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5 19: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检测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能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弘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城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
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1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 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下列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茶 馆
第一幕
两家人为争一只鸽子发生纷争,约请了打手准备大打出手,但因有人出面调停,所以来到茶馆里吃讲茶讲和。
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与松二爷的谈话。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这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六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六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谁呢?
刘麻子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茶客甲(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有删改)
6.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人物的各种活动,逼真地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的图景。
B.康六卖女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凋敝的状况,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C.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王利发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但面对庞太监时却退缩懦弱。
D.结尾处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市民只在乎个人得失,苟活于世,对国事却漠不关心。
7.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
B.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作者用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用精彩的台词栩栩如生地再现出其封建余孽的形象。
D.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末路,这个时代即将终结。
8. 对于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有人评价他“精明而心眼不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 径诣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后除河间郡丞,稍迁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间,应时平泰。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①,促遣民作。”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 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 孙礼传》)
【注】①谠言:正直的言论。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使还为间 ②道芷阳间行
B.①礼固争罢役 ②少年固强之
C.①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 ②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D.①因涕泣横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B.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C.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D.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迁,调动官职,专指提升调用,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超迁是“破格提拔”。
B.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后泛指皇帝所用的器物,也泛指车马、战车。
C.崩,古代帝王和王后的死称“崩”;文末处“薨”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之死。
D.持节,指古代的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持节的使臣,代表皇帝亲临。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孙礼重情重义。马台帮他找到战乱中走失的母亲,他拿出全部家产赠予马台,马台被判死刑时,孙礼为他出谋划策。
B.孙礼明辨形势。鲁地贼寇横行,孙礼通过悬赏招降等谋略,恢复太平;后又审时度势,劝曹休不要深入东吴作战。
C.孙礼体恤百姓。明帝修宫室遇节气失调粮食歉收,他未及上奏,直接免去百姓修筑宫室的劳役,让他们回家务农。
D.孙礼勇敢忠贞。在与东吴作战时,他冲锋陷阵,战马被多次刺伤后,他仍手执战鼓,奋不顾身,直至敌人退兵。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径诣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②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上国:指京城。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6.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 ______ , ______ ”。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3) 杜甫《登岳阳楼》用“ ______ , ______ ”描写了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 ,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 、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 ,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 ,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另辟蹊径耸人听闻数见不鲜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混淆视听层出不穷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混淆视听数见不鲜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耸人听闻层出不穷良莠不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0年12月19日,话剧《断金》的西安站巡演在陕西大剧院落下帷幕。这部经典话剧首次来 到古城西安,对古城观众来说,是一次在“黑天鹅之年”与“难得好作品”的美好相遇。
话剧《断金》以北京东安市场为舞台背景,展现了从清末到解放后这段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广大观众熟悉的“铁三角” --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与金牌编剧邹静之联手,讲述了富小莲(张国立饰)、魏青山(王刚饰)、贵宝(张铁林饰)虽素昧平生却在落魄境遇中结为拜把子兄弟的故事,演绎了共谋生计的人间百态。
三位老戏骨带着沉淀了大半生的纯熟演技与人生智慧来到舞台,将对戏剧的一腔热血化作一幕幕教科书级的表演,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经典桥段不时引得观众拍手叫绝,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盛况空前。
21. 请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2. 同学们观看话剧《断金》后,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纷纷邀请学校的梨园社团组织一次《窦娥冤》的戏剧片段演出活动,请你为本活动的海报创作一个宣传文案。要求:剧情介绍全面清晰,语言表达有文采,不超过100字。
五、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学会这样说话,一开口就有人喜欢你:把“嗯”改成“没有问题”,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无所谓”改成“我OK的”;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把“我好烦啊”改成“我需要冷静”;把“我不知道”改成“我马上去了解”;把“我不行”改成“我再努力一下”;把“听懂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
班上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围绕“生活中的智慧”对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读了上述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A 2.C 3.B
4.①引证法,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例证法,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5.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②“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6.C 7.A
8.①王利发的精明体现在他对秦仲义等有权势者一直抱有恭敬地态度,说话恰当,善于应酬;②心眼不坏体现在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留点神”等。
9.①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间的矛盾;②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突出了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③王利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④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表现了新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0.B 11.D 12.A 13.C
14.①(孙礼)直接来到主簿温恢处(投案陈说罪行),温恢赞许他们的行为,将这些情况全部如实向太祖汇报,各给他们降罪一等,免除死刑。
②孙礼为死于这场战事的将士举行祭祀并集众哀悼,发自内心地悲伤痛哭,又把绢全部分给战死将士的家人,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
15.BD
16.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首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18.B 19.C 20.A
21.话剧《断金》西安站圆满落幕,老戏骨“铁三角”倾情出演,盛况空前。
22.感天动地《窦娥冤》,经典剧目代代传!窦娥蒙冤后被披枷带锁押赴刑场,她一腔怨愤,满腹冤屈,像火山一样爆发!她痛骂鬼神天地,斥责天地间的一切不公,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人间大悲剧,超美舞台人,邀您来赏!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