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8《茶馆》
1.(2022春·高二单元测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说媒拉纤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珍馐美味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庸人自扰
D.津帖 鞠躬 绫罗绸缎 魑魅魍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掌腰”中的“掌”应为“撑”。
C.“兵慌马乱”中的“慌”应为“荒”。
D.“津帖”中的“帖”应为“贴”。
故选B。
2.(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对下列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
B.戏剧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C.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
D.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的话剧还有《龙须沟》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除独幕剧外”错误,独幕剧也不例外,戏剧冲突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故选B。
(2021秋·山东烟台·高二烟台二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葫芦①
水上勉②
三年前的冬天老舍先生曾光临舍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办事处打电话来说,正在访日的老舍先生想到我家来拜访,问我方便不方便。③我说,请原谅,我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老舍先生我也不大熟悉,他的地位究竟相当于日本的哪一位作家呢?那个人告诉我,老舍先生在中国已是文坛泰斗了,地位相当于日本的志贺直哉④。我那攥着听筒的手颤抖起来。我家很少有贵客临门,顿时紧张起来。
三天后,老舍先生偕同一位高个子、长脸的中年作家,带着一位女翻译到舍下来了。
我乍一看到老舍先生,吃了一惊。因为他给我的印象是那么质朴,像是个农村出身的人。也许是旅途劳累的关系,他的脸色不大好。他在门口脱下淡褐色夹大衣,里面穿的西服不怎么讲究。略旧的深蓝色裤子不够笔挺,虽结着黑领带,衬衫的领口却随随便便,我总觉得先生的外貌有点儿像我那位在若狭去世的叔叔。我松了口气,紧张情绪顿时消失,就把先生迎入客厅。
老舍先生在沙发上坐下来,胳膊肘放在扶手上,弓着背,定睛看着我。大概那位女翻译已经向他介绍过我的情况,他眼睛里流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为突然造访而向我表示歉意。
说实在的,和老舍先生会面,我想向他请教一下蟋蟀葫芦的事。
先生默默地定睛看着我。我毕恭毕敬地问道:“老舍先生,我看到过一个据说是从中国的旧货铺买来的葫芦。似乎是养蟋蟀用的,让它们相斗来解闷。中国是不是从前就有这样的习俗呢?”
“有过的。”老舍先生通过翻译回答道,他的表情好像一瞬间略为严肃了。
“那么,今天……民间还有这个习俗吗?”
“不,那是过去的事。您见到的罐子,恐怕也有年头了吧?”
“老舍先生,我生在日本的若狭这个地方,小时候养蜘蛛玩过。蜘蛛天生好斗,打得可欢啦,看着挺有趣儿……蟋蟀也像蜘蛛那样好斗吗?”
“好斗。中国的诸侯在近臣中设专人饲养蟋蟀,并且以斗蟋蟀取乐。”
“用什么方式斗呢?”
“铺上红毡子,从双方的罐里取出蟋蟀放在斗盆里……让它们张牙对咬……”
我恍然大悟。这很像在若狭斗斑蛛的玩法。我们不铺红毡子,惯常的做法是让蜘蛛在一根树枝子上爬,或是把两只蜘蛛放进新巢里,让它们斗。
“我真想弄到一只蟋蟀葫芦……如今还能弄到手吗?”
“您要是到中国来……我估计是弄得到的。”老舍先生说,“喏,水上先生,您不想到中国来吗?”
“离得太远啦……我巴不得去……可现在工作太紧张,没工夫。如果能弄到蟋蟀葫芦,我就想去。”
“您一定得来……我领您到旧货铺去。”老舍先生说罢,莞尔一笑。
我确实想要那只葫芦。我并不是为了斗蟋蟀才想要这个葫芦,而是想在里面养一对蟋蟀。蟋蟀两口子难道也会打架吗?
“我替您张罗蟋蟀葫芦……但是您到中国来的时候……另外还有没有想要看看的东西呢?”
“有的。要是有机会访问,我……想去看看六祖慧能烧过饭的寺庙。”我回答说,“那个寺庙还在吧?”
“指的是蕲州黄梅的东禅院吧?慧能大师也在宝林寺和大梵寺住过。那些寺庙至今还在。您为什么对这样的寺庙感兴趣呢?”老舍先生问道。
我告诉翻译,我小时离开曾在那里跟蜘蛛玩过的村子,入禅寺当过和尚。
老舍先生笑容可掬,更加亲密地看着我。
我告诉那位女翻译,六祖大师写了一首名诗。这当儿,老舍先生静悄悄地把我的妻子端来的羊羹的衬纸抽出来,从衣兜里拿出钢笔,写道,“本来无一物。”紧接着,先生用一连串汉字把慧能的偈文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我看了,大吃一惊。跟我当小徒弟时学过的一模一样。我这才意识到老舍先生的祖国和我们日本是同文的国家,感动不已。
“先生,”我说,“等我能稍微腾下手来,能不能到中国拜访您呢?”
“来吧……我恭候您。”先生和蔼可亲地笑着说。
“您年纪大了,参拜寺庙,不敢劳您的驾,请您给我找一位向导,领我到东禅寺去。”
“我给您当向导。”先生说。
我发现先生的脸上逐渐红润起来了。
老舍先生在我家的客厅里坐了一个来钟头。先生走到院门,两次彬彬有礼地点头致意,通过翻译对我说:“请您到东禅院来。我恭候您……”
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老舍先生。
最近,报纸杂志上风传老舍先生逝世了,这是难以置信的事,说不定我永远也见不到老舍先生了。
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了老舍先生。这是一场捕风捉影的怪梦,情景是这样的:
身穿深蓝色西服,拄着手杖的老舍先生走在前面,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后边。
“水上先生,咱们到东禅院去。禅师住过的僧房还在哩……咱们快点儿走吧。”
先生步履蹒跚,我呢,迈着小碎步跟在他后面。前边,乳色的春霞弥漫,还有巍峨的高峰。半山腰上耸立着一座中国画里常见的那种带有飞檐的古刹,要走过长长的一段石阶才能到达那里。裸露出来的古松树根弯弯曲曲地伸向两旁,宛如长蛇一般爬过地面,桠杈上寄生着结了红籽儿的冬青。
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面,沿着山坡的石阶登上去。怎么走也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惟有两个人踏在石阶上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1967年)
(有删改)
【注】①蟋蟀葫芦,过去冬天养蟋蟀的葫芦容器。②水上勉(1919-2004),日本小说家。③1965年3月至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旨在打破中日交流的壁垒。④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
3.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初见老舍先生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作为中国文坛泰斗的老舍先生竟是如此质朴。在茨威格笔下,初见托尔斯泰的人也因他外表的普通而吃惊。
B.老舍先生所说的中国诸侯以斗蟋蟀为乐的事情,在蒲松龄的《促织》里有相关叙述。封建统治者玩蟋蟀丧志,祸及百姓,这也可能是老舍先生表情略为严肃的原因。
C.斗蟋蟀与斗斑蛛相像,老舍先生写下的偈文与作者当小徒弟时学的一模一样,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可化用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来形容。
D.在作者梦境中,有高峰、古刹、石阶、古松等景物,风景清新幽美,既表达了作者对与老舍先生同游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作者在会面前后对老舍的情感的对比,老舍与作者叔父的对比,老舍前后脸色的对比等,对比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两人相谈甚欢的情形。
B.文章以“蟋蟀葫芦”这一小物件,串联起了对老舍先生的回忆与追念,选材广泛,材料组织松散,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C.文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或表示语言的中断,或表示静默思考,或表示语意未尽等,省略号的使用让行文留有余地,富于余情,委婉又意味深长。
D.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描绘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老舍先生的形象,行文细腻,体现了日本文学纤细的风格。
5.此次交流之后,水上勉曾多次访问中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舍先生起到了哪些促成作用。
6.水上勉深受中国禅宗慧能思想的影响,且深得慧能模糊思想的精髓,其主要表现为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相生,禅意无穷。文中的梦境也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3.D 4.C 5.①老舍先生多次真诚地邀请水上勉到中国来,向水上勉传递了中国人民友善和热情。②老舍先生向水上勉介绍蟋蟀葫芦和六祖慧能,激起了水上勉对两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的向往之情。③老舍先生质朴亲切,真诚友好,其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水上勉。④老舍先生博学多才,用中国文化搭起了交流的桥梁。 6.①梦中的春霞、高峰、古刹等是梦中之景,是虚幻的;虚幻的景物营造了中国山水画、山水诗中典型意境,是艺术的真实。
②梦中“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始终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是虚幻的梦境,梦境隐喻与老舍先生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的事实(或老舍先生去世的事实)。
③通过描绘与老舍同游的梦境,抒发了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哀悼之情,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情感融汇在一起,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意蕴丰富。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D.“既表达了作者对与老舍先生同游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错误,通过美好的梦境表达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及哀悼之情。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老舍与作者叔父的对比”错误,原文“我总觉得先生的外貌有点儿像我那位在若狭去世的叔叔”,老舍与作者的叔父不是对比。
B.“选材广泛、材料组织松散”错误,散文在选材方面选的是与老舍的会面,不是广泛的,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不是松散的。
D.“心理和动作描写”错误,描写老舍没有使用心理描写。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他给我的印象是那么质朴,像是个农村出身的人”“他眼睛里流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为突然造访而向我表示歉意”“我松了口气,紧张情绪顿时消失”可知,老舍先生质朴亲切,真诚友好,其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水上勉。
根据“喏,水上先生,您不想到中国来吗?”“您一定得来……我领您到旧货铺去”“请您到东禅院来。我恭候您……”可知,老舍先生多次真诚地邀请水上勉到中国来,向水上勉传递了中国人民友善和热情。
根据“好斗。中国的诸侯在近臣中设专人饲养蟋蟀,并且以斗蟋蟀取乐”“铺上红毡子,从双方的罐里取出蟋蟀放在斗盆里……让它们张牙对咬……”“先生用一连串汉字把慧能的偈文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我看了,大吃一惊。跟我当小徒弟时学过的一模一样。我这才意识到老舍先生的祖国和我们日本是同文的国家,感动不已”“等我能稍微腾下手来,能不能到中国拜访您呢?”可知,老舍先生向水上勉介绍蟋蟀葫芦和六祖慧能,激起了水上勉对两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的向往之情。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找出梦境中虚写的具体内容,然后思考虚写的内容反映的实的内容是什么,可以从客观事实与情感等角度思考。
“乳色的春霞弥漫,还有巍峨的高峰。半山腰上耸立着一座中国画里常见的那种带有飞檐的古刹”,梦中的春霞、高峰、古刹等是梦中之景,是虚幻的;梦中的景物营造的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山水诗中典型意境,是艺术的真实。
“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面,沿着山坡的石阶登上去。怎么走也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惟有两个人踏在石阶上的脚步声清晰可闻”,梦中“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始终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是虚幻的梦境;这与老舍先生去世的事实相对应。
“水上先生,咱们到东禅院去。禅师住过的僧房还在哩……咱们快点儿走吧。”“先生步履蹒跚,我呢,迈着小碎步跟在他后面”,与老舍同游的梦境是虚,借此梦境抒发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哀悼之情,这是真,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情感融汇在一起,意蕴丰富。
(2022春·广西桂林·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 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7.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8.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9.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10.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答案】7.C 8.B 9.①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都可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
②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
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10.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理解错误。李三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B.“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分析错误。这些动作描写,不能表现出她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主要是表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以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通过人物身份、台词、矛盾冲突和动作外貌之类的舞台说明来表现。
节选部分开头的舞台说明“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人的发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作为老板娘,王淑芬见惯了茶馆里的三教九流,思想比较超前活跃,能够与时俱进,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这一点也体现在她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中。可见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节选部分开头的舞台说明“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台词“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为老板娘,王淑芬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颐指气使,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可见她是一个勤劳的人。
从“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的话,可以看出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虽然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但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可见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戏剧矛盾冲突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戏剧冲突的相关内容。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细读剧本可知,节选部分有三组矛盾冲突,分别是:
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从李三的台词“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和老板王利发的台词“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可知,二人之间存在雇员与老板的薪酬利益冲突。
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些对话冲突明显,老板娘王淑芬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与时俱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而李三却因循守旧,不肯改变,这是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
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冲突。从节选开头部分“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可知,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开茶馆的王利发,老板娘王淑芬,以及伙计们李三等一干人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小人物,面对社会变革他们尽管努力经营,还是难以维持生计,经营惨淡,他们的生活只是变得越来越糟。这是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冲突。
11.(2022秋·江苏南京·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图是《茶馆》的一幅插图,请简述插图所反映的剧情和象征意义。
【答案】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聚在一起,向空中撒纸钱,祭奠活着的自己;表达对人生的绝望,对罪恶时代的控诉和告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
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他们经历了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的年代、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劫难,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殉难者,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局将其当 作“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破产的境遇,他们饱受时代带来的苦难,“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表现出了对人生的绝望,对社会的黑暗的控诉和告别。
12.(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两项是( )
A.《阿Q正传》中,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这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B.《三国演义》中,蜀汉首先被魏所灭;接着魏六路攻吴,吴国灭亡;其后魏国政权旁落司马氏手中,司马炎逼曹奂让位,魏国灭亡;最后,三国归晋。
C.《茶馆》以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为背景,通过对“德泰茶馆”兴衰变迁的描述,展示了长达五十年风云变幻的历史。
D.《红楼梦》中,贾元春进宫为妃,后来早死宫中;贾迎春在贾府败落之际,嫁给被称为“中山狼”的孙绍祖,后被其凌虐而亡;贾探春和亲远嫁他乡;贾惜春出家为尼。
E.《边城》中,善良淳朴的船家女翠翠爱上了大佬天保,二佬傩送为了成全哥哥,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天保觉得对傩送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
【答案】A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B.“接着魏六路攻吴,吴国灭亡;其后魏国政权旁落司马氏手中,司马炎逼曹奂让位,魏国灭亡”错误。三国灭亡顺序不对,先是曹魏灭蜀汉,然后司马氏代魏国,最后司马氏灭吴国。
C.“通过对‘德泰茶馆’兴衰变迁的描述”错误。“德泰茶馆”应为“裕泰茶馆”。
E.“善良淳朴的船家女翠翠爱上了大佬天保,二佬傩送为了成全哥哥,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天保觉得对傩送的死负有责任”错误。人物错误,翠翠爱上的是傩送,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的是哥哥天保。
故选AD。
13.(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阅读《茶馆》内容,回答问题。“办了工厂、银号又怎么样呢?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句中的“他”指谁?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案】句中的“他”指秦仲义。深层含义:在那个时代,诸多有志之士想寻求实业救国的道路’他们“办工厂”“开银号”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但是这一切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资产阶级的改良原本就救不了中国,想要活命得上西山,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是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之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分析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理解经典语句内容的能力。
这段话是崔久峰说的,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身份,民族工业资本家。此处“他”为秦仲义。
总的来讲,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看见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结合“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办了工厂、银号”分析,资产阶级的改良原本就救不了中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可他那点事业……再也起不来”这句说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民族工业的弱小无力。“实业救国”实则救不了国。秦仲义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也说明了要想活命,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寻找国家和人民的正确解放之路。
14.(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简答题。请指出下面《茶馆》中的台词分别出自何人之口。
①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少吗?
②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③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答案】①唐铁嘴; ②松二爷;③李三;④王利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两天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唐铁嘴。当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深入到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唐铁嘴对抽上外国“白面儿”津津乐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前清的事儿”,松二爷是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自食其力,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他时时想起清朝时自己的安逸生活。
“改良叫冰凉”,李三是茶馆老伙计,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还是不肯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儿”:“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就是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嘴里道出来的“政治消息”。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王利发苦心经营茶馆,对当时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的局面感触很深,不赞同唐铁嘴的看法。
15.(2022春·江苏盐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茶馆》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府。
B.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
C.《茶馆》的第二幕,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
D.第三幕,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能够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名厨师,落得在监狱里蒸窝窝头,因为“现今就是狱里人多”,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结果是茶馆被霸占,王利发去西山逃难。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王利发去西山逃难”错误,王利发没有去西山逃难,而是自杀。
故选D。
16.(2022秋·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四中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甲 (对乙)轰出去!
乙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丙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乙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乙 (过来,对丙)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甲)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丙 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甲 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对乙)
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乙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甲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乙 那为什么呢?
甲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乙 开工厂?
甲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乙说而眼看着丙)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1)根据上文对话,选出与甲乙丙分别对应的人物。
甲( ) 乙( ) 丙( )
A.王利发 B.松二爷 C.常四爷 D.秦仲义
(2)对上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层百姓生活艰难困苦 B.甲冷漠无情,自私自利
C.乙精明圆滑,善于应酬 D.丙善良耿直,爱国忧国
【答案】(1) D A C
(2)B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课文相关情节与人物的能力。
“甲”根据“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可见,他是王利发的房东,打算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故选D。
“乙”根据面对甲想收回房子说“您别那么办哪,二爷”可见,他是租住房子的茶馆老板王利发。
故选A。
“丙”根据“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可见,他是心底善良、秉性正直、敢于直言的常四爷。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剧本内容的能力。
B.“甲冷漠无情,自私自利”错误,根据“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可见,他并非自私自利,只是他认为像常四爷这样施舍眼前的一两个人并不能真正救得了中国人民,他希望能够通过振兴中国实业经济,让中国人都能吃上饭而不需要别人施舍。故而他也是有悲悯之心的爱国之人。
故选B。
(2022春·北京海淀·高二清华附中校考期末)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二)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三)
【康六带着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
康六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弄不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 (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 我……(要晕倒)
康六 (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 怎么啦?
康六 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 (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17.所谓“行文看结穴”,好的结尾通常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下列关于以上文段结尾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的事情是指翠翠独自在码头等爷爷时与二老傩送相遇,这次偶遇让翠翠萌生了爱情的嫩芽,既是一个稚嫩少女成长的开端,也是小说爱情主线的开始。
B.阿Q从调戏小尼姑的“胜利”中得到了心理补偿,使他忘记屈辱“十分得意”地笑了起来。总是被侮辱的阿Q在这里又成了侮辱与损害他人者,让人“哀其被欺,怒其欺人”。
C.酒店里的人们是旁观阿Q欺侮小尼姑的过程的一群看客,他们虽然非常同情小尼姑的遭遇,却又不愿出手相助,所以选择了袖手围观并发出“九分得意”的笑。
D.“将!你完啦!”这句话既是棋局中对方输棋之意,又暗指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揭示了这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18.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够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使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说明。
人物 语言 性格特点
翠翠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①
阿Q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
刘麻子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③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④
19.中国现当代文学用文字记录和展现了近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下面对《边城》《阿Q正传》《茶馆》三部作品时代内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正传》通过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可怜可笑又可悲的一生,展现了病态社会下广大劳动人民饱受压迫摧残、精神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希望借此来唤醒沉睡的国民。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大儿子天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重在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与原始、封闭与保守。
C.《边城》中作者对纯净湘西的讴歌,实则是针对传统美德受到破坏的社会现实而言;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物欲泛滥的批判,对传统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D.《茶馆》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描写了茶馆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借此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生活变迁。
【答案】17.C 18.见下表
人物 语言 性格特点
翠翠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率真可爱 天真活泼
阿Q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欺软怕硬、妄自尊大、愚昧麻木
刘麻子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唯利是图 冷漠狡诈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自私冷漠
19.B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语段意蕴的能力。
C.“他们虽然非常同情小尼姑的遭遇”错,“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动脚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是翠翠的赌气话,她因祖父没来接自己而生气,这句话里有撒娇的成分,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刻画了一个淳朴少女的形象。翠翠虽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但同时也有少女的那份娇憨,这是祖孙二人亲情的一种自然流露。所以体现了翠翠天真活泼可爱淳朴等性格特点。
说“和尚动得”,但这句话实在警辟,它简洁而又活脱脱地勾出了一些人的一种心理和处事原则。本来并不认为“动”得有理,但既然有人先动了,那么我也来动一动,便是理直气壮,至少无可非议的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能化非为是,变无理为有理,既有助鼓起自己“动”的勇气,又可以充当抵御责难的挡箭牌,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这一原则便被一些人广为采用。但这种处事原则,通常只施之于弱于己者。阿Q只把它应用于小尼姑。这是一种泯灭良知的麻醉剂,一种自我欺骗的借口,一种妄自尊大向邪恶看齐的哲学。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这段语言描写中可见刘麻子是一个不知廉耻,趋炎附势的流氓地痞,他善于经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在这一场戏里,康六的老实、善良,刘麻子的狠毒、奸诈,都写得很鲜明。通过对话,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存在,不仅可以想见刘麻子的活灵活现的神色,而且可以窥见唯利是图、冷漠教化的内心。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活现出庞太监的自私冷酷无情的嘴脸。为奴一辈子,任宫里的权势欺辱了一辈子,又老又丑之后想在余生享享清福,便动起了买个媳妇的念头。庞太监是清末最后残存的一股势力,仰仗着奄奄一息的大清国留下的余威,在贫苦众生面前作威作福,他代表的是时代下,顽固守旧的恶势力,是一味打压维新便以为能守住大清江山的封建统治阶级。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B.“与船总大儿子天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重在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与原始、封闭与保守”错,《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故选B。第二单元
8《茶馆》
1.(2022春·高二单元测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说媒拉纤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珍馐美味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庸人自扰
D.津帖 鞠躬 绫罗绸缎 魑魅魍魉
2.(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对下列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
B.戏剧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C.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
D.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的话剧还有《龙须沟》等。
(2021秋·山东烟台·高二烟台二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葫芦①
水上勉②
三年前的冬天老舍先生曾光临舍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办事处打电话来说,正在访日的老舍先生想到我家来拜访,问我方便不方便。③我说,请原谅,我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老舍先生我也不大熟悉,他的地位究竟相当于日本的哪一位作家呢?那个人告诉我,老舍先生在中国已是文坛泰斗了,地位相当于日本的志贺直哉④。我那攥着听筒的手颤抖起来。我家很少有贵客临门,顿时紧张起来。
三天后,老舍先生偕同一位高个子、长脸的中年作家,带着一位女翻译到舍下来了。
我乍一看到老舍先生,吃了一惊。因为他给我的印象是那么质朴,像是个农村出身的人。也许是旅途劳累的关系,他的脸色不大好。他在门口脱下淡褐色夹大衣,里面穿的西服不怎么讲究。略旧的深蓝色裤子不够笔挺,虽结着黑领带,衬衫的领口却随随便便,我总觉得先生的外貌有点儿像我那位在若狭去世的叔叔。我松了口气,紧张情绪顿时消失,就把先生迎入客厅。
老舍先生在沙发上坐下来,胳膊肘放在扶手上,弓着背,定睛看着我。大概那位女翻译已经向他介绍过我的情况,他眼睛里流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为突然造访而向我表示歉意。
说实在的,和老舍先生会面,我想向他请教一下蟋蟀葫芦的事。
先生默默地定睛看着我。我毕恭毕敬地问道:“老舍先生,我看到过一个据说是从中国的旧货铺买来的葫芦。似乎是养蟋蟀用的,让它们相斗来解闷。中国是不是从前就有这样的习俗呢?”
“有过的。”老舍先生通过翻译回答道,他的表情好像一瞬间略为严肃了。
“那么,今天……民间还有这个习俗吗?”
“不,那是过去的事。您见到的罐子,恐怕也有年头了吧?”
“老舍先生,我生在日本的若狭这个地方,小时候养蜘蛛玩过。蜘蛛天生好斗,打得可欢啦,看着挺有趣儿……蟋蟀也像蜘蛛那样好斗吗?”
“好斗。中国的诸侯在近臣中设专人饲养蟋蟀,并且以斗蟋蟀取乐。”
“用什么方式斗呢?”
“铺上红毡子,从双方的罐里取出蟋蟀放在斗盆里……让它们张牙对咬……”
我恍然大悟。这很像在若狭斗斑蛛的玩法。我们不铺红毡子,惯常的做法是让蜘蛛在一根树枝子上爬,或是把两只蜘蛛放进新巢里,让它们斗。
“我真想弄到一只蟋蟀葫芦……如今还能弄到手吗?”
“您要是到中国来……我估计是弄得到的。”老舍先生说,“喏,水上先生,您不想到中国来吗?”
“离得太远啦……我巴不得去……可现在工作太紧张,没工夫。如果能弄到蟋蟀葫芦,我就想去。”
“您一定得来……我领您到旧货铺去。”老舍先生说罢,莞尔一笑。
我确实想要那只葫芦。我并不是为了斗蟋蟀才想要这个葫芦,而是想在里面养一对蟋蟀。蟋蟀两口子难道也会打架吗?
“我替您张罗蟋蟀葫芦……但是您到中国来的时候……另外还有没有想要看看的东西呢?”
“有的。要是有机会访问,我……想去看看六祖慧能烧过饭的寺庙。”我回答说,“那个寺庙还在吧?”
“指的是蕲州黄梅的东禅院吧?慧能大师也在宝林寺和大梵寺住过。那些寺庙至今还在。您为什么对这样的寺庙感兴趣呢?”老舍先生问道。
我告诉翻译,我小时离开曾在那里跟蜘蛛玩过的村子,入禅寺当过和尚。
老舍先生笑容可掬,更加亲密地看着我。
我告诉那位女翻译,六祖大师写了一首名诗。这当儿,老舍先生静悄悄地把我的妻子端来的羊羹的衬纸抽出来,从衣兜里拿出钢笔,写道,“本来无一物。”紧接着,先生用一连串汉字把慧能的偈文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我看了,大吃一惊。跟我当小徒弟时学过的一模一样。我这才意识到老舍先生的祖国和我们日本是同文的国家,感动不已。
“先生,”我说,“等我能稍微腾下手来,能不能到中国拜访您呢?”
“来吧……我恭候您。”先生和蔼可亲地笑着说。
“您年纪大了,参拜寺庙,不敢劳您的驾,请您给我找一位向导,领我到东禅寺去。”
“我给您当向导。”先生说。
我发现先生的脸上逐渐红润起来了。
老舍先生在我家的客厅里坐了一个来钟头。先生走到院门,两次彬彬有礼地点头致意,通过翻译对我说:“请您到东禅院来。我恭候您……”
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老舍先生。
最近,报纸杂志上风传老舍先生逝世了,这是难以置信的事,说不定我永远也见不到老舍先生了。
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了老舍先生。这是一场捕风捉影的怪梦,情景是这样的:
身穿深蓝色西服,拄着手杖的老舍先生走在前面,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后边。
“水上先生,咱们到东禅院去。禅师住过的僧房还在哩……咱们快点儿走吧。”
先生步履蹒跚,我呢,迈着小碎步跟在他后面。前边,乳色的春霞弥漫,还有巍峨的高峰。半山腰上耸立着一座中国画里常见的那种带有飞檐的古刹,要走过长长的一段石阶才能到达那里。裸露出来的古松树根弯弯曲曲地伸向两旁,宛如长蛇一般爬过地面,桠杈上寄生着结了红籽儿的冬青。
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面,沿着山坡的石阶登上去。怎么走也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惟有两个人踏在石阶上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1967年)
(有删改)
【注】①蟋蟀葫芦,过去冬天养蟋蟀的葫芦容器。②水上勉(1919-2004),日本小说家。③1965年3月至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旨在打破中日交流的壁垒。④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
3.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初见老舍先生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作为中国文坛泰斗的老舍先生竟是如此质朴。在茨威格笔下,初见托尔斯泰的人也因他外表的普通而吃惊。
B.老舍先生所说的中国诸侯以斗蟋蟀为乐的事情,在蒲松龄的《促织》里有相关叙述。封建统治者玩蟋蟀丧志,祸及百姓,这也可能是老舍先生表情略为严肃的原因。
C.斗蟋蟀与斗斑蛛相像,老舍先生写下的偈文与作者当小徒弟时学的一模一样,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可化用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来形容。
D.在作者梦境中,有高峰、古刹、石阶、古松等景物,风景清新幽美,既表达了作者对与老舍先生同游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作者在会面前后对老舍的情感的对比,老舍与作者叔父的对比,老舍前后脸色的对比等,对比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两人相谈甚欢的情形。
B.文章以“蟋蟀葫芦”这一小物件,串联起了对老舍先生的回忆与追念,选材广泛,材料组织松散,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C.文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或表示语言的中断,或表示静默思考,或表示语意未尽等,省略号的使用让行文留有余地,富于余情,委婉又意味深长。
D.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描绘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老舍先生的形象,行文细腻,体现了日本文学纤细的风格。
5.此次交流之后,水上勉曾多次访问中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舍先生起到了哪些促成作用。
6.水上勉深受中国禅宗慧能思想的影响,且深得慧能模糊思想的精髓,其主要表现为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相生,禅意无穷。文中的梦境也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2春·广西桂林·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 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7.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8.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9.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10.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11.(2022秋·江苏南京·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图是《茶馆》的一幅插图,请简述插图所反映的剧情和象征意义。
12.(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两项是( )
A.《阿Q正传》中,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这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B.《三国演义》中,蜀汉首先被魏所灭;接着魏六路攻吴,吴国灭亡;其后魏国政权旁落司马氏手中,司马炎逼曹奂让位,魏国灭亡;最后,三国归晋。
C.《茶馆》以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为背景,通过对“德泰茶馆”兴衰变迁的描述,展示了长达五十年风云变幻的历史。
D.《红楼梦》中,贾元春进宫为妃,后来早死宫中;贾迎春在贾府败落之际,嫁给被称为“中山狼”的孙绍祖,后被其凌虐而亡;贾探春和亲远嫁他乡;贾惜春出家为尼。
E.《边城》中,善良淳朴的船家女翠翠爱上了大佬天保,二佬傩送为了成全哥哥,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天保觉得对傩送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
13.(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阅读《茶馆》内容,回答问题。“办了工厂、银号又怎么样呢?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句中的“他”指谁?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14.(2022春·高二课前预习)简答题。请指出下面《茶馆》中的台词分别出自何人之口。
①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少吗?
②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③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15.(2022春·江苏盐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茶馆》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府。
B.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
C.《茶馆》的第二幕,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
D.第三幕,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能够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名厨师,落得在监狱里蒸窝窝头,因为“现今就是狱里人多”,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结果是茶馆被霸占,王利发去西山逃难。
16.(2022秋·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四中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甲 (对乙)轰出去!
乙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丙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乙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乙 (过来,对丙)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甲)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丙 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甲 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对乙)
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乙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甲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乙 那为什么呢?
甲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乙 开工厂?
甲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乙说而眼看着丙)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1)根据上文对话,选出与甲乙丙分别对应的人物。
甲( ) 乙( ) 丙( )
A.王利发 B.松二爷 C.常四爷 D.秦仲义
(2)对上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层百姓生活艰难困苦 B.甲冷漠无情,自私自利
C.乙精明圆滑,善于应酬 D.丙善良耿直,爱国忧国
(2022春·北京海淀·高二清华附中校考期末)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二)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三)
【康六带着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
康六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弄不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 (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 我……(要晕倒)
康六 (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 怎么啦?
康六 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 (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17.所谓“行文看结穴”,好的结尾通常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下列关于以上文段结尾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的事情是指翠翠独自在码头等爷爷时与二老傩送相遇,这次偶遇让翠翠萌生了爱情的嫩芽,既是一个稚嫩少女成长的开端,也是小说爱情主线的开始。
B.阿Q从调戏小尼姑的“胜利”中得到了心理补偿,使他忘记屈辱“十分得意”地笑了起来。总是被侮辱的阿Q在这里又成了侮辱与损害他人者,让人“哀其被欺,怒其欺人”。
C.酒店里的人们是旁观阿Q欺侮小尼姑的过程的一群看客,他们虽然非常同情小尼姑的遭遇,却又不愿出手相助,所以选择了袖手围观并发出“九分得意”的笑。
D.“将!你完啦!”这句话既是棋局中对方输棋之意,又暗指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揭示了这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18.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够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使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说明。
人物 语言 性格特点
翠翠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①
阿Q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
刘麻子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③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④
19.中国现当代文学用文字记录和展现了近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下面对《边城》《阿Q正传》《茶馆》三部作品时代内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正传》通过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可怜可笑又可悲的一生,展现了病态社会下广大劳动人民饱受压迫摧残、精神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希望借此来唤醒沉睡的国民。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大儿子天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重在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与原始、封闭与保守。
C.《边城》中作者对纯净湘西的讴歌,实则是针对传统美德受到破坏的社会现实而言;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物欲泛滥的批判,对传统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D.《茶馆》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描写了茶馆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借此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生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