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期中质量检测
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知识广场
1. 我们周围事物会发生各种各样的( )。
2. ( )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
3. 有些物体的形状、大小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 )并没有改变。
4. 古人用稻草扎成“蚕山”,帮助蚕宝宝( )。
5. 蚕、蝴蝶和蜜蜂的一生都经历( )、( )、( )和( )四个阶段。
6. ( )和( )是昆虫一生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
7. 土壤喷水后,蜗牛( )钻出来活动。(选填“更愿意”或“不愿意”)
8. 放在窗台边的绿豆幼苗,一段时间后倾向了一侧,这是因为植物具有( )。
9. 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 ),使植物更好地生长。
10. 益蚁保护蚁栖树,而蚁栖树供给益蚁( )和( ),它们真是合作的典范。
二、判断大厅
11. 做分离盐和芝麻实验时,需要用到酒精灯。( )
12. 蚕卵的形状是扁平的。( )
13. 蜻蜓的一生和蝴蝶的一生所经历的阶段完全不同。( )
14. 燕子的巢通常藏于高大的树上。( )
15.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植物能够在沙漠中生存。( )
三、选择乐园
16. 青铜器的生产制作步骤,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制模 制范 熔铸 修整
B. 制模 制范 修整 熔铸
C. 制模 熔铸 制范 修整
17.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 把一张平展的纸揉成团
B. 将铝块熔化倒入模具中,制成锅盆
C. 将土豆切成丝
18. 加热盐水使盐析出时,盐水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
A. 2/5 B. 2/3 C. 1/3
19. 在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生产的美丽的丝绸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到了很多地方,其中不包括( )。
A. 欧洲 B. 非洲 C. 美洲
20. 观察我国珍稀动物白鱀豚近几十年来的数量变化统计数据,我们会发现( )。
A. 白鱀豚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B. 白鱀豚的数量正在递增
C. 白鱀豚的数量正在锐减
四、连线魔方
21. 将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的类别用线连起来。
鸡 猫 蝴蝶 鲸
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22. 请把下面的植物与它们叶的特征和生存环境进行连线。
仙人掌 叶刺 热带雨林
松树 叶宽大 山地
香蕉树 针形叶 沙漠
五、问题城堡
23. 农民伯伯怎样将好种子和坏种子分开?
24. 饲养与护理蚕宝宝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5. 说说植物为菜粉蝶一生各个阶段提供了哪些帮助?
26. 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六、实验探究
27. 把混合在一起的铁屑、木屑、沙子和食盐分离出来,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先用( )从混合物中吸出铁屑。
(2)再把混合物倒入水中,这样,( )就会浮起,用纱布将其打捞上来,混合物中就只剩沙子和溶解食盐了。
(3)把剩余的水通过有滤纸的漏斗倒入杯子中,就可以过滤出( )。
(4)将盐水倒入蒸发皿中,再加热至水完全蒸发后,就得到( )了。
七、拓展长廊
28. 草原上,狼经常要吃羊。为了保护牧民们辛辛苦苦养的羊,有人提议把草原上的狼都消灭掉。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湘东区期中质量检测
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知识广场
1. 我们周围的事物会发生各种各样的( )。
【答案】变化
【解析】
【详解】我们周围的事物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材料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有些物体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2. ( )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答案】商周
【解析】
【详解】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能铸造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生产包括炼矿、制范、熔铸和装饰等过程。
3. 有些物体形状、大小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 )并没有改变。
【答案】物质
【解析】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 古人用稻草扎成“蚕山”,帮助蚕宝宝( )。
【答案】吐丝结茧
【解析】
【详解】南宋画家楼寿画的《耕织图》中就记录了古人用稻草扎成“蚕山”,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
5. 蚕、蝴蝶和蜜蜂的一生都经历( )、( )、( )和( )四个阶段。
【答案】 ①. 卵 ②. 幼虫 ③. 蛹 ④. 成虫
【解析】
【详解】蜜蜂、蝴蝶、家蚕等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6. ( )和( )是昆虫一生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
【答案】 ①. 完全变态 ②. 不完全变态
【解析】
【详解】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7. 土壤喷水后,蜗牛( )钻出来活动(选填“更愿意”或“不愿意”)
【答案】更愿意
【解析】
【详解】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当环境适宜后,便会自动溶解保护膜重新开始活动,土壤喷水后,蜗牛更愿意钻出来活动。
8. 放在窗台边的绿豆幼苗,一段时间后倾向了一侧,这是因为植物具有( )。
【答案】向光性
【解析】
【详解】植物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所以放在窗台边的绿豆幼苗,一段时间后植株偏向同一方向,这是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
9. 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 ),使植物更好地生长。
【答案】昆虫
【解析】
【详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关系。例如:鸟类常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有些巢穴还具有隐蔽作用,以防被天敌发现。而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使植物更好地生长。
10. 益蚁保护蚁栖树,而蚁栖树供给益蚁( )和( ),它们真是合作的典范。
【答案】 ①. 食物 ②. 住房
【解析】
【详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互相帮助、互相依存的关系。例如:鸟类常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有些巢穴还具有隐蔽作用,以防被天敌发现。而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使植物更好地生长。又如:益蚁保护蚁栖树,而蚁栖树供给益蚁食物和住房。
二、判断大厅
11. 做分离盐和芝麻的实验时,需要用到酒精灯。( )
【答案】√
【解析】
【详解】酒精灯是在试验中用来加热的器材,分离食盐和水时可以用酒精灯加热食盐水,把水蒸发掉分离出食盐。做分离盐和芝麻的实验时,先将盐与芝麻放在水中,盐溶解,通过过滤,与芝麻分离开;再通过加热,使盐水中的水分蒸发,得到固体盐。
12. 蚕卵的形状是扁平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
13. 蜻蜓的一生和蝴蝶的一生所经历的阶段完全不同。( )
【答案】×
【解析】
【详解】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蝴蝶是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它们的区别在于蜻蜓没有蛹期,其他三个阶段相同,所以说完全不同的说法是错误的。
14. 燕子的巢通常藏于高大的树上。( )
【答案】×
【解析】
【详解】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 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绝大多数的鸟类都会编制或搭建巢穴,作为它们休息或繁殖的庇护所。通过对鸟类巢穴的观察,燕子的巢穴通常建于屋檐下。
15.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植物能够在沙漠中生存。( )
【答案】×
【解析】
【详解】沙漠是干旱的,生长在沙漠的植物根系长,叶小或退化,减少蒸腾作用,或茎中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常见的植物有:骆驼刺、柽柳、仙人掌、胡杨等。
三、选择乐园
16. 青铜器的生产制作步骤,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制模 制范 熔铸 修整
B. 制模 制范 修整 熔铸
C. 制模 熔铸 制范 修整
【答案】A
【解析】
【详解】远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能铸造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大体经过制模、制范、熔铸及装整等几个过程。
17.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 把一张平展的纸揉成团
B. 将铝块熔化倒入模具中,制成锅盆
C. 将土豆切成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把一张平展的纸揉成团、将土豆切成丝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将铝矿石提炼,制成铝块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8. 加热盐水使盐析出时,盐水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
A. 2/5 B. 2/3 C. 1/3
【答案】B
【解析】
【详解】进行蒸发时,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溅出,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转移热的蒸发皿需要使用坩埚钳。
19. 在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生产的美丽的丝绸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到了很多地方,其中不包括( )。
A. 欧洲 B. 非洲 C. 美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洲、欧洲和非洲,没有到达北美洲。
20. 观察我国珍稀动物白鱀豚近几十年来的数量变化统计数据,我们会发现( )。
A. 白鱀豚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B. 白鱀豚的数量正在递增
C. 白鱀豚的数量正在锐减
【答案】C
【解析】
【详解】阅读白鱀豚近几十年来的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可知,图中显示白鱀豚的数量正在锐减。
四、连线魔方
21. 将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的类别用线连起来。
鸡 猫 蝴蝶 鲸
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答案】
【解析】
【详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都是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本题选项鸡、蝴蝶都是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属于卵生动物;猫、鲸都是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2. 请把下面的植物与它们叶的特征和生存环境进行连线。
仙人掌 叶刺 热带雨林
松树 叶宽大 山地
香蕉树 针形叶 沙漠
【答案】
【解析】
【详解】植物的叶的特征都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例如仙人掌为了减少水分的丧失,以及避免被沙漠中的动物误食,于是就演化出特殊的形态,将自己的叶片特化成针状的小刺。茎部则变得肥厚而多汁,以更好的储存水分。
五、问题城堡
23. 农民伯伯怎样将好种子和坏种子分开?
【答案】他们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将好种子和坏种子分开。
【解析】
【详解】播种前挑选饱满的种子是很重要的工作,农民伯伯借助浮力来选种,将种子放入水中,饱满的种子会下沉,干瘪的种子会漂浮在水面上,利用浮力原理可以快速的将种子分开。
24. 饲养与护理蚕宝宝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保持通风,杜绝蚕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等。
【解析】
【详解】养蚕的注意事项有: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状。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25. 说说植物为菜粉蝶一生的各个阶段提供了哪些帮助?
【答案】菜粉蝶在植物叶上产卵;幼虫以植物的叶为食;在叶上化蛹;成虫吸食花蜜。
【解析】
【详解】菜粉蝶的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都不同。菜粉蝶在植物叶上产卵,幼虫以植物的叶为食,在叶上化蛹,成虫吸食花蜜,传播花粉。
26. 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答案】大型采矿、乱砍滥伐、非法盗猎、大面积烧荒、废气排放、污水排放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解析】
【详解】人类活动对生物既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根据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人工干预、大量种植、加强保护等都是使得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保护活动对生物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非法盗猎、毁林开荒、大面积烧荒、矿物无节制开采等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生物生存影响较大。
六、实验探究
27. 把混合在一起的铁屑、木屑、沙子和食盐分离出来,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先用( )从混合物中吸出铁屑。
(2)再把混合物倒入水中,这样,( )就会浮起,用纱布将其打捞上来,混合物中就只剩沙子和溶解的食盐了。
(3)把剩余的水通过有滤纸的漏斗倒入杯子中,就可以过滤出( )。
(4)将盐水倒入蒸发皿中,再加热至水完全蒸发后,就得到( )了。
【答案】 ①. 磁铁 ②. 木屑 ③. 沙子 ④. 食盐
【解析】
【详解】混合物分离要充分考虑物体的性质,利用常见的工具使其分离。比如磁铁、水等。混合在一起的铁屑、木屑、沙子和食盐,进行分析解答:(1)先用磁铁从混合物中吸出铁屑。(2)再把混合物倒入水中,这样,木屑就会浮起,用纱布将其打捞上来,就只剩沙子和溶解的食盐了。(3)把剩余的水倒入杯子中,就可以捞出水底部的沙子。(4)倒入蒸发皿中,再加热至水完全蒸发后,就还原出食盐了。
七、拓展长廊
28. 草原上,狼经常要吃羊。为了保护牧民们辛辛苦苦养的羊,有人提议把草原上的狼都消灭掉。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不合理。因为如果狼都被消灭掉了,就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羊及其他食草动物大量增多,植被及牧草也会大量减少,最后羊也会因为没有牧草可吃而数量锐减。
【解析】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根据对生态平衡及食物链中生物的关系,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羊缺少了天敌会迅速繁衍,超过草原的负载能力,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