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第一单元 牧童
第一 、二 课时
教学题目: 《牧童》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二、 教学重、难点
1 、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四、 教学过程
( 一 )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2) 、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3) 、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 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 3 )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 学唱歌曲低声部
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5) 、二声部合唱
1. 三度音程练习。
(1) 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 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 合唱练习。
(1) 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 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 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 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 练习结束句。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 齐。
(6) 、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7) 、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 、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儿童放牧的 情景,歌曲旋律活泼优美,在节奏方面有一个特点是“切分节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我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游戏练习。但练习完以后,再教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时,事与愿违,学生还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节没有切分音,第二小节是切分音,学生要么一二小节都唱成有切分音,要么都唱成没有切分音,与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径庭。学生学的很困难。我甚至还一小节一小节的教,但是在整句合起来的时候还是错了。这是二声部的歌曲,教师用书上是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而我却压缩在一节课中完成,同学们学得有些吃力。课后,一学生甚至跟我说:“老 师,这首歌好听是好听,但是很难学。”唉!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于是我静静地思考,后来在上其他班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范唱两三遍,然后再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学生跟着旋律轻声地唱了出来,当我再弹第三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伴随着琴声唱出来。那个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节奏居然不攻自破。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时也充满欣喜的表情。
第 三 课时 《放牛山歌》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四川民歌《放牛山歌》。《放牛山歌》是一首节奏活泼旋律明快、单乐段分节歌曲。歌曲旋律高亢、委婉,起伏跌宕,也是一首表现山区人民勤劳朴实性格的山歌体裁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展现了四川民歌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当代的音乐作品对于他们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下创造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 对近代、 现代优秀作品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能较完整地用地方语言演唱《放牛山歌》,表达四川牧童欢乐、愉悦劳动的心情。
2 、知识与技能:
( 1 )了解山歌。
( 2 )通过聆听和演唱,能够感受四川民歌浓郁的高亢、嘹亮的风格特点。
( 3 )初步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3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探究《放牛山歌》,感受四川的山歌魅力(衬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用高亢、嘹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放牛山歌》。
2 、 第三乐句中“ XXX ”节奏型的掌握 。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1 2 3 4 5 - 1 5 1 5 5 4 3 2 1 -
同学 们 好 你好 你好 老师 你 好
二 、复习歌曲《草原上》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蓝蓝天天、青青的草,多美!接下来老师还要请你们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的时候想想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歌词里唱的小朋友正在干吗?
三、新歌学习:
1 、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 是哪里的小朋友?(四川)
2 、初听教学磁带范唱,听后回答老师问题
师:你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一下吗?
接题,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3 、再次聆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
4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歌词(带着节奏读)
5 、跟着范唱清唱歌词
教师指导:《放牛山歌》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出来。
“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 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7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学生找出)
重点: 1 . 2 3 2 | 1 6 · ‖
难点: 梨又四 耙 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8、 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9、 探索创造: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 1 )边唱边即兴表演。
( 2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10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唱《放牛山歌》了解了四川儿歌的特点,感受到了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音调。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复习旧知、逐步引入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山歌的特点。引入到四川民歌《放牛山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通过视唱,拍击节奏,哼唱等方法,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并初步会唱一个降号调的歌曲。
《放牛山歌》的旋律、节奏比较简单,因此,我采用导入——复习歌曲 ——学唱新歌——创编的教学方法来教授歌曲。同时让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来表现山区人民勤劳朴实性格。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种手段,以教师示范、引导相互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山歌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爱劳动的学习热情。
第 四 课时 欣赏《猜调》
教材分析
歌曲《猜调》这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对歌曲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什么长,长上天……”,连珠炮似地向对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全曲从最高音开始,一直到最低音结束,速度加快,9个小节一气呵成,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答句同样显示出思路的敏捷、语言的准确和丰富的生活知识。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全曲节奏紧凑,自第3小节起不断将第2小节的旋律变化重复或加花。9小节的旋 律流利酣畅。尾部旋律加装饰音后,更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教学目标
1 、 感悟谜语的音乐表达乐趣,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2 、 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和用谜语编创的音乐游戏。
3 、感受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体验步态舞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童趣和乐趣。
教学重点:
感悟谜语的音乐表达的乐趣,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教学难点:
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和用谜语编创的音乐游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
教学过程
1. 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 聆听《猜调》。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 答什么?
3. 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 复听《猜调》。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5. 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猜调》是儿童的猜迷歌,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这首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孩子们问答对歌的活动情趣。
6. 欣赏不 同版本的《猜调》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猜调都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 2 段用树叶、古筝演奏的猜调,相信又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师:听了这些,你们一定对这首歌曲的了解是不是更深一层了呢。
7. 拓展
师:其实对歌的演唱形式在民歌中是经常能听到的,这种形式也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优秀的歌曲片段,去领略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吧。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对花》、《打猪草》、《刘三姐片段》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8. 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还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对歌,相信你们对对歌这种的演唱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心收集,也去找找我们身边的对歌。
教学反思:我在设计教《猜调》这一课时,就想到学生平时喜欢做的游戏:猜谜,和我们要学的课的内容相关,于是我设计“猜谜歌会”这样的活动形式引入对歌曲的学习,用参加猜谜歌会要相互拉歌,你说我答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的说出谜面、谜底,轻松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而整个教学环节也都是紧扣《猜调》这个主题而进行“猜谜歌 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一种竞争、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有趣。引情激趣,寓教于乐。
本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创编练习来深化情感体验,巩固新课又锻炼了知识技能的迁移。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
第 五 课时 欣赏《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播放器把本曲连播3—4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 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 、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牧童短笛》
2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 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三)“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 、《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四)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 1=G , 4/4 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 P24 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 C 调转到 G 调,由 4/4 拍转到 2/4 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 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五)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六)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 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第 六、七 课时 《嘀哩嘀哩》
教材分析:
《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五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表演音乐课。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2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难点: 1 、歌曲中模仿小黄鹂叫声的节奏型:
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
嘀 哩哩嘀 哩 嘀 哩 哩 嘀哩哩 嘀 哩 哩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 、听音乐进教室,随节奏跟老师进行律动练习。
2 、发声练习
1 = C
1 3 5 1 5 - 6 5 3 2 1 -
同 学 们 好! 老 师 您 好!
2、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听音乐提问)
师:同学们,听到刚才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春天来了!
师:那你能不能告 诉老师你看到的春天都有什么呢?
生: a. 树枝开始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
b. 田野绿了,天气暖和了,不用穿那么厚的衣服了;
c. 小河的冰化了,开始流水了
d. 校园的花坛里有刚钻出来的绿色的小花芽……
6 、师:春天,花开了,树绿了,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太美了!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其实春天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小朋友眼睛里,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听,春天在召唤我们,它想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嘀哩嘀哩》(课件出示)
三、寓教于 乐
学唱歌曲,体会春天的美丽。
1 、带着兴趣,初听歌曲,随音乐做律动。
2 、复听歌曲,指导学生用“ lu ”模唱旋律。
3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让学生熟悉歌词,并采用拍手、拍腿、跺脚及打击乐的形式,激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熟悉节奏。
4 、节奏练习。
a. 师:看到那么美丽的春天,你想不想用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呢?
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难题,你能不能帮老师解决?
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
b. (师指出八分休止符)教师示范。
c. 学生练习,然后齐打节奏。
d.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
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嘀哩哩 嘀 哩 哩
师生一起练习模仿小黄鹂的叫声。
5 、再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老师春天在哪里好吗?
6 、师范唱。
7 、学唱歌曲。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可以作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进行演唱,表达自己的感情。
8 、指导演唱。
师:同学们,春天美吗?你们爱春天吗?那我们在唱歌时就一定要 唱出对春天的热爱。你认为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呢?
(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9 、多种形式演唱,巩固新知。(可以对唱、齐唱、分组唱、男女对唱等)
10 、美化春天、装扮春天。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树枝、碎布、彩色笔、彩色粉笔等进行撕、添、勾、画,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设计,营造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画。)
五、完美结课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节课过的很快乐是吗?看来我们还得感谢美丽的春天啊!是啊,青翠的山林 ,红的花,绿的草,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显示出了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的,所以希望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祖国变的更加美丽!老师有个小提议:课下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自己所做的春景图画写一篇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除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外,也把这种热爱表现在字里行间,好不好?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努力让同学自身去探索,自身去实践,充沛的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学习歌曲时,我没有一句一句地教,而是老师弹琴,同学自身用“啦”模唱 旋律,然后自身带词试唱,对于难点处再单独教一教。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我采用了男女生分唱,以达到相互学习,进而巩固以学知识。画画、舞蹈、创编歌词、朗诵等是小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而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这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本课通过小组合作以多种形式来展现自身心中的春天,激发了同学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明,在这里课堂活跃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第 八、九 课时 《春晓》
教学目标 :
1 、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 , 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 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 、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 , 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
1 、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 、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 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 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 、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 、同学们 ,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 春天是那样的美 , 到处是万紫千红 , 到处是花红柳绿 , 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 、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 , 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 、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 , 你们看 , 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 , 仅仅用了 20 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 、提问 : 读了这首诗 , 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 、师 : 大家说的太好了 , 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 , 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 : “春眠不觉晓 , ……”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 : 同学们知道吗 , 这首诗还能唱一唱 , 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 , 想听听吗
1 、欣赏童声合唱《春晓》 , 感受歌曲情绪。
2 、出示歌单 , 老师做示范演唱。
3 、老师逐句教唱。
4 、老师唱词 , 学生唱 la 音。
5 、轻声演唱歌词。
6 、解决难点 :
1) 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 : 听、听、看、摇头。
2) 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 、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 、女生领唱 , 男声伴唱。
9 、男生领唱 , 女生伴唱。
10 、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 、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 、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 , 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 、排练合唱《 春晓》 , 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 、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 , 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 , 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
教学反思: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 , 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 通过说春天 , 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 , 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 ,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 ,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 , 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
第 十 课时 欣赏《春雨蒙蒙地下》
教材分析
《春雨蒙蒙地下》原为一首电影插曲,因其词曲具佳,后逐渐成为一首独立的童声合唱曲,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希望。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音节奏,在短促的“刷刷、刷刷”象声词的背景衬托下,整个旋律更显得生机勃勃。
教学目的
1 、 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能运用连音与非连音对比的唱法表达歌曲感情。
2 、 通过边唱边拍手踏脚的声势练习,训练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配合,感受边唱边动所产生的律动感。
3 、 通过选择结束音的练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主音感、调式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 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好歌曲。
2 、 唱好弱起乐句,注意声区的统一。
教学过程:
1、 谈话,激情。 师:最近下了几场春雨,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 好与坏的辩论 )
2、 发声练习 师:瞧,春雨这么多的好,那谁来模仿一下春雨吧。春天的雨跟夏天的感觉一样吗
1 、节奏 ( 生模仿春雨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 体现力度的变化 )
2、 旋律 ( 风声雨声情境 ) 一阵微风后,春雨唰唰的下起来。 ( 出示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 ) 弹奏——模唱
3、 模唱旋律
师:仔细听,弹奏的这两条旋律。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A 、 3 1 | 5 1 |3 5 6| 5 6 5 | 5 0||
B 、 5 3 |1 2 | 3 5 3 | 4 2 | 2 — ||
( 边哼唱边轻拍手 ) 再听两条旋律。
A 、 6 5 6 | 6 4 1 | 4 6 6 5 | 5 — ||
B 、 3 5 3 | 3 1 5 | 3 4 3 2 | 2 — ||
从这几句旋律中,你都感受到什么,是在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呢
3、 学唱歌曲
1、 初听 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感受春雨,感受春天,聆听春雨的声音。
2、 跟磁带学唱 师:想一想,怎样用声音来表现春雨呢 一起来轻声唱一唱吧。
3、 解决难点 二声部合唱、节奏、换气、力度的处理
(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寓意,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 先进行两声部练习,指导学生用声音模仿“刷刷”的雨声。
(3) 歌曲中节奏变化较多,学生可以边划拍边演唱。
(4) 齐唱与合唱部分的衔接处要注意,应多加练习。
(5) 完整地唱好歌曲。
4 、为歌曲加上合适的力度记号,再唱一唱,感受经过艺术处理之后所产生的美妙、动人的演唱效果。
四、总结下课
师: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相信大家都能珍惜美好的时光。
教学反思: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装沙的袋子、装沙的罐子、揉搓袋子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在教学之后,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歌唱时也更富有感情。但不足的是,这样的导入所占的时间稍多了一点,以至于后面的歌曲教学显得有点参促。
第 十一、十二 课时 《山谷静悄悄》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演唱、表演、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 、认识力度记号“ pp 、 p 、 mp ”,并能准确地运用。
3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三、教学难点:
1 、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 、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常规发声练习
让学生发“ a ”音,重点让学生用正确的发声位置进行练习:牙关打开,深呼吸,用丹田发音(让学生身体坐直,一手摸牙关口一手搭在肚皮上,检查是否正确发声)
(三)导入
1 、 师:同学们 , 回声会在哪出现呢?
生:山谷 / 森林里……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里的山谷)
2、 师:在山谷中,若是不出声是什么样的氛围?
生:安静(齐声)。
3 、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名字就叫《山谷静悄悄》
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听听歌中都唱了山谷哪些美丽的景色。
(学生聆听《山谷静悄悄》,听后描述歌中唱的美丽景色。)
(四)寓教于乐
1 、复听歌曲。
师:这静静的山谷里有什么那?让我们走进山谷到音乐中去找吧!仔细听!
(学生聆听音乐找到了山谷里的景物)
2 、再听歌曲。
请你再认真看看、仔细听听,这首歌有什么特点?情绪有哪些变化?
这首歌有一些很与众不同的地方,你发现是哪里了吗?
学生交流、汇报。
引出力度记号: p mp pp. 以及渐弱和渐强记号。
3 、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注意表现这些力度记号啊)
恩 , 唱得真不错。
4 、师生以问答形式演唱。接下来老是想和你们合作来演唱这首歌曲好不好啊?
好!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来演唱好不好?好!注意力度记号的表现呦。
5 、全体随伴奏一起演唱一遍 注意歌曲的情感表现啊
6 、难点乐句指导:
师:在我们演唱过程中,你感觉那一乐句你唱不好或有困难告诉老师?(最后一句)
师:恩我也听出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一句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什么?节奏有什么特点?
注意: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表现。
7 、师领着唱两遍最后乐句 (有时间的话让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8 、歌曲处理:
师:美丽的山谷,飘着淡淡的烟,开着鲜艳的杜鹃,奔跑的小野兔,泉水的叮咚声和地质队叔叔的叮咚声和成一首美丽的乐曲,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静悄悄的山谷已经不平静了,那么在这美丽的山谷里唱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达呢?(轻柔,优美的愉悦的)
好!那我们就用这种轻柔,优美愉悦的歌声演唱全曲。
(五)创造表现
1 、创编与活动
( 1 )到山谷去旅游。
指导学生分组用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人声创设旅游情景。
学生用人声模仿山谷中的水声、鸟声。用手铃鼓模仿人类的脚步声,互相交谈表现人们在山谷中很快乐。
( 2 )用 手铃鼓为歌曲伴奏。教师指导学生拍击。
一起来表现一下热闹的山谷是个什么样那。(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表演)
四、完美结课
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听音乐走出教室。
师:同学们在这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演唱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在大家动听的歌声里结束这节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运用力度记号去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在这一环节中,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二:即力度记号的运用。从导入→范唱→读词→学习曲谱→歌曲处理五步进行教学。前四步因 为有前面教学的渗透,学生能很快就掌握了。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录音范唱来完成。在歌曲处理这一步,围绕 " 如何理解和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 来展开教学。通过二个设问,不但使学生理解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突出了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还体现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最后让学生给歌曲加上适当的力度记号,有表情的唱一唱,让学生用歌声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第 十三 课时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清新、别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级进音程的交替进行,节奏鲜明、紧凑,在各乐句中变换着 “ⅹⅹⅹⅹ 、 ⅹⅹⅹ 、 ⅹⅹⅹ 、ⅹ . ⅹ”节奏的运用,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配上生动形象的歌词,极易为儿童接受和喜爱。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心情,表达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的感受,连做梦都要笑出声音来。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生动形象,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个演 唱它的人,是一首适合儿童学唱的歌曲。
教学目标:
1 、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采山》。并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2 、学习简单“采摘”动作,能随歌曲进行歌表演。
3 、乐于与他人合作进行节奏创编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 、 以多种形式充分而完整地聆听音乐。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感受大自然的美及人们劳动时的喜悦心情。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感情。
2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创编并为歌曲伴奏。
3 、引导学生为歌曲进行节奏创编,并准确的为歌 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设置情境,师生律动,初步感知节奏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的殿堂,今天,刘老师想带大家到大山里去郊游,告诉老师,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 : 好,全体起立,请同学们整理好心情,跟上老师的步伐,千万不要掉队,来,让我们把口号喊起来,步伐踏起来,咱们出发啦 !
X X X 0 ︱ X X X 0 ︱ X X X 0 ︱ X X X 0 ︱︱ X X X 0 ︱ X X X 0 ︱
1 2 1 1 2 1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
师:瞧,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到了,美丽的大山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先回到座位休息一下,一起来欣赏大山里的美景吧。
2. 提问激趣 导入课题
师:大山的景色非常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美丽的大山里,住着一个特别勤劳的孩子,今天,约了几个伙伴,正兴高采烈出门呢 ! 它们打算去做什么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既然同学 们那么好奇,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采山》,答案就在里边。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 初步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家把歌曲听了一遍,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小朋友打算去做什么
生:采山、采蘑菇、摘苹果
师:听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 老师告诉你们吧,山里的人们把进山摘葡萄、采蘑菇、摘苹果等劳动叫做采山。采山也是山里的小朋友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即使是下雨了,小朋友也会光着小脚丫,挎着小竹筐,高兴的来到山野上采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采山的快乐。
2. 学唱歌曲
(1)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 ( 师打节奏,逐句教念。 )
师:读得真不错,现在你们能自己来读一读第二段吗
生:能,好,那我们加上节奏一起来读第二段歌词。
(2) 认识十六分音符,学习 XXXX X 0 ︱ XXXX X 0 ‖节奏
(3) 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着哼唱歌曲
师:三年级的同学真热情,刚才啊,这些新朋友告诉老师他们也想和我们一块学唱歌曲呢,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那么下面,让我们带上新朋友,一起来学唱歌曲《采山》,我们先跟着音乐轻声的哼唱,注意了,要轻 声的。
(4) 逐句学唱歌曲
师:唱得真认真,现在在老师的琴声中我们来逐句学习吧,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逐句教
(5) 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3 遍 )
一遍:同学们学习的态度真好,现在老师想听同学们完整的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能唱给老师听吗
生:能,
师:好,老师给过门。
二遍:唱得真好,老师想好奇的问一问,这首歌曲你们最喜欢哪句呢 ( 然后再逐句唱 )
三遍:同学们唱得真开心,刚才同学们完整的演唱了这首好听的歌曲,现在老师还想听,想听小朋友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能唱给刘老师听听吗
生:能:
师:真是讨人喜欢的孩子,下面我们就用轻快活泼的声音一起来唱《采山》这首歌。同样老师给过门。准备好了吗
(6) 歌曲接龙展示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特别愉悦,老师也觉得特别的幸福,老师被你们的热情给感染了,想和你们一块唱,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歌曲接龙的游戏怎么样 欢迎老师加入吗
生:欢迎。
师:老师先唱第一行歌词,你们唱第二行歌词,然后我们一起合唱,第二段也是一样的。既然是郊游,那么老师先带路,你们千万不要掉队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下面让我们伴着歌曲接龙的游戏一起去采山。
三、趣味延伸 分享愉悦
师:和同学们一起唱歌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如果能加上我们的动作,我相信我们的歌声会更美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愉悦的歌声中,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吧,全体起立。 ( 一起展示 ) :
师:同学们跳得特别棒,我想请 4 位小朋友和我跟大家一起再次感受采山的快乐,谁想来
生举手,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唱着歌儿一边跳着舞到大山里面去采山吧。
师:同学们跳得真棒,看,你们热情的舞蹈把谁吸引来了 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答:
老师还想好奇的问一问,你们平时劳动吗 都干些什么呢 能告诉老师吗
四、德育渗透 课堂小结
师 :你们真能干,看来大家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样,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真的很开心,今天我们歌唱了劳动的旋律,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品味到了劳动的光荣。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用自己的各种劳动换来更多的快乐 ! 让我们再一次唱起歌曲《采山》,在这首好听的歌曲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旅程吧。
生唱。
好了,谢谢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会用记忆好好珍藏今天所有的快乐,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在准备这节课时,我首先认真的熟悉了教材,详细阅读了教参,把握了歌曲的特点,了解了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劳动快乐为主线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节奏 XXXX X 0 的练习 ; 二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其从劳动中体验快乐的感觉。首歌曲旋律和歌词是两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想解决的是旋律的节奏问题。因为这首歌中的歌词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够理解。而节奏则是旋律的主宰。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三 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它们是一个难点。 第二块内容就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在教学中我发现歌曲的旋律非常快,要想让孩子准确的唱出歌词,就必须让他们先读歌词,了解歌词。然后再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另外,要想让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就必须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
第 十四 课时 《小小葫芦娃》
教材分析:
1 、作品背景:本课欣赏的音乐《小小葫芦娃》是十三集系列剪纸片《葫芦兄弟》的主题歌。《葫芦兄弟》是个传奇故事:白发老翁家的葫芦藤上长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葫芦,七个葫芦变成七个葫芦兄弟,他们神力无比。他们一个个单独去和危害百姓的妖魔作战,但因力薄都未成功,最后他们齐心协力运用集体的力量战胜了妖魔。
2 、音乐特性:《小小葫芦娃》这首歌曲热烈、欢快、情绪高昂,不断推进的旋律赞美了葫芦娃的豪情和本领。童声明亮清晰的歌声更体现了葫芦娃年纪小本领大的形象,生动活泼的衬词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栩栩如生。
3 、思想情感:本课 中有机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和了解葫芦娃团结正义、不怕困难、勇斗妖魔的英雄形象的故事和音乐中,从小懂得不怕困难、团结友爱、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战胜困难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欣赏《葫芦兄弟》的主题歌《小小葫芦娃》,在生生、师生互动合作中,感受音乐中所表现的热烈,欢快、自豪的情绪。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 、聆听并初步学唱歌曲《小小葫芦娃》,感受歌曲情绪、了解音乐形象的变化,并尝试结合画面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3 、在欣赏、学唱歌曲《小小葫芦娃》的过程中,模仿葫芦兄弟 齐心协力抗战妖魔的英雄形象。初步培养即兴表演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模仿和摆造型来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即兴创作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引趣激情
1 、伴随《传小球》音乐律动进教室
2 、动物模拟发声练习
3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 、感知音乐
1 、情境引入:创设卡通乐园的情景(出示葫芦娃图片)
2 、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他们知道的葫芦娃故事,再听葫芦娃“自我介绍”。
3 、初听音乐《小小葫芦娃》
思考: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4 、再听音乐《小小葫芦娃》
思考: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5 、以不同形式——介绍并模仿七个葫芦娃
⑴老师表演学生猜人物形象。(大力娃)
⑵以谜语形式:观察不愁隔千里,耳听再远也能详,
两种本领一身兼,猜猜我是哪个娃。
(千里眼娃)
⑶观看多媒体动画,猜人物的形式。(金刚娃)
⑷请学生表演大家猜。(火娃)
⑸直接出示多媒体动画形象的形式。(水娃)
⑹老师描述人物形象,请大家猜。(隐身娃)
⑺老师描述葫芦娃法宝的特征,学生猜。(吸娃)
三 、完整欣赏
1 、 完整欣赏主题歌《小小葫芦娃》
2 、 出示歌词 ,老师带领同学朗读歌词。
3 、 随音乐尝试学唱歌曲《小小葫芦娃》。
4 、 听赏由教师演奏的钢琴版《小小葫芦娃》,感受不同的风格。
四、 创编合作
1 、想一想、说一说:
葫芦娃个人本领大?还是七个葫芦娃团结在一起本领大?
2 、试一试、做一做: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小组协作用一个动作表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战胜困难。
3 、秀一秀:只有团结才能力量大
设计说明:通过模仿、感悟、创作,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创作才能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五、 体验表现
1 、学做葫芦娃: 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七个葫芦娃,其他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 随其后,分别模仿七个葫芦娃。
六、 总结下课:
1 、老师总结归纳。
2 、伴随着《小小葫芦娃》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本歌曲取材于童话故事,比较贴近生活,是孩子们喜欢的“葫芦娃”。生活中的内容也更易于接受,也利于主动去探究,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通过欣赏《葫芦娃》主题曲, 讨论看过的动画片《葫芦娃》或听过的歌曲,激起学生对已经了解的动画片《葫芦娃》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葫芦娃的团结、勇敢精神和活泼可爱的形象等, 并能从葫芦娃的性格上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去 改正它,才能战胜困难。
第十 五、十六 课时 《左手右手》
教材分析:
歌曲是一首受到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歌,歌曲巧妙地运用 356 三音组成了一首活泼优美、歌词生动风趣的歌曲,歌曲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教育孩子认识到在生活中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要爱护好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的学习,巩固 3 5 6 三个音的音准。
2 、通过 3 5 6 三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和表现能力。
3 、通过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演唱 356 三个音准。
2 、正确唱出歌曲的天真活泼以及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一 ) 、律动
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你们一起上这节课,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今天呀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好),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准备出发!你们准备好了吗?出发—
(二)、 学习 356 及复习节奏型
1 、游戏导入 3 5 6 三个音。
师:同学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屏幕出示米奇):欢迎来到我们的动物王国,我们的音乐联欢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进入动物王国之前,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做一个闯关小游戏。(老师拿出准备好装 356 三个音小球的小布袋,再请上 3 位同学上台来协助。)
A 、指名学生台上摸小球,教师提示音名,提问学生把该音把音说出并唱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在钢琴上感受一下该音的音色和音高位置。
B 、分组尝试,交流。
C 、教师弹奏、分析。
三)、学习节奏型
2 、情景导入复习节奏。
同学们再请看,你们认识下面的小动物吗?(认识)。
a 、小鸡是怎么叫的呢?( XX XX )(叽叽 叽叽)
b 、小鸭呢?( X X )(嘎嘎)
c 、小猪是怎么叫的?( X — )(噜—)
3 、分小组找一个代表根据动物的叫声和节奏型做出形象的动作。
4 、全体尝试、体会。
5 、教师引导,小结,集体进行模仿作形象的表演。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了,欢迎来到我们的动物王国。
二、新歌教学
1 、小动物相互握手的画面,米奇一路带着我们一路走。
( 1 )、将 3 5 | 6 5 | 35 65| 65 3 || 3 5 | 6 5 |
35 65 | 6 — || 这一 旋律当背景音乐,用慢、稍快、原速个各演奏一次。
(2) 、根据速度的不同让学生分别用走、跑、跳的动作随音乐律动。
2 、小动物和小朋友友好的握手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 1 )、米奇:为了表示对你们的到来,我们动物王国乐团特意来为你们演奏一曲。接着,乐曲欣赏《左手和右手》。
( 2 )、师: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也来欢迎我们了。
a 、出示卡通首饰:小鸡、小鸭、小猪以 3 5 | 6 5 | 3 5 6 5
|6 — ||.
b 、那么多小动物来欢迎我们,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
3 5 | 6 5 | 3 5 6 5 | 6 — ||
( 3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弹奏该旋律,学生视唱。
( 4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小动物是怎样评价我们的?
( 5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评价我们的?
小动物:真棒,你真棒!我也是动物王国的小歌手,让我也来为你们唱一首吧!你们欢迎吗?。。。。。。谢谢大家!
( 6 )、出示《左手和右手》录音。
师:多好听的一首歌啊,咱们也来唱一唱。
a 、随歌学唱 2 次
b 、歌曲处理(天真活泼的情绪以及用上双手进行律动)
c 、师生对唱、律动表演、共同创作、 分组讨论。
d 、教师点评。
三、学生创编旋律
师: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我们真的很感谢这些小动物。咦?你看那胖嘟嘟的小熊,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笨重的大象他们在忙些什么?你们知道他们会那可爱的小手为我们干些什么呢?
师:小熊用他的小手拉出那么动听的乐曲,你们能用你们的双手做出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三、四乐句的旋律加以创作)如:
66 65| 6 3 | 35 65 | 3 — ||
师:接下来是同学们动起小手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节奏创编活动。
1 、把全体同学分成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卡纸上的音( 356 )三个音及教师出示的节奏型进行创编。(要求:放两遍歌曲时间限制,音乐停,所有的同学就要停止创作。)
2 、 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律动)
四、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东西?
2 、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很高兴参加了一个动物联欢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使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在一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要爱护好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现在呢我们该跟米老鼠说声再见了,然后请同学们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左手和右手》是一首活泼优美、歌词生动风趣的歌曲,歌曲是教育孩子认识到在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这堂课:导入——新歌教学——学生创作旋律——课堂总结。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加了一个闯关小游戏,摸小球唱出 356 三个音及做手号。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具有好动的性格,我利用这一部分的时间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气氛,接着我又开始创设情境,要带学生到一个动物王国去参加音乐联欢会,好奇心使他们紧跟着上课思路。 356 三个音和新歌教 学是这一课的重点。我打破了以往“跟唱”的模式,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听,多记,潜移默化的学会歌曲理解歌曲。
第十 七 课时 《生肖歌》
教材分析
《生肖歌》是一首轻快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明,曲调欢快跳跃,歌曲根据十二生效的排列顺序,逐一表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也特别的喜欢听儿歌,所以我想抓住孩子们这个特点进行入手,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歌曲就可以轻松演唱。而欣赏部分可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稍快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和诙谐的声音演唱《十二生肖歌》,通过模唱,唱准 X 0 X| 节奏。
二、能根据采集到的动物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稍快的速度,诙谐幽默的歌声演唱歌曲,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为什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让小朋友听《生肖故事》。
二、读儿歌:
(一)教师范读: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快到生肖乐园来;唱歌跳舞乐一乐。
(二)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同学们边读边表演。
三、教唱新歌:
师:同学们,你们听,十二生肖在开音乐会呢!
(一)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
(二)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三)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四)同学们,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读?
(五)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X X X X | X 0 X | X X X X |X 0|| 加上“哎”字读一读
兔儿跳得 快 ( 哎 ) 兔儿跳得 快。
鸡唱天下 白 ( 哎 ) 鸡唱天下 白。
请把顺序 排啊, 请把顺序 排。
(六)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节奏自己编一编。读一读。
(七)听歌曲录音,同学们边听边轻声哼唱。
(八)教师弹奏旋律,同学们哼唱旋律。
(九)跟琴声分段学唱歌词。(跟着老师唱)
(十)完整地演唱歌曲。
(十一)同学们,愿意把优美的歌声送给大家吗?
(十二)歌曲处理:
1 、相互讨论:怎样唱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
2 、用稍快的速度,诙谐幽默地演唱。
(十四)唱一唱、演一演。(同学们自由发挥,创编动作)
(十五)、采 集与分享:
1 、选择一段同学们喜欢的音乐,并上台来演一演,请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演的是什么?
2 、开始活动:演一演,猜一猜?
六、唱唱、跳跳,出音乐教室。
教学反思:《生肖歌》是一首生动、活泼、欢快、富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一段体结构,二四拍的民族调式,歌词简明,曲调欢快跳跃,歌曲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逐一表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生肖歌》这个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后次序,能用幽默、诙谐的情绪演唱,并能通过自由想像进行表演。
第十 八 课时 《猫虎歌》
教学目标 :
1 、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 , 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2 、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 , 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 表现本课主题。
3 、通过聆听和演唱 ,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 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 -- 动物 , 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2 、熟练演唱本课歌曲。
3 、通过多种体验活动 ,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 用多种形式编创表现猫和虎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组织教学,进教室坐好。
2 、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
3 、讲述老虎拜师的故事,结尾设下悬念,师说:“同学们想知道结尾是什么吗?让歌曲来告诉你”。
二、初步感知:
1 、初听音乐,听完后指名回答故事结尾,师适时补充。
2 、师说:“故事和歌曲里面的两位主角分别是谁呢?”。
生:“猫和虎”。
师说:“你们听得真认真,现在老师用钢琴来弹奏表现猫和虎,你们来分辨一下,第几段是猫,第几段是老虎”。
师第一段用原调弹奏(猫),第二段用第八度弹奏(老虎)。
3 、师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说:“一段旋律很强,一段很弱”。
三、学唱歌曲:
1 、“现在刘老师来为你们表演一部动画片,请你们仔细看,小猫和老虎的动作是怎样的”。师手拿猫虎图片,放音乐伴奏演唱表演歌曲,突出最后一句:“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老虎的头饰摇晃 5 下。
2 、点名说,师适时引导,把第一段逐句讲演一遍,教会学生演唱第一段。正确演唱两遍。
3 、师说:“第一段我们已经会唱了,现在用你的小耳朵来分辨一下,第二段的旋律,它与第一段的不同之处在哪一句上,仔细听好哦”师着重把最后一句弹清楚。
4 、师:“我们发现了,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跟第一段的旋律不一样,现在请你们手指歌词,一起聆听第二段,看 谁最聪明能够指对歌词”。
5 、跟琴学唱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唱对节奏唱出骄傲神气的感情。师说:“第二段前面的旋律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歌词不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唱唱找找”然后把第二段学会。
四、歌词创编
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猫虎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当当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曲改编一下,在哪里加上猫和老虎的叫声比较好呢?(第一段的吔吔吔吔吔换成小猫叫声,第二段的吔吔吔吔吔换成老虎的吼叫)。
五、表演歌曲、小结
1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同学演唱,提醒演唱的同学一定要用歌曲来提醒她们的表演。
2 、分角色 表演,和伴奏演唱。
3 、生自由选择节目形式,分组排练,教师分发锣、鼓、镲、三角铁、碰铃、沙球和自制的打击乐器,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老虎拜师傅的故事,学会了演唱歌曲猫虎歌,还为这首歌曲编创歌词了呢,相信大家对小动物们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在课后同学们多多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让我们来一起爱护它们保护他们吧。下课!
教学反思:《猫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 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第十 九 课 欣赏课《小山羊》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贵州侗族的童声大歌。侗族十分善歌,侗乡被人们誉为“歌海”。“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爱歌的写照。
童声大歌是侗族中很有特色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交界的地区。
《小山羊》曲体为两段,第一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段为衬词构成的二声部合唱。第二段旋律很有特点,高声部由模仿羊叫的“咩,咩”声开始,曲调起伏较大,并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哼鸣音交替演唱。低声部由拖腔式的持续音开始,随后与高声部作呼应。两个声部动静交替、此起彼伏,时而平缓、时而激昂,生动地 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山羊》,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和了解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性,加深对祖国 56 个民族共建团结和谐大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侗族同胞“饭养身,歌养心”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加深对侗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了解,欣赏并赞美侗族人民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方面的卓越表现,初步认知“音乐(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
2. 对侗族大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3. 对侗族大歌中成人歌曲与儿童歌曲风格特色的异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关于侗族大歌视频,引出新课。
二、歌曲欣赏
1. 初次聆听侗族儿歌《小山羊》。
2. 简介侗族大歌。
3. 让学生朗读《小山羊》歌词,了解这是一首侗族大歌中的儿童歌曲,以及所描绘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4. 再次一边聆听欣赏侗族儿歌《小山羊》,一边跟唱学唱。
5. 互动讨论,结合歌词内容,探讨、感知音乐特点。
三、感受鉴赏歌曲
1. 无伴奏合唱,声部合谐匀称,丰满优美。
2. 旋律细腻,格调高雅,音律平和,表现自然,较好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画面和内心感情。
3. 结合音符节奏深入感受内容 与曲调的完美融合,充分表现出放羊娃与小山羊亲密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体会到人与自然、动物和谐为邻、为友的人生态度。
4. 音乐实践。
选取其中一句合唱来分声部演唱,体会其“不易”,对比感受侗族大歌和声的优美与演唱造诣的高超卓越。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侗族人民在千百年里爱唱歌、善唱歌,精心探索并形成的“原生态”歌唱素养,他们的合唱无专人培训,全靠一生中长期耳濡目染的“习得”,形成了人人会唱,人人精于演唱,浑然天成的高超技艺,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对比欣赏。
再让学生欣赏一首侗族大歌中的成人歌曲,体会其旋律的高亢嘹亮,清澈悠扬,从中感受到合唱的和谐优美,感受到比儿童歌曲更高一筹的技艺,认识到侗族大歌从“小”到“大”的发展跳跃。(侗族大歌《蝉之歌》)
四、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侗族及其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侗族的资料做成画报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本课着重欣赏歌曲并从中体会乐器演奏和歌唱的动感。通过欣赏,大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表演风格。如器乐,对侗族儿歌的欣赏上,部分学生显得兴趣不高,可能觉得歌曲不够长,但是经过对照课本欣赏时 ,大家找到了这首歌的乐趣,那就是歌词的形象俏皮;在欣赏琵琶独奏中,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乐器,因为演奏出来的音色多样,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多样,因此受到学生喜爱。
第 二十 课 欣赏课《三个和尚》
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于器乐在音乐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有一个更好地理解。
学情分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乐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已不易,更何况运用自如。
教学内容:
1 .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 .学唱歌曲《三个和尚》,跳木桩。
教学目标:
1 .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 .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 .播放歌曲《大风车》。
2 .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 .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 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 .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1 .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 .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 .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 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 .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 .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 .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 .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 .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 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 .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 .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 .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 .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板书设计:堂鼓、木鱼、小钹
教学反思: 学生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能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乐于参与表演。
第 二十一 课 欣赏课《劳动回家转》
教材分析
《劳动回家转》选自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矮人经过一天辛勤的劳动,在崎岖的山路上唱着歌,愉快回家的情形。
歌曲引子由两部分组成,先是由慢到快的打铁声,象征下班的铃声,紧接着出现卡农式的“嗨嗬”呼唤声,表现出小矮人在召唤同伴一起回家。
歌曲主体由 ABA 结构的三部分组成。全曲一直有男声“嗨嗬”,轻松并带有进行曲风格的节奏,表现出矮人们在山路中绕来绕去地行走着。最后的尾声随着半音下行,歌声渐弱,表现出矮人慢慢远去,不见踪影。
教学目标
1. 听辨 乐曲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发现相同或相似的旋律。
2. 体会“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歌曲所表现的劳动结束后,小矮人在回家路上欢乐歌唱的情景。
2. 随音乐表演小矮人在回家路上的样子。
教学过程 (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坐得真直,我们的教室特别安静。但是为什么大家一听到铃声就都坐好了呢?
学生:铃声一响就说明上课了。
教师:一种声音能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能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二、欣赏《劳动回家转》
(一)初听感受
聆听歌曲《劳动回家转》。
学生认真聆听并回答。
教师: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景?从哪儿听出来的?
学生:描写了人们劳动一天回家的情景,因为音乐中有劳动时工具发出的声音……
(二)介绍歌曲
教师:我们听到的是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一首歌曲《劳动回家转》。请同学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然后告诉老师你们怎么知道他们劳动结束了呢?劳动结束时是用什么声音做信号通知的?
(三)乐器模仿
再次聆听歌曲《劳动回家转》。
学生回答:歌曲中有铃声……
教师: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音通知大家劳动结束了。我们现在来用乐器模仿一下这种声音。
教师出示节奏谱例。
学生用三角铁敲击出节奏。
聆听歌曲《劳动回家转》,个别学生用乐器在前奏部分随音乐一起敲击,其他同学用动作模仿敲击。
教师评价。
(四)欣赏动画片段
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歌曲《劳动回家转》视频片段。
提问:
1. 歌曲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劳动已经结束了?
2. 小矮人们唱歌时心情怎样?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1. 小矮人们在劳动结束时吹起了口哨,显得特别的愉快,好像他们今天 有很多的收获。
2. 声音越来越小,好像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渐渐走远了,往回家的路上去了。
(五)卡农练习模仿回声
教师:小矮人们穿过山谷时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山谷的回声。
1. 教师扮演小矮人,学生扮演山谷为教师的声音制造回声效果。
2. 学生分成三组表现山谷里的回声。
例:
一组:嗨 嗬 —————————————————
二组: 嗨 嗬 ———————————
三组: 嗨 嗬 ——————
三、分角色表演
1. 教师出示七 个小矮人介绍。
教师:害羞鬼特别的内向,经常脸红;万事通什么都懂;喷嚏精总是打喷嚏;瞌睡虫特别爱睡觉,总是打瞌睡;开心果什么时候都特别的开心;糊涂虫记性可不好,老是丢三落四;爱生气脾气特别大,但他跟伙伴们关系还是很好的。
2. 找出小矮人的特征进行表演。
师生讨论,根据小矮人的特点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这个角色。
3. 随着歌曲《劳动回家转》完整表演。
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前奏,其他学生扮演小矮人,拿着工具回家。
教师要求:
( 1 )提示学生要用动作和神态把自己扮演的矮人特点表现出来。
( 2 )提示学生可以边唱边表演,但记得最后声音要渐弱,表现出小矮人走远了。
( 3 )没有扮演小矮人的学生可以扮演山谷制造回声,声音越来越小学生渐渐走回座位。
教师评价总结。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部动画片中的人物,《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并且模仿了他们的动作,大家做得都非常好,课后继续练习。
教学反思: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小,音乐技能掌握的十分有限,所以欣赏课一般都以听和感受为主。在《劳动回家转》中,通过熟悉小矮人在劳动中和劳动结束回家路上的两段主题音调,及教师语言的引导,从而让孩子们对歌曲有简单的了解,并能深刻的理解小矮人在劳动中、回家路上的欢乐场面。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我让他们听《劳动回家转》中七个小矮人劳动时发出的敲击声,并随音乐进行乐器敲击练习,感受乐曲的欢快风格特点,而后,进行律动练习,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歌曲体现的欢快情景。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 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
在整堂课中我力求让孩子们动起来、玩起来、模仿起来,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从而真正的做到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情操,达到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的目的!
第 二十二 课 欣赏课《小鸟店》
教材分析
《鸟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曲,由德国作曲家奈克作曲。《鸟店》这首乐曲和《森林水车》、《森林里的铁匠》、《在钟表店里》等通俗名曲情况差不多,这些乐曲流传广泛,但这几首乐曲的作者,却很难找到他们的相关材料,就连最权威的、收集材料最丰富的《大格罗夫音乐辞典》上都没有他们的介绍。《鸟店》大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传入我国,估计是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因为那个时期德国有不少作曲家热心于创作通俗、写实性的管弦乐曲,上面提到的几首乐曲,也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鸟店》为降 E 大调, 2/4 拍,复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内容:
1、 通过欣赏鸟店 ,让学生学会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作品您的理解。
2、 教育学生保护鸟类,维护绿色家园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及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2、 初听(部分片段) 要求:听出故事发生的地点
3、 完整复听 要求:听出音乐里的不同情绪出现的顺序,听完之后让学生排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讲故事。 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师用卡片根据旋律的变化做不同的引导
4、 分段听
第一部分安祥宁静。要求: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哪里听出来的? 第二遍边听边用动作表演
第二部分欢快活泼。要求听出速度的不同变化,并想象出鸟儿在干什么? 第二遍全体同学边听边表演
第三部分恐怖紧张。要求学生想象发生什么事情
第四部分欢快活泼。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出相应的动作。
5、 再听,找部分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分角色表演。
6、 师小结 ,谈话引导学生爱护小鸟,做一个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我给三年三班上欣赏课《小鸟店》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让他们闭眼聆听,展开想象,按照原本的课堂计划,当我讲到“小猫来了,因为吃不到小鸟而又走时”,一名女生举起了手,她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小鸟并不是因为小猫走了而高兴,是因为小猫为了吃到小鸟,向上跳跃碰掉了鸟笼,笼门撞开,小鸟飞出去了,它是为了重新获得自由,不再提心吊胆而开心、高兴。”我突然灵机一动,在乐曲要结束时,我让学生们模仿小鸟欢快的叫声,他们很高兴,并且又发表了不少要保护小鸟的感言。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乐曲,还培养了孩子们的想 象力和爱心。
第 二十三、二十四 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 G 大调, 4/4 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变化。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目标
1. 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歌舞视频。
2. 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
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 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
1.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学生听后谈感受)
2. 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
( 1 )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 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 2 )歌曲是什么速度?
学生回答:中速。
3. 《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
( 1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
学生回答:旋律中“ 6 ”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师:以“ 6 ”音为主的旋律一般给人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
( 2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学生随琴唱歌谱。
4. 学习歌词。
( 1 )学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学生说出难唱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 2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找出最抒情的一句。
歌曲中“啊”用连线“⌒”连接,显得尤为抒情。
( 3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啊”(第三乐句),并在声音的运用上加以指导。
( 4 )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这段歌词中提到的“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族人民的特别尊敬。
( 5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5. 歌曲处理
( 1 )分析歌词。
第一段歌词描写了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演唱时要用优美抒情的歌声唱出夏牧场的美丽景色,第五乐句“啊”要唱得连贯流畅、优美抒情。
第二段歌词描写了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演唱时心情应稍带激动。
( 2 )为歌曲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为动听。
① 学生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例如: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 小节齐唱。
② 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6. 欣赏《美丽的夏牧场》动画,并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四、总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背景下)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歌曲学完了,今天我们共同领略了大草原所蕴含的古老的民族文化、宝贵的风土人情,它所蕴含的生命的壮丽与伟大,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要更加的了解草原、热爱草原。可是,在新疆和内蒙古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尘土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今天的人们正在积极造林防 沙,部分草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就让我们爱护草原,让草原成为我们人类永远的天堂。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四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四次聆听音乐,意在通过多次的聆听更好的感知音乐、学习歌曲。在实际的教学中,四次的聆听歌曲的确达到了让学生感知音乐、学习歌曲的目的,但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反应不积极、沉默少语,让我困惑。我不禁反思,这四个问题看似不难却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打的死死的,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第 二十五 课 《山林的歌》
教学目标:
一、 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山林的歌〉〉。
二、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感受美的生活。 三、 认识并了解各种鸟的作用,进行歌词的创编。
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意境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
师:你们听到些什么 感受到什么
生:我听到很多小鸟的歌声 ; 我感受到这是在一个美丽的早晨 ;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各种小鸟在唱歌。
师:孩子们都听得很仔细,这是一个美丽的清晨,山林里的鸟儿们都从睡梦中醒来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唱着歌儿呢,比一比谁的歌声最优美。
2、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的特点。
1、 这首歌好听吗 你是从哪些方面去听这首歌的 歌词、旋律、节奏 2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
3 、聆听歌曲,歌曲有几个乐段组成 每个乐段有什么不同 一乐段 二乐段 节奏 紧密 宽广 旋律 欢快、活泼 优美、流畅、美好的
三、学习歌词
1 、 节奏练习 XX XX | XX 0X | XXX XX | XX 0 || 小燕 子的 歌 是 报 春的 歌 X —— |X . X |X . X | X —— || 快 活 的 小 鸟
2 、学习歌词
(1) 认识了解小燕子、布谷鸟、百灵、喜鹊它们的作用。感受歌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 3 )跟琴轻声唱歌词。声音欢快、活泼、美好地
( 4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 创编歌词。
用歌曲的前四句旋律进行创编歌词。
1、 今天啊山林里的小鸟们都相聚到了一起,它 们要举行一个歌唱比赛,我们也去参加好吗 首先是小燕子,布谷,喜鹊和百灵出场了,请你想想还会有哪些小鸟来参加
2、 生将自已搜集到的小鸟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 生分小组进行创编活动。
4、 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5、 听音乐做小鸟的动作飞出教室 !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的主旨是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音乐,从而充分参与活动、挖掘潜力,释放情感。
从课堂反馈的效果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大发挥,师生情感融洽。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 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我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创设了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与风格。避免简单地“机械训练“,创设丰富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力度、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和魅力,令身心愉悦。
第 二十六、二十七 课 《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 、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 、在学习中了解加拿大的森林概况,以此来联想护林人的生活,使歌唱更加贴近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 、 切分音的演唱。
2 、 大跳音程的演唱。
3 、 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用具
钢琴 多媒体课件 碰铃 沙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耳朵,老师用歌声向同学们问好,你们呢也模仿我这样向老师问好,好吗?(师生问好,学习切分音型)
同学们的模仿力真强,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段很 短的音乐,看看哪位同学能用嘴巴模仿这段声音?(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模仿)
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而且学得很像,让我们再来听一次。(看曲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稍慢),注意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值。
这个声音在刚健、沉稳一点,所以应该唱的跳跃、有弹性,老师给它加上跳音记号。
让我们再来唱一唱,
这刚健、沉稳的声音来自哪里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银色的桦树林》
二、歌词欣赏
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歌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配伴奏,读歌词,不读衬词;接着介绍白桦树和歌曲背景。)
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说说歌词应该是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很好,很自豪的,下面请欣赏一组加拿大美丽的白桦树,感受自豪的心情。(配乐朗读)
白桦树真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读这首《银色的桦树林》。(师生共同朗读)
“湖水清清,我又到这里来”,多么美的家乡,接下来老师来为大家演唱这首《银色的
桦树林》。(弹唱)
三、听音练习
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歌曲的曲谱中缺少音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回这几个音,
我们来玩个听音乐找音符的游戏,旋律中缺少了的音,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片
桦树叶中找出这些音符吗?来,跟着老师唱唱这几个音。(唱音阶、构唱音程)
请同学们从第一小节看到第三小节,听听这个空应该是什么音?(弹奏,学生听)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吗?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听吗?(感觉法,对比法)
让我们再来听另外的两个音,有点难哦!仔细听!(弹奏,学生听)真棒!我们一起把这几句曲谱随老 师的伴奏用“ lu ”唱一遍。(弹奏歌曲填空的部分)
四、学唱歌曲
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很快就听出了这三个音,有同学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那么,这首歌曲还有相似的乐句吗?让我们来唱一唱,并仔细的找一找。(用“ lu ”唱一遍完整的歌曲,稍慢,学生找)很好!有些地方只有些小小的区别,我们来唱唱看,(第七小节与第十一小节)
接下来,我们再用“ lu ”音完整的唱一遍。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再为大家演唱一遍,同学们在心中默唱歌词。
现在我想邀请同学们 和老师一起演唱这首歌,我把这种演唱叫做接龙填空,同学们要集中注意力,当老师唱完一个乐句,请同学们延续老师的情绪继续演唱下一乐句,依次交替。(弹伴奏)
五、表现歌曲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给歌曲润润色,该弱的时候,柔和一点,该强的时候放开一点唱,好不好?那你认为哪里弱一点哪里强一点呢?(学生找)
好的,那我来唱前面一乐句,你们接。唱得不错,但表现还不够充分,让我们再读读这句歌词(强壮的驯鹿来来往往),让后
面的老师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示范放松肩膀,打开喉咙)对了, 就是这样的声音,让我们就用这样的声音来唱这一句(接龙)其实啊,在歌曲的演唱中,有很多方式可以很好的表现歌曲,请同学们跟着伴奏音乐,试着看看老师的指挥演唱歌曲,尽量不要看词。
唱得真棒,不仅很完整,而且我发现很多同学已经会背唱了。
接下来我们听听童声齐唱《银色的桦树林》,注意听伴奏,并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原唱)
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就在一部分同学的凳子下面,我们来试一试,一起来表现这首歌,没有乐器的同学,请认真的歌唱,我们就像一个乐队,每个队员要相互合作,共 同演绎我们的歌曲。请跟着伴奏音乐,一起来演唱这首《银色的桦树林》,全体起立。(指挥)
同学们唱得真棒!虽然有的同学使用打击乐器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老师发现他们都在努力地配合歌曲演奏。
六、拓展
今天我们学唱了加拿大民歌《银色的桦树林》,关于白桦树的歌曲还有很多,加拿大也还有很多好听的民歌,我们的祖国也有很多好听的民歌,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找收听。你可以搜索关键词“白桦树”“加拿大民歌”“中国民歌”,就能找到很多答案,找到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
今天的音乐 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在童声齐唱《银色的桦树林》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在本课重难点突破上我首先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找出最具趣味性的乐句,然后利用节奏模拟、身体律动等方法,使学生在无意中掌握了“蓬得得……”的节奏和音准,降低了学习难度,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的课堂拓展在加拿大民谣《红河谷》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我带领同学们欣赏枫叶之国美丽的风光以及人文景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