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共24题)
1.(2022·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生成与H2O的利用不在同一阶段
B.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才能分解为CO2和H2O
C.无法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D.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产生CO2与吸收O2的比值后者高
2.(2022·大连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CO2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产生,第二阶段有[H]的消耗
D.相同质量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少
3.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O2,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B.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
C.人体内不能完成④⑤过程
D.图中催化②、③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4.(2022·山东济南期中,1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5.(2022·湖南长沙模拟,9)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ATP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6.下列各项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
A.低温可以延长水果的保存期
B.水涝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C.利用葡萄、高粱和酵母菌酿酒
D.温室大棚适当补充光照可提高产量
7.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8.(2022西安模拟)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主要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
9.(2022贵阳市5月试题)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
10.(2022正定模拟)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11.右图表示的是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①②③过程
B.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发生①③过程
C.乳酸菌无线粒体,但具有与②有关的酶
D.①②③④都产生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12.(2022全国卷Ⅲ,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13.(2022·宜春四校联考)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C.酶只在核糖体上合成,ATP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场所合成
D.ATP中含有核糖,形成时需要酶的催化;酶中可能含核糖,形成时需要消耗ATP
14.(2022·广州六校联考)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⑤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
15.(2022·江淮十校联考)如图1为ATP的分子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为腺嘌呤,B为腺苷
B.图1中的化学键①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
C.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图2中催化过程Ⅰ和过程Ⅱ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16.(2022·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
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CH2O)+O2
B.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
C.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17.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 ℃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18.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肌纤维的呼吸作用起点都是葡萄糖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阶段
19.(2022长安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氧浓度为c时,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20.将如图所示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接
2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B.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绝对不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D.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2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 mol 12.5 mol 15 mol 30 mol
产生酒精的量 9 mol 6.5 mol 6 mol 0 mol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氧浓度为b时,相同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多
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23.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24.(2022甘肃兰州月考)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CO2的体积/消耗O2的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 min后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刻度管的横截面积为1 mm2。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置1中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B.x代表消耗O2的体积,y代表释放CO2的体积
C.发芽种子中可能含有脂质类物质参与细胞呼吸
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
二、非选择题(共7题)
25.某研究小组对不同温度下密闭容器中水稻种子储存过程中每隔12小时的CO2生成速率相对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O2生成速率贮藏时间 12h 24h 36h 48h 60h 72h 84h 96h
0.5℃ 4.8 3.6 2.7 2.5 2.3 2.1 2.0 1.9
25℃ 47.2 45.1 37.8 35.5 34.6 - - 一
(注:CO2的生成速率单位为mL·kg-1·h-1;“-”表示未测定)
(1)由上表可知,0.5℃条件下水稻种子的CO2生成速率较25℃条件下低,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密闭容器中的种子后期主要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和初期相比,在分解相同质量的有机物时产生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填“较少”、“较多”或“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时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5 9 11.5 13.5 15.5
表1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0 1.5 3.0 4.2 5.0 5.5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
27.(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如图是某生物局部细胞结构和部分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线粒体内O2/CO2的值比细胞质基质________(填“高”或“低”)。
(2)若该细胞是酵母菌细胞,其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________。
(3)在结构上,乳酸菌与该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研究小组将玉米淀粉制成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容器内酵母菌及相应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过程中,淀粉水解成________后才能被酵母菌吸收利用,催化淀粉水解的酶来自________。
(2)在OA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内[H]产生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水具有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H]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并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所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B点表示________量相等,此时绿色植物细胞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发生光合作用,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发生无氧呼吸,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发生有氧呼吸。
(2)A点时,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并用丙表示。
30.聚乙二醇(PEG)对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能量代谢有促进作用。现用质量分数为20%的PEG溶液和清水分别浸泡花生种子,洗去PEG溶液,培养两组花生种子使其萌发。在种子萌发初期的10小时(h)内,测定其呼吸强度和ATP含量,结果如下:
(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物质。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合成ATP最多的场所是细胞的________。
(2)据甲图分析,PEG溶液浸泡后的花生种子,在开始萌发时呼吸强度比对照组__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3)据乙图分析,在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10h内,经PEG处理的种子与对照组相比,ATP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PEG处理的种子生理活动提前启动,各种代谢活动增强,一方面合成较多ATP,另一方面________,导致2小时后ATP含量低于对照组。
31.(2022·湖南十校联考)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5 9 11.5 13.5 15.5
表1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注射器量取的气 体变化体积/mL 0 1.5 3.0 4.2 5.0 5.5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生成与H2O的利用均发生于第二阶段;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人体细胞只有在有氧呼吸时才产生CO2,故A、B、C选项均不正确。
答案 D
2解析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A错误;[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B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C正确;脂肪与糖类相比,C、H比例大,O比例小,相同质量脂肪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D错误。
答案 C
3解析 图示中X表示O2,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A正确;Y表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B错误;人体内由于不含有酒精发酵所需的酶,故不能进行⑤过程,但能完成④过程,C错误;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答案 A
4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氧浓度为c时,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错误;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H]和ATP,D正确。
答案 C
5解析 ATP分子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构成的,它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答案 A
6解析 温室大棚中适当补充光照,能够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此技术没有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故D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
7.D 解析:18O2进入小鼠细胞后首先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与[H]反应生成水,D正确。
8.A 解析: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主要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
9.A 解析: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A正确;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CO2,B错误;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D错误。
10.D 解析:Ⅰ阶段开始浸水,溶氧逐渐减少,所以有氧呼吸速率下降,A正确;Ⅱ阶段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上升,B正确;Ⅲ阶段由于细胞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供能不足,且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呼吸速率下降,C正确;a点既有较弱有氧呼吸也有较弱无氧呼吸,b点进行较强的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11.D 解析: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③④均为无氧呼吸。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马铃薯块茎进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乳酸菌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图中4个过程中只有①②能产生ATP,D错误。
12.C 解析:A对:植物体的细胞呼吸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缺少时进行无氧呼吸。B对:在食物链中,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此营养级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则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CO2,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者是乳酸。D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产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产生。
13解析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既可能为酶,也可能为底物,A错误;人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消耗等量葡萄糖时生成ATP的量应较安静时少(安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若为RNA,则作为酶合成的场所主要为细胞核而不是核糖体,C错误。
答案 D
14解析 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不产生ATP;过程①、④不需O2参与;过程⑥中C3还原所需ATP来自于光反应,而不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 C
15解析 图1中的A为腺苷,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图1中的化学键②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B错误: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也可以来自于光反应,C错误;ATP和ADP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Ⅰ是水解酶,酶Ⅱ是合成酶,D正确。
答案 D
16解析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蓝藻无叶绿体,A错误;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会发生ATP的水解,B正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即酒精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D正确。
答案 A
17解析 当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时,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由图可知,第20天对照组CO2/O2大于1,表明蓝莓进行了无氧呼吸,有乙醇产生,而CO2处理组CO2/O2为1,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没有乙醇产生;第40天时,对照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约等于2,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大约为有氧呼吸的三倍;分析可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答案 C
18解析 两种肌纤维的呼吸作用起点都是葡萄糖,A正确;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因此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正确;由于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C正确;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阶段,D错误。
答案 D
19.D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当氧浓度为a时,只有CO2释放,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为8,O2吸收量为3,所以无氧呼吸释放CO2为8-3=5,消耗葡萄糖为2.5,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3,消耗葡萄糖为0.5,B正确;氧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最弱,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当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20.B 解析: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需要有氧条件,打开阀a可保证氧气的供应,A正确;管口3可用来取样,检测酒精,检测CO2用管口2,B错误;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混入空气,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将管口2与含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连接,用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正确。
21.D 解析:高等植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仍可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弱,B错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错误;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正确。
22.C 解析:氧浓度为a时,酒精和CO2的量相等,因此只有无氧呼吸,A错误;氧浓度为b时,由酒精6.5 mol可知,无氧呼吸产生CO2 6.5 mol(葡萄糖3.25 mo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 12.5-6.5=6 mol(葡萄糖1 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B错误;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CO2 6 mol(葡萄糖3 mo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 15-6=9 mol(葡萄糖1.5 mol),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所有葡萄糖的3÷(3+1.5)×100%≈66.7%,C错误;氧浓度为d时,酒精产生量为0,说明只有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23.C 解析:依题意染料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染料若氧化呈无色,被还原就呈红色,活细胞有细胞呼吸产生还原剂,染料被还原,故呈红色,死种子没有代谢,不能将染料还原;甲组细胞是活细胞,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作为还原剂使染料变成红色,B正确;乙组中的种子煮沸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变性失活,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不能将染料运出细胞,C错误;依题意“染料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可知,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24.B 解析:NaOH溶液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这样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由种子吸收O2引起的,所以x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中的蒸馏水不能吸收CO2,此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是由CO2和O2共同引起的,液滴向左移动表明呼吸作用吸收的O2大于放出的CO2,y表示吸收的O2和放出的CO2的差值;脂质类物质含H较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较多;因真叶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测定幼苗的呼吸熵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需将装置放在黑暗处。
25解析:(1)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抑制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水稻种子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水稻种子储存时间的增加,由于种子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子的细胞呼吸,导致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
(2)该密闭容器中的种子后期主要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和初期相比,后期容器中种子以无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仍存留在酒精中;而初期进行的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所以在分解相同质量的有机物时后期产生的能量较少。
答案:(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由于种子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子的细胞呼吸
(2)较少 后期容器中种子以无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仍存留在酒精中;而初期进行的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
26解析:(1)甲、乙装置中所放置的Y溶液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测量O2量的变化测定呼吸速率,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可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2)实验开始后,若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甲装置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有色液滴会向左移动。将蚯蚓的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液滴移动的距离之差除以时间,即为液滴移动的速率,由表可知在最初的0~5 min和5~10 min内有色液滴移动的速率最大,为4.5/5=0.9(mm/min)。(3)甲装置内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气压下降,若要保持有色液滴的位置不变,需将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动;将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除以时间即为有氧呼吸速率,由表可知,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速率=5.5/25=0.22(mL/min);且此过程中,前10 min有氧呼吸速率较大,后15 min逐渐减弱。
答案:(1)NaOH 吸收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或对照作用)
(2)左 0.9 mm/min (3)下 0.22 mL/min 弱
27解析 (1)该细胞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又因该细胞无细胞壁,因此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中消耗O2,产生CO2,因此线粒体内O2/CO2的值低于细胞质基质。(2)酸性重铬酸钾遇酒精变为灰绿色。(3)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图中细胞为真核细胞,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乳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 (1)乳酸 线粒体内膜 低 (2)灰绿色 (3)没有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合理答案均可)
28解析 在培养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单糖能被细胞吸收利用。OA时间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H]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依次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水为细胞代谢的场所并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丙酮酸的分解。AB时间段,[H]可与丙酮酸结合生成酒精和CO2,也可在线粒体中与O2反应生成水。
答案 (1)葡萄糖 酵母菌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水是代谢反应的反应物并为代谢反应提供场所 (3)丙酮酸,O2 乙醇(酒精)和CO2,水
29解析:(1)B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下,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只发生有氧呼吸,由于实验进行的是细胞呼吸强度的测定,实验过程中植物应处于遮光条件下,此时一定不发生光合作用,也不发生无氧呼吸,但一定发生有氧呼吸。(2)A点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3)图中甲曲线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由于没有氧气时,所有二氧化碳均为无氧呼吸释放,在氧气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已经不再进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0,所以丙曲线的起点应在A点,终点应在横轴上10%处。
答案:(1)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 一定不
一定不 一定 (2)酒精 (3)如图:
30解析:(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据甲图分析,PEG溶液浸泡后的花生种子,在开始萌发时(0~4小时)呼吸强度比对照组高。
(3)据乙图分析,在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10h内,经PEG处理的种子与对照组相比ATP含量在前2小时内下降较快,在2~10小时内含量有所增加,但含量比对照相低。
答案:(1)直接能源 线粒体的内膜
(2)高
(3)在前2小时内下降较快;在2~10小时内含量比对照组低 消耗较多ATP
31解析 (1)甲、乙装置中所放置的Y溶液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测量O2量的变化测定呼吸速率,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可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2)实验开始后,若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甲装置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有色液滴会向左移动。将蚯蚓的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液滴移动的距离之差除以时间,即为液滴移动的速率,由表可知在最初的0~5 min和5~10 min内有色液滴移动的速率最大,为4.5/5=0.9(mm/min)。(3)甲装置内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气压下降,若要保持有色液滴的位置不变,需将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动;将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除以时间即为有氧呼吸速率,由表可知,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速率=5.5/25=0.22(mL/min);且此过程中,前10 min有氧呼吸速率较大,后15 min逐渐减弱。
答案 (1)NaOH溶液 吸收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或对照作用)
(2)左 0.9 mm/min
(3)下 0.22 mL/min 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