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4 08: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式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节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核心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它的关键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含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本节课所涉及的诸多知识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册书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五四运动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通过讲解中共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使学生掌握中国的成熟历程。
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掌握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
2、目标解析: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就是要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的基本概况。掌握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作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给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
本课内容多且知识跨度大,同时有许多的理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的知识要分析,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东西不多,因此对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形成一条主线索,多花时间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问题二:五四爱国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五四运动兴起的原因。
问题2:五四运动的过程
问题3:五四运动的意义
例题一: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B )
A.袁世凯接收“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变式练习:下列口号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问题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问题2、 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问题3、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如何?
问题4: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
例题二: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B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问题四:国民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国民革命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
问题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失败
问题3: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例题三: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变式练习: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基本上摧毁了军阀统治的基础 B.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人们所接收
C.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 D.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问题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的背景及概况
问题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问题3: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例题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于巩固( A )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变式练习: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红三角”地区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六年后中央红军长征再次经过此地。期间的变化是( C )
A.国共两党有对峙走向合作 B.中国革命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C.中日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革命形势低潮走向持续高潮
变式练习2: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C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的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问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大致过程和影响
问题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意义
例题五: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D )
A.抗战胜利雪洗百年耻辱 B.半殖民地别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变式练习:在中国人们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这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我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 B )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队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五、目标检测
1.“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 )
A.爱国主义 B.追求科学 C.追求真理 D.勇于解放
2.中共一大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之一是( B )
A.制定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领导农民运动 D.与国民党合作
3.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最主要是因为 ( B )
A.共产国际的帮助 B.“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需要
C.二七大罢工的教训 D.国民党的革命性
4.贾庆林指出,台湾同胞英勇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话体现的最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C )。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C.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 D.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 )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且最终取得了新年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