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课时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课时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6 10:3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础练习】
1.二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 aabb 个体,则亲本组合可能是 (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2.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 等位基因的组合 B.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有四种,比例为1:1:1:1,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4.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叶玉米杂交的F1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自交,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9,高茎皱形叶26,矮茎常态叶3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5.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 )
A.5/8 B.3/8 C.1/12 D.1/4
6.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不属于F2产生 9∶3∶3∶1 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是( )
A.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
B.实验对象必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
C.各种精子与各种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D.环境对各种表现型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相同
【能力提升】
7.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逐代自交3次,F3中显性纯合体(AABB)与双杂合体(AaBb)之比为( )
A.9:4 B.49:4 C.1:4 D.4:1
8.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9.在孟德尔两对相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在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遵循分离定律
B.F1产生卵细胞数量和精子数量相等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YR、Yr、yR、yr
10.燕麦颖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F2中的黑颖有4种基因型
B.对F1中的黑颖测交,后代黄颖比例约占1/2
C.F2中的黄颖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D.控制燕麦颖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多选题)11.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多选题)12.下列关于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仅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B.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
C.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3/4 D.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③过程中
(多选题)13.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B.F1黄翅绿眼个体占1/4
C.F1中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D.F1中紫翅绿眼个体与黄翅白眼个体交配,则F2相应性状之比是3∶3∶1∶1
(多选题)14.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利用AAbb和aaBB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4
B.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9/16
C.F2代中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8
D.F2代中重组型个体所占的分别是5/8
15.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型为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分析两对或者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要拆开来,一对基因,一对基因的来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用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定律习题。
A项,AABB×aabb后代只能产生AaBb一种基因型个体,故A项错误;
B项,AaBB×AaBb,Aa×Aa后代可以产生aa,BB×Bb后代只产生BB或Bb,不能产生bb基因型,故B项错误;
C项,AaBb×aabb杂交后代可以产生aabb个体,故C项正确;
D项,AaBB×aaBb,Aa×aa后代产生aa,BB×Bb后代只产生BB或Bb,不能产生bb基因型,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
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个体测交时才能产生1:1:1:1,即亲本应该是Aa×aa和Bb×bb,两对基因组合可以确定AaBb×aabb和Aabb × aaBb的后代出现1:1:1:1。
4.答案:D
解析:①自交后代中,高茎∶矮茎=(83+26)∶(9+30)≈3∶1,说明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①正确;②自交后代中,常态叶∶皱形叶=(83+30)∶(9+26)≈3∶1,说明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正确;③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9,高茎皱形叶26,矮茎常态叶30,接近9∶1∶3∶3,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占1/2×3/4×1/2=3/16,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概率为1/2×3/4×1/2=3/16,故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1-3/16-3/16=5/8,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解析: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是F2产生9:3: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实验对像不一定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雌雄异株植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产生9:3:3:I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是各种精子与各种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环境各表现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相同,是F2产生9:3: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故选B。
7.答案:B
解析:只考虑一对基因时,杂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该个体自交一代其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2:1,F1自交时,纯合子的后代仍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后代如上所述,因此得到的F2中AA和aa的概率都为1/4+1/2×1/4=3/8,F2中Aa的根率为1/2x1/2=1/4,同理F3中AA和aa的概率都为3/8+1/2×1/4=716,F3中Aa的概率为1/2x1/4=1/8.因此F3中显性纯合体(AABB)与双杂合体(AaBb)之比为(7/16×7/16):(1/8×1/8)=49:4。
故选B。
8.答案:B
解析:已知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则纯合红花窄叶(AAbb)和纯合白花阔叶(aaBB)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是AaBb,让其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是3:1:3:1,分析子代中红花:白色=1:1,阔叶:窄叶=3:1,说明前者是测交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后者是杂合子自交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aaBb。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F1在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也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F1产生卵细胞数量和精子数量不相等,F1产生的精子的数量多,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组合是受精作用的过程,C错误;
D、YyRr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YR、Yr、yR、yr,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亲代黑颖的基因型为aaBB,黄颖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的黑颖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有6种基因型,A错误;
B、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黄颖比例约占1/4,B错误;
C、F2中的黄颖的基因型AAbb、Aabb,Aabb进行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
D、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这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燕麦颖色的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CD
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A正确;
B、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现抗病,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B错误;
C、组合一中,红种皮×红种皮→后代出现白种皮,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C正确;
D、组合二为测交实验,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这两对性状彼此独立遗传,互不干扰,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CD。
12.答案:AC
解析:图示杂交过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仅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A正确。一般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子代中,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①②过程中,D错误。
13.答案:BD
解析:A、已知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根据F1中紫翅∶黄翅=3∶1,可知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绿眼∶白眼=1∶1,可知亲本中绿眼的基因型为Gg,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PpGg×Ppgg,A正确;
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PpGg×Ppgg,F1黄翅绿眼(ppG-)个体占1/4×1/2=1/8,B错误;
C、F1紫翅白眼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PPgg、2/3Ppgg,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2/3×1/2=2/3,C正确;
D、F1紫翅绿眼的基因型P_Gg(1/3PPGg、2/3PpGg),黄翅白眼的基因型为ppgg,采用逐对分析法,P_×pp→pp=2/3×1/2=1/3,说明紫翅∶黄翅=2∶1,Gg×gg→绿眼∶白眼=1∶1,则F2的性状分离比2∶2∶1∶1,D错误。
故选BD。
14.答案:AD
解析:AB、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1/2=1/4,A正确,B错误;
CD、因为亲本为两个单显性,故F2代中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是5/8,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5.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解析:(1)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均为板叶紫叶抗病,说明板叶、紫叶、抗病为显性性状。
(2)根据甲和丙杂交结果和(1)问的分析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乙(A_bbD_)和丁(aaB_dd)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说明每对相对性状杂交都出现了2种表现型,因此乙和丁基因型分别为AabbDd和aaBbdd。
(3)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子代表现型为花叶紫叶感病(aaBbdd)和花叶绿叶感病(aabbdd)。
(4)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Dd,与植株X杂交,后代叶形分离比为3︰1,推知X关于叶形的基因型为Aa,叶色分离比为1︰1,推知其关于叶色的基因型为Bb,能否抗病性状分离比为1︰1,推知其关于抗病性状基因型为dd,因此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d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