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测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莱西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测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5 20: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莱西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测试生物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下列关于孟德尔实验、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有选材恰当、运用统计学方法等
B.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范围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C.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核心假说内容是“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测交实验中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3.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是(  )
A.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
B.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
C.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
D.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3∶1
4.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其中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aD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基因决定雌性。若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
B.通过杂交的方法能获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D.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
5.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  )
A.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C.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D.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6.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以下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BbAB、Ab、aB、ab受精卵子代:N种表型(9∶6∶1)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分别代表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7.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aB_ C_ 表型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
A.、    B.、    
C.、    D.、
8.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型比例中,F2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3∶3   B.15∶1  
C.9∶7   D.9∶4∶3
9.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10.已知绵羊角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子代中也会出现有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11.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12.香豌豆的花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后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13.下列不属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4.已知菊花花色性状的遗传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与性状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Y1_Y2_、aaY1_y2y2、aay1y1Y2_ aay1y1y2y2
表型 白色 乳白色 黄色 金黄色
对某基因型的乳白色菊花进行测交,后代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乳白色∶黄色∶金黄色=4∶3∶1,则该乳白色菊花的基因型为(  )
A.AaY1y1Y2y2    B.AaY1Y1Y2y2    
C.AaY1y1Y2Y2    D.AaY1Y1Y2Y2
15.某自花受粉植物的株高受第1号染色体上的A/a、第7号染色体上的B/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C/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 cm的基础上再增加2 c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本高度8 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株高为14 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
D.某株高为10 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16.野生猴中毛色为白色的极为少见。某科研小组捕获到一只白色雄猴,要想在短期内利用这只雄猴繁殖更多的白猴以满足科研需要,最佳方案是(  )
A.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猴
B.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F1中就能出现白猴
C.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从F1中选出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产生白猴
D.让白色雄猴与杂合棕色雌猴交配,即可产生白猴
17.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属于其研究过程中“演绎”的是(  )
A.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
18.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20.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情况会导致F2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是(  )
A.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F1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F1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的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F2 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21.后代有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6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杂交组合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22.已知某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周围虽生长着具有其他遗传因子组成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可能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23.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黄色圆粒品种与纯合绿色皱粒品种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的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F2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
C.从F2的黄色皱粒豌豆植株中任取两株,则这两株豌豆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5/9
D.若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的概率为1/36
24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
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
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25.育种工作者研究某种植物的花色遗传时发现,让两株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后代(数量足够多)出现3种表型(蓝花、黄花、白花),数量比为12∶3∶1。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种植物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植株中某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C.F1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
D.若让F1进行测交,则所得子代植株中蓝花∶黄花∶白花=2∶1 ∶1
26.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现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此植物存在AA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型的比例为6∶2∶3∶1
B.若此植物存在bb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型的比例为3∶1
C.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型的比例为15∶5∶6∶2
D.若此植物存在基因型为a的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上述F1中表型的比例为15∶5∶1∶1
2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
C.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核DNA分子数目也一定加倍
D.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28.图是雄果蝇(2n=8)某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核DNA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分子结构稳定性降低
B.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6条,处于有丝分裂过程
C.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互换
D.丙形成丁过程中,每个细胞中只有1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29.下列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核基因相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核基因各不相同
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均属于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不能进行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只发生一次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D.在生物体内,有的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30.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假定无变异发生),统计结果如甲图所示,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C.b组细胞中可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自由组合等行为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
31.某种雌雄同株植物叶片形状的圆形和针形分别受基因A和a控制。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若Aa植株自交,淘汰掉F1中的aa植株,剩余植株自由交配,F2中圆形∶针形=8∶1
B.若a基因使花粉一半致死,Aa植株自交,后代圆形∶针形=5∶1
C.若a基因使花粉完全致死,Aa×Aa的后代随机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变
D.若AA基因型致死,则圆叶植株自交得F1,F1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中圆形∶针形=2∶1
32.如图甲和乙分别为两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有关基因组成,要通过一代杂交达成目标,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甲自交,验证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乙自交,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甲、乙杂交,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甲、乙杂交,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3.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相同
B.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型的分离比为1∶2∶3∶6
C.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75%
D.若要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色抗病大豆新品种,最好选取与实验一中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进行自交
34.一个染色体(质)中的DNA数可以随DNA的复制和着丝粒的分裂而发生改变。若一条染色体(质)中只含有一个DNA时,则该细胞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
A.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B.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C.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35.图1表示细胞分裂及分裂前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段的形成是由于DNA复制,图2中丙图所示细胞将可以发生CD段的变化
B.图2中的乙图所示初级卵母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图2中甲图所示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细胞中DNA数∶染色体数=1∶1
D.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染色体数目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6.(14分)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三组实验的F1均自交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 F2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1 红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红花=9∶4∶3
实验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3∶1
实验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红花=9∶4∶3
已知实验1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杂交实验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2)实验1的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3)可以用aaBb的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的方法,判断紫花植株的基因组成。请根据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型和比例,推测相对应的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②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③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④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37.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___,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
(2)图①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变成乙的过程。
(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4)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BDDD 6-10.CBBAC
11-15.DBDCB 16-20.C
21-25.BCDBB 26-30.DAAAC
31.CD 32.ACD 33.BD 34. ABC 35.CD
36.(每空2分) (1)(分离和)自由组合 实验1或实验2 的F2表型比例是9:3;3:1的变式
(2)aaBB和aaBb 1/2 
(3)②AABb ③紫花∶红花=1∶1 ④紫花∶红花∶白花=3∶3∶2
37. (1)染色单体 甲 乙 (2)DNA分子复制 丙 (每空1分)
(3) Ⅲ、Ⅳ I (4) ③ (每空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