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2《边城》
1.(2017·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接壤(rǎng) 碧溪岨(jū) 傩送(nuó)
B.踹水(tuān) 角隅(yú) 鞶鼓(pán)
C.嗤笑(chī) 碾坊(niǎn) 茶峒(tòng)
D.俨然(yān) 眺望(tiào) 喧阗(tián)
2.(2022·湖南·安化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含糊 接攘 吊脚楼 磺炭钢砂
B.鹳河 糍粑 踩高跷 双管锁呐
C.拮据 轻薄 湿淋淋 满天花雨
D.干燥 诨名 笑眯眯 欢渡春节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边城》,以真挚的情感,语言的优美,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民风淳朴、青山碧水,具有湘西风情的沈氏理想世界。
B.在《边城》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起伏的故事,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
C.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淳朴民风。
D.《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湘西至真至美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的描写,抒发了对现代文明的含蓄批判这一深刻主题。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支炙手可热的股票,即使“股神”连续三次减持也丝毫未减其锐气。
②这些遗老遗少,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仇恨一切变革,甘做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③有的中间商从药农手中低价收购药材,囤积居奇,以哄抬药价从中渔利,损害药农利益。
④“一带一路”方兴未艾,广大海外华商参与其中的身影愈加活跃,他们发挥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⑤就个人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个建筑师,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⑥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⑦参加海选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⑦ D.③④⑥
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纯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名著《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楚楚动人,令人感慨良多。
D.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曾经是一名企业高管,因为经济犯罪而落马;在他炙手可热之时,大家都要怕他三分。
②老张经常会出现一些危言危行,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和他打交道。
③鲁迅在他的《阿Q正传》中,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利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
④他们这些人撸起袖子努力干,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这真是三人成虎,人多力量大啊!
⑤有人说耿老二不学无术,是个胸无城府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大智若愚。
⑥老师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有如沐春风之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 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①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②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③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④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⑤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2022·上海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帮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那第一个下山人。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
“不成,你不能走!”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商人皆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说:“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的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地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10.联系全文内容,最适合填入文章横线空白处的一句是( )
A.你这个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B.你这个人,我怎么不记得?
C.你这个人,干嘛还当我是个小孩子呀!
D.你这个人,这让我怎么好意思说呢?
11.赏析文章画横线句描写在刻画祖父形象上的作用。
12.分析祖父“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的原因和情感内涵。
13.选文结尾画波浪线处表达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022·陕西·绥德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亊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橫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蝇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橫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1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15.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2022·海南·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沈从文的作品和其他小说家笔下的30年代的中国社会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第一,①____________。从祥林嫂、闰土,到《春蚕》,都写农村破产。所以,“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第二,大城市看似繁华,②___________。无论是左翼的《子夜》,还是新感觉派的《上海狐步舞》,上海都是建在地狱之上的天堂。
在巴金、曹禺他们看来,中国社会太腐败了,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沈从文和30年代主流的主要分歧,是即使面对乡村苦难、城市危机,他对古老中国传统,③___________。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小说,美丽、忧郁、凄凉。按照夏志清的观点,沈从文“对古旧中国之信仰,态度之虔诚,在他同期作家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小城淳朴的民风民俗,近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读者。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7.学校“向日葵话剧社”将上演改编自沈从文《边城》的话剧,请你联系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或材料第三段文字,为演出写一则推介词(正文部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作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D.西北的长堤上有一丛竹子,也有几株桃树,却不见桃花,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让我有些失落。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第二单元
5.2《边城》
1.(2017·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接壤(rǎng) 碧溪岨(jū) 傩送(nuó)
B.踹水(tuān) 角隅(yú) 鞶鼓(pán)
C.嗤笑(chī) 碾坊(niǎn) 茶峒(tòng)
D.俨然(yān) 眺望(tiào) 喧阗(tián)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踹”应读“chuài”;
C.“峒”应读“dòng”;
D.“俨”应读“yǎn”。
故选A。
2.(2022·湖南·安化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含糊 接攘 吊脚楼 磺炭钢砂
B.鹳河 糍粑 踩高跷 双管锁呐
C.拮据 轻薄 湿淋淋 满天花雨
D.干燥 诨名 笑眯眯 欢渡春节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A.“接攘”的“攘”字形错,应写作“接壤”;
B.“双管锁呐”的“锁”字形错,应写作“双管唢呐”;
D.“欢渡春节” 的“渡”字形错,应写作“欢度春节”。
故选C。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将弯曲的溪流比作弓背,将蜿蜒的山路比作弓弦,形象地描写出溪流和山路的位置和地势,使用了比喻。
B.将眸子比作水晶,写出了眸子的清亮澄澈,使用了比喻手法。
C.“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这句话中没有本体和喻体,只有一个比喻词“仿佛”,这句话说说爷爷的声音和竹管声振荡起来,让人感觉溪水中都变得热闹了,没有使用比喻。
D.将翠翠比作山头黄麂,写出了翠翠的天真纯洁、善良乖巧,使用了比喻。
故选C。
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边城》,以真挚的情感,语言的优美,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民风淳朴、青山碧水,具有湘西风情的沈氏理想世界。
B.在《边城》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起伏的故事,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
C.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淳朴民风。
D.《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湘西至真至美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的描写,抒发了对现代文明的含蓄批判这一深刻主题。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A.语序不当,形容性短语“语言的优美”应改为名词性短语“优美的语言”,这样才与并列短语“真挚的情感”“诗意的情绪”句式一致。
C.搭配不当, “塑造”和“爱情故事”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塑造”改为“描写”。
D.搭配不当,“抒发……主题”搭配不当,可将“抒发”改为“表达”。
故选B。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支炙手可热的股票,即使“股神”连续三次减持也丝毫未减其锐气。
②这些遗老遗少,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仇恨一切变革,甘做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③有的中间商从药农手中低价收购药材,囤积居奇,以哄抬药价从中渔利,损害药农利益。
④“一带一路”方兴未艾,广大海外华商参与其中的身影愈加活跃,他们发挥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⑤就个人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个建筑师,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⑥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⑦参加海选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⑦ D.③④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这里修饰股票,对象使用不当。
泥古不化:比喻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这里指遗老遗少甘做封建社会的殉葬品,不是强调他们不知变通,成语使用不当。
囤积居奇: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卖出,牟取暴利。这里修饰中间商收购药材哄抬药价,使用正确。
方兴未艾: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这里指“一带一路”正在受到海外华商热捧,使用正确。
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这里是感叹自己命运不佳,不是悔恨错误,使用不当。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形容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使用正确。
曲尽其妙:意思是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这里形容选手演唱的歌曲各有特色,使用不当。
故选D。
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纯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名著《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楚楚动人,令人感慨良多。
D.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此处“天保、傩送”本来就是两兄弟,对象误用,所以使用错误;
B.“名噪一时”,指名气很大,于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此处形容沈从文的名气大,使用正确。
C.“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神态娇柔美好,让人心动。此处用来形容文章,使用对象错误,使用错误。
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用来形容“游人”,用错对象,使用错误。
故选B。
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曾经是一名企业高管,因为经济犯罪而落马;在他炙手可热之时,大家都要怕他三分。
②老张经常会出现一些危言危行,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和他打交道。
③鲁迅在他的《阿Q正传》中,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利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
④他们这些人撸起袖子努力干,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这真是三人成虎,人多力量大啊!
⑤有人说耿老二不学无术,是个胸无城府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大智若愚。
⑥老师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有如沐春风之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合乎语境,正确。排除A项、B项。②“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望文生义,不合语境中“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③“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又指丑态毕露。与原形毕露不同。合乎语境,正确。排除D项。④“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不合语境,错误。⑤“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⑥“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 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①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②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③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④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⑤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判断④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④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①,由①句内的“陌生”判断转折句为③,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项。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一空,①“茶峒”是个地区名,挖空处前先介绍范围更小而具体的“茶峒河”,再去讲更大范围的“茶峒”地区,显然不合理,且从下文“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可知,这里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不是“茶峒”这个地区,排除BC。
第二空,排除B、C后,第二空已经可以确定是③。
第三空,根据挖空处后面一句“也许是有的”可知,前面讲“没有”“不见”等意思比较合理,故选⑤。
故选A。
(2022·上海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帮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那第一个下山人。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
“不成,你不能走!”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商人皆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说:“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的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地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10.联系全文内容,最适合填入文章横线空白处的一句是( )
A.你这个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B.你这个人,我怎么不记得?
C.你这个人,干嘛还当我是个小孩子呀!
D.你这个人,这让我怎么好意思说呢?
11.赏析文章画横线句描写在刻画祖父形象上的作用。
12.分析祖父“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的原因和情感内涵。
13.选文结尾画波浪线处表达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答案】10.B 11.通过描写祖父的动作、神态等,写出祖父的善良淳朴又有些狡黠的性格,以及他的重义轻财。 12.唢呐声可能勾起了祖父对翠翠母亲的回忆,孙女翠翠也到了唢呐送嫁的年龄,该有个好的归宿,这些让他忧喜参半。 13.①主要采用短句,节奏舒缓,渲染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②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翠翠和祖父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简单纯洁的心灵。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祖父提起去年端午节天保大老送的肥鸭子,还有打火把回家等,引起了翠翠关于傩送二老的回忆,这让懵懂的翠翠有点羞怯和着恼,于是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其实她全都记得,只是恼祖父提起这件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不记得?”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抿着嘴把头摇摇”是动作描写,是针对翠翠说的“全还给他了吗?”的回答;“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是神态描写,结合“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可知,祖父的“狡猾”体现在留了卖皮纸的年轻人一个铜子,却送给他一把烟叶。
这段描写表现了老船夫既善良又有点狡黠的性格,也描写了祖孙二人日常生活的简单快乐。在这件事上,又可以看出老船夫性格淳朴,内心纯厚,重视仁义,看轻钱财。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首先要知道这唢呐是做什么的。结合前文“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可知,这唢呐是迎亲送嫁的唢呐。
其次,说老船夫“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这唢呐让他想起了多年前死去的女儿,唢呐声可能勾起了祖父对翠翠母亲的回忆;
最后,结合“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以及祖父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可知,祖父看到花轿,听到唢呐声,自然想到了孙女翠翠也到了唢呐送嫁的年龄,该有个好的归宿,这些让他忧喜参半。
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这段文字主要采用短句,节奏舒缓。“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这些句子一句一顿,拉长了朗读的节奏,渲染了一种宁静平和而美好的氛围。
采用反复手法,“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两个“睡着了”描写人物和动物的动作姿态,他们的安然沉睡写出了翠翠和祖父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简单纯洁的心灵,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湘西人情风物的赞美之情。
(2022·陕西·绥德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亊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橫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蝇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橫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1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15.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 15.①美在天真活泼:对凄苦的身世,清贫的生活,单调的日子,她没有抱怨,不想残忍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②美在善良孝顺:帮助爷爷摆渡,逢年过节让爷爷喝上酒,自己进城备办东西。
③美在热爱生活:聚精会神听故事,与爷爷吹笛和唱,采野花把自己装扮成新娘子。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错误。说老船夫对此事并不在意,没有依据,原文没有相关信息,并且不合逻辑,那是老船夫的女儿,按照正常逻辑来看,不可能对此事并不在意。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小说之中描写翠翠的人生命运,可以说翠翠生活是非常的悲苦清贫的,她命运极为凄苦,身世极为悲凉,跟着爷爷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但对于这种生活她“从不想到残忍亊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可见翠翠具有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从翠翠帮爷爷摆渡,爷爷爱喝酒,翠翠便逢年过节让爷爷喝上酒,自己独自一人到镇上去筹办需要的东西,对爷爷始终是关爱的态度,可见翠翠具有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
从翠翠能够静心听爷爷讲故事,和爷爷一起合唱吹笛子,始终同爷爷生活在一起,采着野菊花把自己装扮成新娘子等,可见翠翠具有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2022·海南·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沈从文的作品和其他小说家笔下的30年代的中国社会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第一,①____________。从祥林嫂、闰土,到《春蚕》,都写农村破产。所以,“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第二,大城市看似繁华,②___________。无论是左翼的《子夜》,还是新感觉派的《上海狐步舞》,上海都是建在地狱之上的天堂。
在巴金、曹禺他们看来,中国社会太腐败了,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沈从文和30年代主流的主要分歧,是即使面对乡村苦难、城市危机,他对古老中国传统,③___________。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小说,美丽、忧郁、凄凉。按照夏志清的观点,沈从文“对古旧中国之信仰,态度之虔诚,在他同期作家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小城淳朴的民风民俗,近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读者。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7.学校“向日葵话剧社”将上演改编自沈从文《边城》的话剧,请你联系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或材料第三段文字,为演出写一则推介词(正文部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答案】16.①乡村都是苦难的 ②其实充满危机 ③仍不失信心/仍满怀信心 17.《边城》是一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边城的人和事,没有对与错,没有欺与诈,没有丑与恶,有的只是和谐与自然。)边城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画中人物又将演绎怎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话剧《边城》。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后文总结为“‘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所以,此处应为“乡村都是苦难的”;
第二处,后文说都是“建在地狱之上的天堂”,大城市只是“看似”繁华,“建在地狱之上”表明充满危机,所以,此处应为“其实充满危机”;
第三处,前文说沈从文与巴金、曹禺他们观念不统,当别人看来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时候,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所以对应关联词“即使”应用“仍”来表明沈从文的不同看法;别人看来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所以,此处应为“仍不失信心/仍满怀信心”。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简明、连贯的能力。
题干要求为演出写一则推介词(正文部分)。
对象,学校“向日葵话剧社”;内容,联系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或材料第三段文字,改编沈从文《边城》的话剧;体裁,推介词(正文部分);语言,句子简洁流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90个字。
注意推介词的一般格式:给改变话剧《边城》写推介信,正文可以先点明推介对象,如示例所给“小说《边城》”;然后再介绍推介的原因,如其主要内容或特点等,示例所给“边城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画中人物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是一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引起观者的兴趣;最后,结合推介场合代入情境即可,如示例所给“让我们一起走进话剧《边城》”。其中示例所给“边城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作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D.西北的长堤上有一丛竹子,也有几株桃树,却不见桃花,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让我有些失落。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B 19.①句中把“一朵下落的木棉花”的“整个下落的轨迹”比作“一个急促的感叹号”,两者具有相似性;②轨迹是向下坠的,最下面是那朵木棉花,形象就像一个“!”,具有相似性;③整朵的木棉花有一定的重量,下落速度快,与感叹号的“急促”具有相似性。 20.①原句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句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和花朵的阳刚之美。②原句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木棉花开得热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③原句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侧重描写,表达生动形象。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嫣然一笑领春风”“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两处使用的引号,都是表示引用的作用。
A.对诗句内容的引用。
B.“慈祥”是反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C.对话语的引用。
D.对诗句的引用。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中的本体是“一朵下落的木棉花”的“整个下落的轨迹”,喻体是“急促的感叹号”,想象画面,可以从下落轨迹的形状与速度两个方面回答。结合“下落的木棉花”“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分析,轨迹是向下坠的,最下面是那朵木棉花,形象就像一个感叹号,具有相似性。整朵的木棉花有一定的重量,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突出充满力量。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表现手法上看,“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棉花苞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形象生动可感,富有表现力。
“鼓鼓囊囊”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形象地描绘了木棉花苞饱满的姿态。“炸开”“蹿出”,写出了木棉花苞瞬间绽放的姿态,富有动感。
“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运用了比批、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花瓣”比作“火苗”,写出了木棉花的颜色,同时也描绘出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
从表达的效果上看,结合后文“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木棉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原句语言生动形象,更能激发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从语体风格上看,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