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思考:
这些作品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工具?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与
1
2
5
6
7
11
13
2
下列作品分类?
中国山水画:1.2
西方风景画:3.4
1
2
3
4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在起源上大致相同,最早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顾恺之《洛神赋图》
文艺复兴初期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开始独立成科。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存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为什么除了人物画不同以外,
展现大自然美好风景的也会如此不同?
中西方又有哪些区别?
中国山水画运用到的材料?
材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方法
以线造型
笔墨结合
西方风景画的材料:笔(刀),布(纸),(油性)颜料
《德累斯顿十字教堂》
表现方法:追求光和色的变化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一:材料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荷兰画家《乡间村道》
范宽《溪山行旅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乡间村道》
油画
荷兰
霍贝玛
《千里江山图》
宋 王希孟
对比赏析:
A
B
C
D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方法:
焦点透视
一个视点表现真实的视觉空间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
焦点透视(近大远小)
空间表现方法
散点透视(视点是移动的)
以此创造咫尺千里之趣的景致
多个视点表现丰富的山水景象
移步换景
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记录下来。
石峰:“搜尽奇峰打草稿”
采用移动的视点,即不同事物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之中,通过其相互关系形成透视空间。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散点透视
空间透视表现方法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方法: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
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
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以仰视的角度取势,表现山峰高耸、壁立千仞的气势。
范宽《溪山行旅图》,此图乃全景式构图,是“高远”造景的典型范式,画幅中心从山脚到山巅乃一重峦叠嶂,像屏障一样耸立在眼前,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三,给人一种端庄静穆、浑厚高远之感。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范宽《溪山行旅图》
高远
以俯视视角,构出的画面山水曲折的纵深感,或有曲径通幽、深远无边的感觉。
北宋郭熙《早春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郭熙《早春图》
深远
画中谷壑重叠,溪涧曲折,路桥蜿蜒,尽显山叠水重的深远之妙。
早春图 郭熙
平远法是以平视的角度构图,使画面表现出平远、开阔的效果,令观者产生极目千里的感觉。 “平远法”重在描画近山、近景,淡化中景,而以远山相烘托。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
此图写太湖一角晴秋傍晚的山光水色。近处小丘上有杂树五株,参差错落。中景湖水浩渺,遥接逶迤山脉。枯木寒林,远山野水,塑造出荒寒萧瑟、凄凉寂静的境界,流露出淡淡的感伤。
倪瓒主张作品要表现“胸中逸气”, 曾云:“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平远
实
虚
实
虚
山若实——水则虚
树若实——云则空
远若实——近则虚
实
虚
虚实相生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透视、表现空间的手法、
西方:
中国:
焦点透视、近大远小
散点透视、三远法、虚实结合、
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差异?
思考:
参考课本p25
西方:
通过描写人的活动、光的闪烁,追求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歌颂美好的大自然。
《干草车》 英国 康斯太勃尔
眼中之景
倪瓒《六君子图》
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看古木拥坡崖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湖光山色、荒寒
空寂的意境
“平远法”旨在营造情景的平淡、空旷、幽远、清寂,这似乎正合了文人雅士追逐的诗意。
诗意美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为画增色,画为诗印证,诗画一致,乃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之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最高之境界。
体会: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灵美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寒江独钓图 南宋 马远
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就是这片空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心理的真实
写意
视觉的真实
写实
三、创作理念
总结
中国山水画 西方静物画
材料与方法: 文房四宝 刀,比,布,油性颜料
线、墨
透视: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空间表现方法: 三远法、虚实结合 近大实远小虚
创作理念: 写意 (心里美) 写实(自然美)
温故知新:
1、比较以下两幅作品,下列
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一原作采用焦点透视法。
与图二相比,图一原作描绘的景象更真实生动,艺术
水平高。
C.两幅作品原作均运用色彩真实地描绘客观的自然景象
(二)
(一)
A
2、下图是宋代画家范宽的一幅中国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对这幅作品描述正确的是( )
既有水远山长,又有高远、深远 之境的长卷作品
艺术的刻画出我国北方山川的壮美
与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同一时 代的作品
是一幅表现江南民情风俗的山水画
B
3《溪山行旅图》表现的意境深远,是对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观谱写的赞歌。下列乐曲中与这幅作品的意境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 )
A渔舟唱晚 B高山流水 C雨打芭蕉 D江河水
B
4、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从技法上说属于 ( )
A水墨山水 B青绿山水 C浅绛山水 D没骨山水
B
5、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
高远
深远
平远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列哪项中的诗句和画中所描绘的意境相符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C
不管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画,他们都有完整的绘画体系和巨大的影响力,都是合理的,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以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大自然的创造性理解。
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