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孔雀东南飞》
1.(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
D.《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错误,徐陵是南朝梁人。
故选C。
2.(2022·福建·松溪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被动句,“被”表被动;
B.判断句,“是”表判断;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被动句,“见”表被动。
故选B。
3.(2021·天津·紫云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发同枕席”“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意为男女结为夫妇。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伏惟启阿母”,“伏惟”是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谦虚的习惯用语。
D.“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也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伏惟:是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故选C。
4.(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
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
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解释不准确。“黄昏”,应为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间,一般指19点至21点,也就是戌时。
故选D。
5.(2022·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滏运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孔雀东南飞》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故选C。
6.(2022·山东·滨州市博翱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的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B.“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说法错误,本诗是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来揭示当时封建社会对人的束缚,虽然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但整首诗是现实主义作品。
故选B。
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这一选择要求。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这句话是焦仲卿听到变故后的表现。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中“叹”字不能体现“敢于反抗”。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这句话主要说的是时间,和反抗精神无关。
排除①④⑤句。
故选B。
8.(2022·山东·滨州市博翱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对下面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体现了起初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是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句诗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句内涵的能力。
C.“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错误,应是体现了焦仲卿的善良、孝顺。
故选C。
9.(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贵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是《孔雀东南飞》中对太守家筹办婚事迎娶刘兰芝的铺陈叙写,其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不慕富贵的品格。同时,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这样一个被焦仲卿母亲看不起的女子,在别人家却极受重视,说明兰芝的身价,衬托出兰芝不慕名利的品格(她并不愿意出嫁)。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无辜被休,也说明她在与焦仲卿这段婚姻中的遭遇令人叹息、哀伤。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鉴赏能力,要重视教材的典范作用,通过课内阅读、分析、理解,获得一定的阅读技能技巧。
本题:
对太守家的迎娶用了铺陈描写。丰厚的聘礼、隆重的仪式,渲染太守家煊赫的财势,表现兰芝的身价之高,从侧面烘托出刘兰芝的美丽、贤良,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也反讽了焦母的蛮横,焦仲卿的软弱。这种喜庆欢乐的场面和后文悲剧的情节也形成了对照,从而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了悲剧气氛
10.(2022·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滏运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B.堂上启阿母 启:告诉,禀告。
C.不堪母驱使 堪:胜任。 D.却与小姑别 却:表转折,但是。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D.句意: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却,动词,退出来。
故选D。
11.(2022·吉林·长春十一高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孔雀东南飞 ②汝岂得自由 ③共事二三年 ④窈窕世无双 ⑤可怜体无比
⑥络绎如浮云 ⑦蹑履相逢迎 ⑧哽咽不能语 ⑨大人故嫌迟 ⑩举手长劳劳
徘徊庭树下 处分适兄意 两家求合葬 叶叶相交通 寡妇起彷徨
A.①③⑤⑥⑧⑨ B.①④⑥⑧⑩ C.②④⑥⑦⑩ D.②③⑤⑦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1)“东南”,名词,表方向。句意:孔雀向东南飞去。古今同义。
(2)“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受约束,不受限制。句意:你怎能自作主张。古今不同。
(3)“共事”,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句意:共同生活了两三年。古今不同。
(4)“窈窕”,身材美好。句意: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古今同义。
(5)“可怜”,古义,身材美好。今义,指使人怜悯。句意: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古今不同。
(6)“络绎”,人连续不断。句意: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古今同义。
(7)“逢迎”,古义,相迎。今义,指奉承。句意: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古今不同。
(8)“哽咽”,堵塞喉咙。句意:堵塞喉咙不能说。古今同义。
(9)“大人”,古义,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文中指焦仲卿的母亲。今义,指成年人。句意:婆婆依旧嫌我织得慢。古今不同。
(10)“举手长劳劳”,向上伸手。句意:举手告别,惆怅不止。古今同义。
(11)“徘徊”,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句意:在庭院的树下来回走动。古今同义。
(12)“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处罚。句意:一切都按照哥哥的意思安排。古今不同。
(13)“合葬”,葬在一起。句意:两家人要求葬在一起。古今同义。
(1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业的总称。句意:叶子和叶子之间交错相通。古今不同。
(15)“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句意:寡妇起来走来走去,犹疑不决。古今同义。
(1)(4)(6)(8)(10)(11)(13)(15)古今同义。
故选B。
12.(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逼迫兼弟兄
C.承籍有宦官 D.勤心养公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偏义复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作息”,劳作和休息,此处单指劳作。句意:日日夜夜辛勤地劳作。
B.“弟兄”,此处单指兄。句意: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
C.“宦官”,即“官宦”,做官的人。句意:出身于官宦人家。
D.“公姥”,公公和婆婆,此处单指婆婆。句意:你这就禀告婆婆。
故选C。
13.(2022·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比较下列句式,选出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B.渐见愁煎迫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謇朝谇而夕替”是语义被动句,“替”,被贬黜。句意:在早晨进谏在晚上就被贬黜。
B.“渐见愁煎迫”是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心中被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C.“为仲卿母所遣”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被休)。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顺序为“吾独乎此时穷困也”,句意:只有我在这时候走头无路。
故选D。
14.(2022·河北·高二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堪”,均为“胜任”。
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
C.“适”:出嫁/刚才。
D.“便”:言辞敏捷/就。
故选A。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重在写出歌者地位的不凡。
B.“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C.“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中的“知音”指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心抱负的人。
D.这首诗歌所吟咏的是高楼上的弦歌,那激越悲哀动人的乐曲之声,引起了一个楼外人对歌者的同情和对知音稀少的感慨。
16.“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你如何理解?
【答案】15.B 16.我们可以从那跌宕回环的琴韵和“叹”息声中,隐隐约约“看见”(暗含)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女子)的身影。(意思对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B.“‘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错误,“徘徊”指的是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张庚评价语的意思。
张庚的评价意思是:这四句诗,不只是描写声音,还描写了弹琴者。
然后理解四句诗的意思。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意思是: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接着分析这四句诗是如何在描写声音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有多么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这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琴声,表现了弹琴者的悲伤和彷徨,根据那琴韵和“叹”息声推测,楼中当是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
(2022·黑龙江·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一时的《读外交失败史书》,广受赞誉。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因被出国留学的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经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令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竞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年,吴芳吉考入清华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他和吴宓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段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其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他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庆大学文学系主任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奋发图强下,很快跃升为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 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只身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这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当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做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令上千听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讲述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他就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名“白屋吴生”。
(摘自“简书”)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歌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但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贴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为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颂扬十儿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D.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奋发阁强,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并题写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18.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吴芳吉的文章广受赞誉,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吴芳吉虽然没有从清华大学毕业,但是后来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他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做过中学教员,也做过大学教授。
C.“文章合为时而着”,吴芳吉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根系百姓,深人底层,成为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D.吴芳吉性情刚硬急躁。如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他深夜读报见此消息,便不顾及师生已然安睡的事实,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19.文中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揩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17.B 18.C 19.①是中诗词改革的先驱,在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②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无理辱责中国学生的教师抗争;③心系民生,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军阀的域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闲顿;④富有爱国热情,而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不仅创作颂扬抗战的诗作《巴人歌》,还鼓舞师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⑤重视教育,为旧中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年少轻狂”错误,“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于文尤据。由原文“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可知,此种做法不代表“年少轻狂”,而且原文并没有提到“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B错误。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A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这是对《婉容词》艺术影响力的肯定。A错误。
B项,“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错误,由原文“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可知,除“个人努力”外,还有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B错误。
C项,正确。
D项,“性情刚硬急躁”错误,他深夜读报见此消息,便不顾及师生已然安睡的事实,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应为“富有爱国热情”。D错误。
故选C。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整合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由原文“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可知,吴芳吉是中诗词改革的先驱,在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原文“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他和吴宓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可知,吴芳吉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无理辱责中国学生的教师抗争;由原文“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其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可知,吴芳吉心系民生,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军阀的域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闲顿;由原文“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这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当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做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令上千听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可知,吴芳吉富有爱国热情,而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不仅创作颂扬抗战的诗作《巴人歌》,还鼓舞师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由原文“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可知,吴芳吉重视教育,为旧中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多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第一单元
2《孔雀东南飞》
1.(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
D.《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2.(2022·福建·松溪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3.(2021·天津·紫云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发同枕席”“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意为男女结为夫妇。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伏惟启阿母”,“伏惟”是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谦虚的习惯用语。
D.“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也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4.(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
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
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
5.(2022·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滏运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孔雀东南飞》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6.(2022·山东·滨州市博翱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的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8.(2022·山东·滨州市博翱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对下面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体现了起初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是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句诗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9.(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贵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是《孔雀东南飞》中对太守家筹办婚事迎娶刘兰芝的铺陈叙写,其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10.(2022·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滏运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B.堂上启阿母 启:告诉,禀告。
C.不堪母驱使 堪:胜任。 D.却与小姑别 却:表转折,但是。
11.(2022·吉林·长春十一高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孔雀东南飞 ②汝岂得自由 ③共事二三年 ④窈窕世无双 ⑤可怜体无比
⑥络绎如浮云 ⑦蹑履相逢迎 ⑧哽咽不能语 ⑨大人故嫌迟 ⑩举手长劳劳
徘徊庭树下 处分适兄意 两家求合葬 叶叶相交通 寡妇起彷徨
①③⑤⑥⑧⑨
①④⑥⑧⑩
②④⑥⑦⑩
D.②③⑤⑦⑨
12.(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逼迫兼弟兄
C.承籍有宦官 D.勤心养公姥
13.(2022·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比较下列句式,选出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B.渐见愁煎迫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4.(2022·河北·高二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重在写出歌者地位的不凡。
B.“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C.“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中的“知音”指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心抱负的人。
D.这首诗歌所吟咏的是高楼上的弦歌,那激越悲哀动人的乐曲之声,引起了一个楼外人对歌者的同情和对知音稀少的感慨。
16.“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你如何理解?
(2022·黑龙江·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一时的《读外交失败史书》,广受赞誉。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因被出国留学的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经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令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竞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年,吴芳吉考入清华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他和吴宓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段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其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他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庆大学文学系主任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奋发图强下,很快跃升为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 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只身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这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当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做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令上千听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讲述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他就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名“白屋吴生”。
(摘自“简书”)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歌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但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贴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为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颂扬十儿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D.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奋发阁强,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并题写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18.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吴芳吉的文章广受赞誉,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吴芳吉虽然没有从清华大学毕业,但是后来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他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做过中学教员,也做过大学教授。
C.“文章合为时而着”,吴芳吉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根系百姓,深人底层,成为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D.吴芳吉性情刚硬急躁。如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他深夜读报见此消息,便不顾及师生已然安睡的事实,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19.文中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揩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