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平 方 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平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通过归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中实际问题求解的探索,获得求方根的经验,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到求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产生探探求方根的方法的欲望。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引导、观察发现探究法
学法选择 观察、分析研究、探索、练习巩固
课堂组织形式 讲授式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教法与学法
一、新课引入:问 题: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二、观察概括: 由正方形的面积容易得到其边长为5cm。即找一个数,使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5就可以叫做25的平方根。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问 题:25的平方根只有1个吗?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25?试一试:⑴ 144的平方根是多少? ⑵ 0的平方根是多少?⑶ 的平方根是多少? ⑷ -4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学生探索、回答问题。概括平方根的意义,由学生先叙述,老师加以纠正。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发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且互为相反数。请自己也编三道求平方根的题目,同桌交换解答,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教法与学法
概 括:平方根的性质:①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② 零只有一个平方根;③ 负数没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问 题:另一个平方根可以怎样记?正数a的平方根怎样记?0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区 别:正数a的平方根记作“”;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记作“”。 三、练习巩固判 断1:① 4的平方根是2;② -25的平方根是-5;③ 是1的算术平方根;④ 的算术平方根7;⑤ 的平方根是2; ⑥=。判 断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6的平方根是4;16的平方根是-4;C. 因为42=16,所以4是16的平方根。D. 例1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⑴ 49 ; ⑵ 1.69 ; ③ 324; ④ ⑤ ;⑥ 上面的例子都是利用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来求解的,如果被开平方数较为复杂,我们常用计算器直接得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介绍计算器的用法)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 529 ⑵ 1225 ⑶ 44.81注意: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可能出现近似值。 由学生讨论、探索问题并回答,注意避免出现的错误记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关键是找出它的算术平方根。通过判断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加深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题(1)由学生口述,老师边纠正边板眼,题(2)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动手练习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从动手操作中领悟操作步骤。学生自编三道题目,同桌交换解答。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教法与学法
四、拓展延伸1.在哪两个整数之间?2.的整数部分是几?小数部分怎样表示?3.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分别是什么?4. 某正方形的边长为,试用的式子分别表示比该正方形的面积小1和大1的正方形的边长。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六、布置作业课本P4. “练习”:1、2、3题; 留待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总结归纳,培养概括能力。
教 学 后 记
由导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平方根的意义及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教学中注意从平方运算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平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较复杂数的开放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利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在操作中领悟操作步骤并能真正把计算器作为学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