同时茶园管理遵循生态学科,施用农家肥、改梯壁锄草为割草回园、套种绿肥,使茶园达到保水、保肥的生态平衡目的。
生:桑基鱼塘。
师: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桑基鱼塘和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相比。
师:上面介绍到几种方式都是在发展生态农业。
师: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
(三)课堂练习:
1.世界环境日是:( )
A. 6月5日 B. 5月31日 C. D.
答案:A。
解析:世界环境日6.5;3月12日植树节;8月15日抗战胜利纪念日。
2. 绿色食品是指( )
A.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B. 绝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产品
C. 含叶绿素比较多的绿色蔬菜
D. 获得国家环保AA级认证的食品
答案:A。
解析: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为了和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有统一的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特定图形。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
绿色食品标准共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从行业发展上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无污染、安全的绿色食品已成为时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绿色食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开发潜力都十分巨大。
3.数千年前,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曾经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生态优越。但是,近百年来人们的掠夺式开发,使植被破坏,现已成为一片荒山秃岭。每到雨季来临,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之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请分析回答:
(1)原来生态优越的主要原因是 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保持 状态。
  答案:茂密的森林;相对平衡。
(四)课堂小结
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或另行设计
五、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