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清冽(liè) 悚然(sǒng) 鼠麹草(jǔ)
B.余韵(yùn) 嗥叫(háo) 拗口(rào)
C.采撷(xié) 卑躬(bēi) 一场雨(cháng)
D.靛蓝(dìng) 迂回(yū) 啄木鸟(zhuó)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鼠麹草”的“麹”应读“qū”。
B.“拗口”的“拗”应读“ào”。
D.“靛蓝”的“靛”应读“diàn”。
故选C。
2.(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余韵 浩劫 具乐部 风雨如晦 B.褐色 凋落 孵化器 腐化侵蚀
C.装饰 嗥叫 葡萄滕 腾云驾雾 D.驯服 点缀 嘶叫声 山洪爆发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字形的能力。
A.“具乐部”的“具”应写作“俱”;
C.“葡萄滕”的“滕”应写作“藤”;
D.“山洪爆发”的“爆”应写作“暴”。
故选B。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B.因为我们的到访,使这个即将消逝的山村有了一丝生气。
C.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这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到二十五万,原因是因为一场浩劫。
D.即使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嗥叫和麂子的嘶声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恐怖。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偷换主语,应将“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改为“找到一条窄窄的石路”。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因为”或“使”。
C.结构混乱,“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去掉“因为”。
故选D。
4.(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两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_________;轻淡的,_________,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线白纱
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④③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炊烟的特点“浓重的”可知,应与“随意泼洒的水墨”搭配,选④;第二空,依据“轻淡的”可知,应与“一线白纱”搭配,选①。
故选A。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半亩方塘,一湾溪水,均会引起小小说作者的注意。一些常人易于____________的小事,在作者看来可能天生就是写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并非____________的,它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并且往往要____________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这就是创作的“禅机”。
A.忽视 俯拾皆是 储藏 B.忽略 俯拾皆是 储存
C.忽略 比比皆是 储存 D.忽视 比比皆是 储藏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小事不容易引起常人的注意,所以选“忽略”。
②“俯拾皆是”侧重多而易得。“比比皆是”侧重极其常见。这里用来形容“材料多”无“常见”之意,所以选“俯拾皆是”。
③“储存”指(把物或钱)存放起来,暂时不用。“储藏”指保藏;蕴藏。这里强调的是将材料存放起来,所以选“储存”。
故选B。
6.(2021·河南·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②风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
③等到那角色猛一转身,一声高叫,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
④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⑤那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
⑥秦腔《伐董卓》在梁庄上演的时候,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⑦树上的花朵,被雨水这么一淋,好像卸了妆似的,伤心地哭了起来。
⑧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⑨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A.①/②④⑤⑦/③⑥⑧/⑨ B.①②/④⑤⑥/③⑦⑧/⑨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⑥/⑨ D.①/③④⑥/②⑦⑧/⑤⑨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句中“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句中“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运用拟人手法。
③句中“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句中“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中“养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⑤句中“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⑥句中“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⑦句中“好像卸了妆似的,伤心地哭了起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⑧句中“慢慢地,慢慢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⑨“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①是比喻;②④⑤⑦是拟人;③⑥⑧是夸张;⑨是对偶。
故选A。
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 ① ,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② ,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恍若置身仙境。
A.①水平如镜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B.①波光潋滟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C.①水平如镜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D.①波光潋滟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语意是否连贯,陈述对象是否一致,句式是否相同或相近,前后是否照应,音韵是否和谐等角度思考。
水平如镜,指水面如镜子一样平静,比喻风平浪静。波光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结合上文“无风的时候”,可知,①处“水平如镜”更恰当。
②处从下文来看“游动”的主语应是“鱼儿”,所以应选“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故选C。
8.(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道: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
D.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本句中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句末的句号要放到引号之内。
故选B。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季是山上最( )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山上那些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或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的人们。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 )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 )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 )妥协。
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闹 滋养 担任 不会有 B.热闹 滋养 担当 不容有
C.喧闹 涵养 担任 不会有 D.喧闹 涵养 担当 不容有
10.请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们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从语义与表达上那哪个效果更好?
【答案】9.B 10.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菌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11.改写后好。改后为散句,描绘了人们在山上采菌子的忙碌情景,生动具体,画面感强,与整个语段表达风格和谐。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热闹:繁盛活跃的景象。喧闹:声音大而热闹;喧哗吵闹。根据语境,这里写雨季会有很多人入山采菌子,强调的不是声音大,而是人多繁盛,故选“热闹”。
滋养:供给养分;补养。涵养:滋润养育,培养;积蓄、保持水分。此处的对象是“身体”和“幻想”,指的是菌子给人们身体和精神补充养分,故选“滋养”。
担任:担当某种职务、工作。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此处不是指担任工作,而是承担压力,故选“担当”。
不会有:不可能有。不容有:不容许、不允许有。根据语境,是指圣者对人有着绝对的权威,他的意愿你必须遵从,不允许拒绝,故选“不容有”。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鲜明的色彩描绘,多种色彩的铺叙,形象地写出雨后太阳出来时,菌子繁多与色彩的丰富,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选文中的句子是长句,主干是“我们望着人们”,把“人们”的修饰都糅合进“对面山上那些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或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个长长的定语里,可以说理解上稍微不容易,再加上句子太长,容易让人忽略其中的重要信息。
而改句则把长句变为短句,主语变为“人们”,强调了“人们”为寻找菌子而四处搜寻的模样,画面感更强,重点突出,也与整个文段多用短句的特点相协调。
(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转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12.A 13.C 14.第一处:“古蜀国”和“我们”调换顺序;第二处:删掉“在……中”或“让”。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所填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文物首先是见证历史,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绽放,最后惊艳世界。据此排除BCD。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文:拟人修辞,写古蜀文化沉睡。
A.用典,运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
B.夸张修辞,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C.拟人修辞,桃花追逐着杨花飘落。
D.互文修辞,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主客体颠倒,应是“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在……中”“让”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乏主语,删掉其一。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是喜庆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它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它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①_____________。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其实,②_____________: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1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夸张、互文 B.比喻、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 D.比喻、互文、借代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5.C 16.①原句是整句,结构整齐。②原句中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③原句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一致,具有含蓄的诗意美。 17.①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②秋天是多彩的季节
【解析】1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如“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这句中,“怯怯地”“呼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选C。
16.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原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叶”比喻成“灯笼”,把“鲜红的新叶”比喻成“火苗”,生动形象,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结合文段语境分析,原句与上下文语言风格更和谐统一,富有诗意。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句式散乱,所以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的“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和后文“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可知,爬山虎的蔓也变了颜色,此处应填写“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之类的语句。第②处,根据前文“其实”和后文“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这时呈现出深褐色……染上一点淡黄”等内容可知,第②处应填写“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之类意思的句子。
(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 。
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 ,只有纯洁,没有 ,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 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 )。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余音 卑躬 矜持 放任 B.余韵 矜持 卑躬 一任
C.余韵 卑躬 矜持 一任 D.余音 矜持 卑躬 放任
19.填入括号内的句子,表述恰当一项是( )
A.这些白色的小草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必定也曾经围绕着那消逝了的村庄
B.这些白色的小草必定也曾经围绕着那消逝了的村庄,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
C.那消逝了的村庄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
D.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
【答案】18.C 19.D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近义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余音:指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在耳边的声音。余韵∶剩下的、还没有消散的韵致或韵味。此处用来形容“这个山村的历史”有韵味,应用“余韵”。
第二空处,卑躬:意思是谦恭逊让。矜持:意思是庄重;严肃,拘谨;拘束。根据语境“在这里每逢暮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 ,只有纯洁”,说明这种“名贵的小草”不谦恭逊让,应用“卑躬”。
第三空处,此处还是区别“卑躬”和“矜持”,根据语境“掺杂在乱草的中间”“没有 ,只有坚强”,说明这种“名贵的小草”不拘束,应用“矜持”。
第四空处,放任:指不加约束,任凭其自然发展。一任:听凭。放任多做贬义词,形容不作为;一任是中性词,形容不加干涉。根据语境“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说明村女听凭羊儿随意吃草,应用“一任”。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整个语境,作者是在描写“消逝了的村庄”,遵循话题一致的原则,排除AB;根据语句的递进原则,应先写上文描述过的“小草”,然后再总结“负担着一切”,排除C。
故选D。第二单元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清冽(liè) 悚然(sǒng) 鼠麹草(jǔ)
B.余韵(yùn) 嗥叫(háo) 拗口(rào)
C.采撷(xié) 卑躬(bēi) 一场雨(cháng)
D.靛蓝(dìng) 迂回(yū) 啄木鸟(zhuó)
2.(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余韵 浩劫 具乐部 风雨如晦 B.褐色 凋落 孵化器 腐化侵蚀
C.装饰 嗥叫 葡萄滕 腾云驾雾 D.驯服 点缀 嘶叫声 山洪爆发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B.因为我们的到访,使这个即将消逝的山村有了一丝生气。
C.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这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到二十五万,原因是因为一场浩劫。
D.即使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嗥叫和麂子的嘶声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恐怖。
4.(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两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_________;轻淡的,_________,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线白纱
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④③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半亩方塘,一湾溪水,均会引起小小说作者的注意。一些常人易于____________的小事,在作者看来可能天生就是写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并非____________的,它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并且往往要____________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这就是创作的“禅机”。
A.忽视 俯拾皆是 储藏 B.忽略 俯拾皆是 储存
C.忽略 比比皆是 储存 D.忽视 比比皆是 储藏
6.(2021·河南·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②风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
③等到那角色猛一转身,一声高叫,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
④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⑤那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
⑥秦腔《伐董卓》在梁庄上演的时候,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⑦树上的花朵,被雨水这么一淋,好像卸了妆似的,伤心地哭了起来。
⑧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⑨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A.①/②④⑤⑦/③⑥⑧/⑨ B.①②/④⑤⑥/③⑦⑧/⑨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⑥/⑨ D.①/③④⑥/②⑦⑧/⑤⑨
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 ① ,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② ,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恍若置身仙境。
A.①水平如镜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B.①波光潋滟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C.①水平如镜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D.①波光潋滟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8.(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道: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
D.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季是山上最( )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山上那些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或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的人们。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 )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 )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 )妥协。
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闹 滋养 担任 不会有 B.热闹 滋养 担当 不容有
C.喧闹 涵养 担任 不会有 D.喧闹 涵养 担当 不容有
10.请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们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从语义与表达上那哪个效果更好?
(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转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是喜庆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它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它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①_____________。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其实,②_____________: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1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夸张、互文 B.比喻、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 D.比喻、互文、借代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 。
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 ,只有纯洁,没有 ,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 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 )。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余音 卑躬 矜持 放任 B.余韵 矜持 卑躬 一任
C.余韵 卑躬 矜持 一任 D.余音 矜持 卑躬 放任
19.填入括号内的句子,表述恰当一项是( )
A.这些白色的小草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必定也曾经围绕着那消逝了的村庄
B.这些白色的小草必定也曾经围绕着那消逝了的村庄,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
C.那消逝了的村庄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
D.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