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分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另起炉 ( http: / / www.21cnjy.com )灶”与“一边倒”,主要写了四个问题:①制定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配有地图)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③逐条解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及意义。(配有思考题和课后自我测评)③中苏建交及其意义。(配有两幅照片和知识链接)。
第二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材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配有一幅照片)
第三子目“走向国际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重点讲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的基本史实。(配有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题)
在专题五中,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既可以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作对比,又是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的基石。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正处在高一年级开始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体上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并不扎实。虽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但针对性、辨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难:第一、不会将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第二、由于没有从事外交活动的经历,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外交,缺乏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
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与智慧。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家平时应该都会与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交往吧,这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交往,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交往,称为外交。1949年,新中国诞生,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开始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开拓了怎样的外交新局面?这就是专题五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们翻开课文的导语部分和课前提示,大家先做个简单的预习。(在书中关键部分画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表现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来完成以下的问题:
Q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示:一个字都不能少)
师: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Q2:什么叫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
概括来说就是反对大国的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与影响,自己也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自行决定对待世界事务的立场。
Q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方针)是?
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师:这三句话是毛泽东概括出来的外交方针。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课本P84——85)
归纳如下: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楚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的背景(幻灯片显示)
Q4:为什么新中国奉行这三大外交方针?
生:····
师: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国内原因:(1)、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则,体现了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3)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国际上:(1)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P84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来反法西斯的社会主义阵营,很快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集团。一方是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一方是以苏联老大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P84,详情可见书本地图)1946年3月5日,英国战时领导人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提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P84
启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
三、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国家的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决定外交方针,根据外交方针开展外交活动。
在这个时期内,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1. 第一次建交高潮,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相继建立外交关系(要求学生在书上补充完整)。
首先,是中苏建交。苏联是与中国建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一个国家,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第二天,苏联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由此带动了欧亚十余个国家对中国的承认。 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P85
2.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两个月后,毛泽东亲赴莫斯科访问。老毛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出国。在这期间,1950年1月,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后来于陈毅担任)周恩来也到莫斯科来,最后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克林姆林宫举行了隆重的《中苏有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P86)这个条约是新中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带来了3亿美元的贷款。
Q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三大外交方针中的哪一个?
生:···(一边倒)
3.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
(1)历史背景: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和完善: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缅时,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P86
(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P86
(4)意义: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成就
4.1954年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1)会议的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3)中国积极的外交活动: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P87)
(4)影响: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5.1955年 出席万隆亚非国际会议
(1)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
(2)会议特点: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和作用:周恩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Q6:求同存异中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即材料阅读与思考题P88)
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三、维护和平的愿望。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4)万隆精神:亚非拉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精神。P88
但随着亚非独立国家对自己社会前途的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也由于冷战格局日益简化为两大超级大国的争霸。“万隆精神”作为亚非发展中国家的一项共识尽管一直维持下来,但真正有效的团结行动却几乎没有出现。亚非会议发起国——印度就在60年代与中国出现边境冲突,印尼也多次出现“排华”运动。这些使“万隆精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小结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步走向成熟。其外交的基本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概括为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时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权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在这三大外交方针的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五大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0年2月14日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探究性思考:
师:学完本课,大家思考下,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1840—1949年,侵略—战败—不平等条约)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由此,通过新旧的对比,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
2、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3、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4、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课后练习(幻灯片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