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3课《马说》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3课《马说》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23 17:58:14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韩愈(768 -824)
唐代诗人,散文家。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曾与柳宗元一同倡导“古文运动” ,居“唐宋八大家”之首。《马 说》韩 愈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通常以托物寓意的手法,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yélèzhǐrǔpiáncáolìshí sùsìxiàncèdàn把握准确字音。音读——读得准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 说 韩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意读——读得明白说说读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重点实词和虚词
第一段
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的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这里指受屈而埋没才能。
奴隶人:仆役。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代指马厩。   
称:著称,出名。虚 词而:表转折,但是,然而,可是。
故:所以,因此。 
虽:表示假设,即使。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介词,因。第二段 实词一食:吃一顿. 尽:吃光。
食马者:“食”通“饲”,喂。
才美:才能卓著,指日行千里的卓越才能。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虚 词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表示停顿。
或:有时。 其:代指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能够。
千里之能: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安,怎么。  第三段 实 词策之:策,用鞭子打(用作动词)。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策:执,拿着。策,鞭子。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虚 词策之:“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之”助词,无意义。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作业:完成以下练习;背诵课文。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还有如:“能”、“虽”等。名词用作动词:鞭打名词:鞭子句首语气词:难道副词:其实Sì 动词: 饲养 Shí 动词:吃Sì 动词:喂养翻译句子1、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 说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自由朗读,概说每段的大意“其真不知马也”情读——读出感情反复朗读,抓关键语句把 握 情 感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痛惜之情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用反问语气表现愤慨之情。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借食马者的言行暴露他们的愚蠢狂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控诉。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马说评读——品评风格语言风格:感 慨 悲 歌请说说课堂内外“感慨悲歌”的诗文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曹操)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作者:文天祥) ?? 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大可以读出那感慨悲歌之情,有的为生不逢时而叹,有的为时不我予而悲。 ?? 泽畔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强作欢颜,高吟“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王勃;
浩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
怀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
低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白居易;
悲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
表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陆游;
……请说说“感慨悲歌”之士作业:字词归纳;作业本练习。a.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
(2)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b.一词多义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
能 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养)
食不饱,力不足 (吃)
其 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其实)c.古今异义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 e.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策”,竹制的马鞭,名词这里用作动词, “鞭打”。例: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状语:
   “ 外”,外面,名词这里作状语, “向外”或“从外面”。例:才美不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