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玲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的基本线索是: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法指导】
1.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革命,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将本课内容分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历史意义三部分来学习。
2.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提高分析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 问题: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兴起的原因(背景)有哪些?
一、背景
1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2.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1)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思想上:宣传革命思想
(3)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4)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5)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长期工作 (6)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3.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导入新课:介绍武昌起义
讲授新课:
二、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讲授要点:①湖北军政府的成立②都督:黎元洪(介绍黎元洪)③国号:中华民国
【过渡】:武昌起义的影响
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自主学习】
结合书本51-52页,找出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
根据南京临时政府的人员组成情况并结合52页“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补充知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3.清帝退位(1912年2月)
讲授要点:①清政府“孤儿寡母”;②介绍袁世凯的个人权术及阴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能力提升】
根据三则材料归纳《临时约法》的三项主要内容。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②根据两则材料归纳《临时约法》的特点。
《临时约法》的特点是:为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解析“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5.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
【难点突破】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
袁世凯的个人权术和阴谋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以书本53页课后自我测评第二题解析)
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和破坏革命(利用名著中的辛亥革命:《阿Q正传》节选分析)
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以袁世凯当时的身份和带领的北洋军解析)
【讨论】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结合书本53页“史学争鸣”讲解)
【课堂小结】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播放视频:电视剧《走向共和》片段(利用中山装讲述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
【作业布置】完成顶尖课课练
【板书设计】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 辛亥革命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
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
三、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首先,由于我过于担心时间不够,导致对《临时约法》这一重点内容讲解过于简单,没有突出重点;其次,在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教学设计方面,同组历史老师给了我更好的建议:先让学生由材料推出几点历史功绩,最后由教师总结历史性规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最后,对于总统制的解释,由于我只想到要突出总统制下的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行政权独揽,脱口而出“拥有像皇帝一样的权力”,忽视了皇帝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一身,总统和皇帝有很大的差别。造成了解释的错误,对于这点,我应认真反思,使今后的教学用语更加严谨。
另一方面,最后的《走向共和》片段视频的播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熏陶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听课教师评议】
一、教研室
郑天明老师评议:
优点:教态自然;语速适中、稳重
不足:板书字写得过快些
二、历史教研组
陈雁老师评议:
不足:讲辛亥革命失败的时候,应突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分。
建议:多听听组内老师的课
肖爱珠老师评议:
优点:课件做得有新意,好;重视材料题分析,好。
不足:一些概念讲得不够到位。如:总统和皇帝。
陈新生老师评议:
不足:《临时约法》重点不够突出;知识点解释错误,如:总统和皇帝。
郑晓英、张颖老师评议:
优点:语速适中,线索清楚。
建议:辛亥革命历史功绩部分教学最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展示材料,让学生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功绩,不要先指出从这四方面分析,再以材料来巩固,因为这样限定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