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精选试题 第6-2课 《再别康桥》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精选试题 第6-2课 《再别康桥》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5 15:57:47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6.2《再别康桥》
1.(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漪沦(qí) 青荇(xìng)
B.绮(qǐ) 浮藻(fú) 长篙(gāo)
C.荡漾(yàng) 笙箫(shēng) 发酵(jiào)
D.漫溯(sù) 相形见绌(chù) 锲而不舍(qiè)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碾压/辗转 保姆/永保青春 堤堰/偃旗息鼓
B.推诿/枯萎 炕头/引吭高歌 浆洗/奖掖提拔
C.佼美/矫健 瓦菲/雨雪霏霏 赡养/高瞻远瞩
D.欺侮/诲暗 苔藓/怡然自得 沉沦/天伦叙乐
3.(2020·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  )
(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__里放歌。
(2)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3)接连在原是________的亚洲的土地上。
(4)在幽深的谷里________最含蓄的悲哀。
A.灿漫  寂寞  荒芜  隐着
B.斑斓  寂寞  荒凉  隐着
C.斑斓  冷清  荒凉  藏着
D.烂漫  冷清  荒芜  藏着
4.(2022·湖南·安化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说来很惭愧,我对国际问题一窍不通,写起国际问题文章来,只是信手拈来,哪里有什么真才实学?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5.(2020·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D.《再别康桥》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_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③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2019·山东·高一课时练习)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8.(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何事妨心情?问丁香无语,时来多愁雨巷;谁人当风景?挽片云难留,不期再别康桥。
③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节映太阳。
A.巴金 戴望舒、徐志摩 鲁迅
B.巴金 徐志摩、戴望舒 鲁迅
C.鲁迅 戴望舒、徐志摩 巴金
D.鲁迅 徐志摩、戴望舒 巴金
9.(2017·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一期中)下面是对《再别康桥》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 “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10.(2017·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对《再别康桥》一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
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
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
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11.(2019·湖南·宁乡一中高一期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上面所选的是全诗的二三节,这两节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无比爱恋之情。
12.(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长沙》) ——这一问句激励所有的革命者应该保持革命的蓬勃朝气,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同时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示要像祖逖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的重任。
B.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悠长”“寂寥”象征当时社会现象的黑暗沉闷。这几句,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C.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榆阴下的一潭”即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在这里,诗人融情于景,将自己对祖国的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D.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问句间接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的无比疼爱。
13.(2018·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理解和相互感知的能力。作家的共情能力高于普通人,他会引领读者去体验其他人的复杂处境,生成较为复杂的艺术共情。但要真正做到“情之以情”是很艰难的,好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机器加以实现。
文学的主体是人,( ),开凿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精神世界、审美世界。智能机器显然不会主动带领我们去开拓神性的边界,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可以帮助我们照亮人性,解决人与人关系的困境。
科技是求真,艺术反而是追求不真。这种“不真”也不是一种“假”,而是不断翻新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其背后的根本,依然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人的困惑、人的苦楚、人的高尚、人的幸与不幸。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个时代照亮这些关于人的解答,那么它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其他艺术门类,都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批判性凝视。
14.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关注的是人日常经验的内容,而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B.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并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C.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从而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D.文学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经验内容,并让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15.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B.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农民在这里生产生活,不离乡土,安身立命。
C.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2022·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________,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_____________,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 ),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_____________,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新诗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_____________,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
17.依次选用文中横线里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头正劲 炙手可热 劳苦功高 谨小慎微
B.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 功垂竹帛 如履薄冰
C.风华正茂 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 如履薄冰
D.风头正劲 风靡一时 功垂竹帛 谨小慎微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
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
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诗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B.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C.新诗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以中华文化为依托,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D.新诗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第二单元
6.2《再别康桥》
1.(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漪沦(qí) 青荇(xìng)
B.绮(qǐ) 浮藻(fú) 长篙(gāo)
C.荡漾(yàng) 笙箫(shēng) 发酵(jiào)
D.漫溯(sù) 相形见绌(chù) 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漪”应读“yī”。
故选A。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碾压/辗转 保姆/永保青春 堤堰/偃旗息鼓
B.推诿/枯萎 炕头/引吭高歌 浆洗/奖掖提拔
C.佼美/矫健 瓦菲/雨雪霏霏 赡养/高瞻远瞩
D.欺侮/诲暗 苔藓/怡然自得 沉沦/天伦叙乐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常用形近字的能力。
A.“永保青春”应为“永葆青春”;
C.“佼美”应为“娇美”;
D.“诲暗”应为“晦暗”。
故选B。
3.(2020·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  )
(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__里放歌。
(2)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3)接连在原是________的亚洲的土地上。
(4)在幽深的谷里________最含蓄的悲哀。
A.灿漫  寂寞  荒芜  隐着
B.斑斓  寂寞  荒凉  隐着
C.斑斓  冷清  荒凉  藏着
D.烂漫  冷清  荒芜  藏着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斑斓:灿烂多彩。“在星辉________里放歌”,不是强调颜色,选“斑斓”,排除AD。
第二组,寂寞:孤单冷清;冷清:冷静而凄凉。“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没有凄凉,选“寂寞”,排除CD。
第三组,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荒凉:人烟少,冷清。
第四组,“隐着”书面语,比“藏着”庄重。
故选B。
4.(2022·湖南·安化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说来很惭愧,我对国际问题一窍不通,写起国际问题文章来,只是信手拈来,哪里有什么真才实学?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能力。
A.望其项背:意思是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符合语境。
B.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是说自己对国际问题一窍不通,写起国际问题文章来胡乱写。应用“信笔涂鸦”。
C.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此句是说他喜欢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离开前夕在康桥漫步,舍不得离开。改成语与语境不符。
D.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错对象,句子说的是康河。使用错误。
故选A。
5.(2020·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D.《再别康桥》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A项,“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错,此处“招摇”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出水草仿佛向诗人招手示意的情态,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的态度,充满诗情画意。
故选A。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_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③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与呼应,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和体会,将各个选项的顺序带入具体的文字中进行品读和感悟。
从句意和衔接来看,根据话题统一的原则,可以判断①比②与上句衔接密切,①在第1空;
根据下句的表述形式,第2空应该突出“倒影”,故选④;
第3空强调动作的效果,与下句“给人以立体感”衔接密切的句子应该选择⑥。
故选B。
7.(2019·山东·高一课时练习)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朗读划分诗歌节奏的能力。
要正确划分诗歌朗读节奏,首先要准确把握句意,体会诗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然后再把握诗歌句子的自然停顿。
D.诗句应该划分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故选D。
8.(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何事妨心情?问丁香无语,时来多愁雨巷;谁人当风景?挽片云难留,不期再别康桥。
③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节映太阳。
A.巴金 戴望舒、徐志摩 鲁迅
B.巴金 徐志摩、戴望舒 鲁迅
C.鲁迅 戴望舒、徐志摩 巴金
D.鲁迅 徐志摩、戴望舒 巴金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对联的内容和所写的人物对应关系。首先要读懂对联的大致内容,然后要掌握所给选项中的人物的一些常识,最后抓住对联中的关键点,和人物有关的事情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①中的“呐喊”、“彷徨”分别指鲁迅的两部小说《呐喊》和《彷徨》。②中的“丁香”、“愁雨巷”,“再别康桥”分别出自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③中的“激流”是指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所以本题选C项。
9.(2017·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一期中)下面是对《再别康桥》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 “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词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项“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分析错误,诗中没有体现这个意思。
10.(2017·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对《再别康桥》一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
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
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
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理解我不能放歌的原因是: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11.(2019·湖南·宁乡一中高一期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上面所选的是全诗的二三节,这两节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无比爱恋之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D项,“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没有运用借代的手法。
故选D。
12.(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长沙》) ——这一问句激励所有的革命者应该保持革命的蓬勃朝气,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同时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示要像祖逖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的重任。
B.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悠长”“寂寥”象征当时社会现象的黑暗沉闷。这几句,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C.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榆阴下的一潭”即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在这里,诗人融情于景,将自己对祖国的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D.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问句间接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的无比疼爱。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C项,“对祖国的留恋”表述有误,这首诗是诗人“离别康桥”时所写,表达了“对康桥的留恋”,而并非对祖国的留恋。
故选C。
13.(2018·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①“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错误。从诗中来看,“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轻”体现出动作的轻盈,情意的缠绵,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情感并不是“强烈”。
④“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错误。从诗中来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中是将“金柳”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
排除①④。
故选B。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理解和相互感知的能力。作家的共情能力高于普通人,他会引领读者去体验其他人的复杂处境,生成较为复杂的艺术共情。但要真正做到“情之以情”是很艰难的,好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机器加以实现。
文学的主体是人,( ),开凿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精神世界、审美世界。智能机器显然不会主动带领我们去开拓神性的边界,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可以帮助我们照亮人性,解决人与人关系的困境。
科技是求真,艺术反而是追求不真。这种“不真”也不是一种“假”,而是不断翻新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其背后的根本,依然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人的困惑、人的苦楚、人的高尚、人的幸与不幸。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个时代照亮这些关于人的解答,那么它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其他艺术门类,都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批判性凝视。
14.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关注的是人日常经验的内容,而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B.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并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C.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从而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D.文学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经验内容,并让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15.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B.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农民在这里生产生活,不离乡土,安身立命。
C.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答案】14.B 15.C 16.改为: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或改为:人类的情感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的句子“文学的主体是人”,与之“结构一致”的句子是“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排除A和D;根据陈述对象一致性原则,应该用主动句,不用被动句,排除C。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画波浪线语句中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引号的作用表特殊含义;
A.“芦柴棒”引号表特定称谓;
B.“乡土”引号表强调;
C.“辩论家”引号表特殊含义;
D.“大师”“发扬国光”引号表反语讽刺。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因就是因为……”结构混乱,“原因是……”与“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改为: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或改为:人类的情感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2022·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________,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_____________,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 ),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_____________,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新诗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_____________,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
17.依次选用文中横线里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头正劲 炙手可热 劳苦功高 谨小慎微
B.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 功垂竹帛 如履薄冰
C.风华正茂 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 如履薄冰
D.风头正劲 风靡一时 功垂竹帛 谨小慎微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
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
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诗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B.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C.新诗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以中华文化为依托,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D.新诗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答案】17.C 18.B 19.B
【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风头正劲”,某件事或影响等正在强盛的时候。“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句中陈述的对象是“知识分子”,应用“风华正茂”。
第二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含贬义。“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文段中形容“西方诗潮在中国”的情形,应用“风靡一时”。
第三处,“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功垂竹帛”,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文段中是对冰心新诗贡献的赞扬,应用“劳苦功高”。
第四处,“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形容谨慎戒惧。此处写“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所应持有的态度,应用“如履薄冰”。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此处可以根据后面语境及句式来判断,后面句子“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后面语境强调的是受西方诗潮影响的冰心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主语是“冰心”,那么前一句也应是突出胡适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且主语应是“胡适”。结合后一句“……的冰心”,语句形式应是“……的胡适”。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一是搭配不当,“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应为“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二是语序不当,“以中华文化为依托”的内容在前,“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后;应先“诞生”然后“成长”。
A.一是搭配不当,“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应为“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二是语序不当,“以中华文化为依托”的内容在前,“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后。
C.语序不当,“以中华文化为依托”的内容在前,“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在后。
D.一是搭配不当,“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应为“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二是语序不当,应先“诞生”然后“成长”。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