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单元、期中期末冲刺卷】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达标测试卷(一)(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单元、期中期末冲刺卷】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达标测试卷(一)(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5 10:58:11

文档简介

业生产。(5)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珠
(7)大力宜传教育,转变生育观念:实行计划
16.C17.D)18.D19.ID20.B
参考答案及点拨
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亚洲是世界人口最
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城市一对大妇只能
二、21.(1)印度阿拉伯(2)热北寒季风
多的大洲等。22.(1)北极圈北回归线
生育个核子,农村夫妇也不能超过两个孩
温带大陆性(3)B热带季风全年高温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太平北冰
子;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等等。
有明显的早雨两季(1)石汕马六甲
(2)温带大陆性(3)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
(5)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
第六章达标测试卷(一)】
脉(4)大陆周围(或河流中下游地区)
第七章达标测试卷(二)
山地震22.(1)温带/业热带季风气候温
中部(5)白令巴拿马23.(1)太平
带大陆性气候(2)纬度高,雨热条件差
、1.2.B3.B4.C5.C6.B7.D8.D
(2)①乌拉尔②喜马拉雅山③阿拉伯
-、1.C2.B3.A1.D5.A6.D7.A8.I)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3)铁路结冰期长
9.D10.C11.12.D13.11.I015.I0
半岛④印度半岛⑤斯里兰卡岛⑥台湾
9.C10.B11.D12.13.B14.B15.D
B(4)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矿产资
16.C17.A18.B19.A20.B
岛B一叶尼塞河B一长江I—一西
16.17.D18.B19.B20.B
源丰富的地区日本矿产资源缺乏,工业原
二、21.(1)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
西伯利亚平原丁一东北平原(3)北冰
二、21.(1)鸟拉尔(2)中西伯利亚(3)北北
料和燃料主要依靠进口,而俄罗斯则资源丰
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
太平印度放射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
冰南高北低(4)气候严寒,生长期短,周
富23.(1)AB(2)西南雨东北早
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较低(1)中国北京口木东京(印度
围沼泽广布(5)欧亚莫斯科汽车
(3)西南不足早太多水(1)水稻
高原山地气候(2)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新德里等)(5)acdb
(6)莫斯科西伯利亚22.(1)京滨T业区
小左24.(1)曼谷马六甲菲律宾(2)泰
(3)热带草原温带海洋性(4)东经120°经
名占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
国高温多雨的气候,劳动力半富。(3)因
线(5)(,(6)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东南
第七章达标测试卷(一)
北九州工业区多海港,海洋运输方便:进川
为它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
部地区靠近海洋,受来白海洋的湿润气流的
工业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产品方便;又是人
的子路口:
(4)有利影响:火山活动带来
影响,降水较多22.(1)太平洋印度洋季一、1.A2.D3.D1.C5.D6.B7.B8.D
口众多的消费地区(2)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不
风(2)长江.湄公河(3)①②
9.C10.B11.D12.D13.C14.B15.B
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带(3)地面下汇、用地用
利影响: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摧
23.(1)青藏阿拉伯伊朗(2)珠穆朗玛峰
16.C17.A18.A19.A20.C
水紧张污染(4)填海造陆地下(5)地
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人
死9259(3)阿拉伯朗四川(4)地
二、21.(1)人洋印度十字路口(2)中南马
处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央交界处,地壳不稳
灾害
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较大,巾部
来(3)马六甲马来苏门答腊太平
定(6)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
高、四周低。(5)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从中
度(4)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或印尼)
源小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
第八章达标测试卷(一)】
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流。
马来西业非律宾22.(1)北海道四国
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
(2)莫斯科乌拉尔京滨濑户内(3)B
供给严重不足。23.(1)湄公河越南太
、1.I)2.B3.D4.B5.D6.D7.B8.B
第六章达标测试卷(二】
(1)月然资源海洋运输(5)东南亚
平(2)中国(3)马六甲印度太平
9.10.C11.D12.D13.14.C15.D
(6)西伯利亚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和,冻
(1)水稻(5)山河相问,纵列分布
河流
16.B17.C18.B19.ID20.B
、1.B2.3.D4.B5.B6.B7.D8.C
土较浅;半富的矿产资源;人口相对稠密,邻
沿岸及河口三角洲(6)C21.(1)孟m拉
9.D10.A11.B12.C13.A11.A15.(C
二、21.(1)亚欧非红三洲五海(2)地中
国众多,使于政治经济上的往来。23.(1)印
阿拉伯(2)印度马尔代夫(3)喜马拉雅
16.C17.A18.B19.D20.B
度新德里州尔各答(2)中国(3)热带
海土耳其(3)苏伊士亚非(4)波斯
恒河德干(4)人T分布农耕(5)热带
二、21.(1)北温带(2)呈放射状亚洲的地势中
李风气候水旱(4)小发水稻(5)工业
石汕阿拉伯沙特阿拉伯(5)里(6)伊
季风③(6)西南雨
间高、四周低,河流多发源」中部山地、高原,
区靠近原料产地,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斯兰耶路撒冷22.(1)大西洋法国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3)热带季风气
(6)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巾于受季风的
期中考试卷
(2)流带海洋性畜牧牧卓(3)减少大
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四个刀巾
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西南季风米得早
陆性(4)西班牙瑞「:意大利挪威
(4)由于影响降水的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
退得晚时,降水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相反
、1.B2.I)3.1.5.6.1)7.A8.B
23.(1)几内亚大西印度(2)撒哈拉刚
节变化人,水早灾害频繁,制约了木地区的农
会出现下早现象
9.B10.B11.412.C13.A14.A15.B
果南非乞力马扎罗以高原为主,有高
第9页
地理七年级春R(新课标)
第0页七年级地理春R(新课标)
读亚洲略图,完成11一12题」
第六章达标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单项选择题。(40分)
11.有关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位于
A.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亚洲东部是北冰洋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亚洲西南部隔苏伊【:运河与非洲相邻
D.亚洲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欧洲相望
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2有关亚洲月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2.“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我们的脑海
A.1地区地形为平原
B.b河流注入北冰洋
中会涌现出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止确的是
()
C,亚洲气候单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D.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A.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
B,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13,关于亚洲月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C,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只加
工D.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A,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亚洲是世界上
B河湖众多,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
C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
D.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
D.中部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14.以下重要经纬线巾没有穿过亚洲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C温带大陆性气侯
工).热带雨林气候
15.下列河流全部注人太平洋的一组是
(
5,下列河流与注入人洋,错误的组合是
A长江、黑龙江、叶尼塞河
B.鄂毕河、叶尼塞河、长江
A鄂毕河一北冰洋
B.黑龙江
人平洋
(,勒拿河、治公河、恒河
D.黑龙江、湄公河、黄河
C湄公河一印度洋
D),印度河
一印度洋
16.2010年亚洲地区灾情不断,下列地哩事件与所属亚洲地理分区对应错误的是
A.俄罗斯森林大火一北亚
6.下列地形区不属于亚洲的是
B巴基斯坦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水—南亚
A,青藏高原
B.阿尔单斯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珠穆明玛峰
C印度、孟加拉国争议的岛屿,因海面上升而被淹没
一东南亚
7亚洲是世界第大洲,主要原因是
D.2010年最强台风登陆,台湾全岛瘫换—乐亚
①跨纬度最广②面积最大③周围被大面积海洋包園①东西距离最长
17.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①
①②③
I).①②④
A从中央流向四尚
乃.最终都流入大海
8亚洲北、东、南=面环绕的海洋分别是
C都向东流
D.冬天邵不会结冰
A.人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18.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与下列哪些自然条件适应
C,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D.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9.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气候湿热
B.气候严赛
C多地震
D.气候十热
A长江
B.恒河
C,印度河
D.湄公河
19.中西伯利业高原位于
(
10.人们按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其中我国位于哪个地区
(
A.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问
B.鸟拉尔河与鄂毕河之问
南亚
B.西亚
东亚
ID.中亚
C.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之间
D.伏尔加训河与乌拉尔河之间
第1顶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