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测试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富拉尔基模拟)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取用液体
2.(2022九上·崇左期末)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测定溶液的pH D.过滤
3.(2022九上·内乡县期末)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下列四种方案中错误的是( )
A.向该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向该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D.向该溶液中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4.(2022九上·聊城期末)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物质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①生石灰 ②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 ④食盐水 ⑤浓盐酸 ⑥石灰水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⑥
5.(2022九上·邹平月考)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3.4
6.(2022九上·大庆期中)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
D.甲:水,①:酒精;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7.(2022九上·海阳期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如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氢氧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
8.(2022九上·垦利期中)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在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9.(2022九上·垦利期中)为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10.(2022·中宁模拟)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磺燃烧后的有害气体
D.被蚊虫叮咬了涂抹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吉首期末)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很难用水洗掉,那么生成该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清洗该物质的方法是 。
12.(2022·卧龙模拟)如图甲所示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乙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则图甲中胶头滴管中的溶液为 (填名称);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3.(2021·恩阳模拟)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之一是它具有 ,容易潮解;原因之二是跟空气中 反应而变质。
14.(2020·阜宁模拟)将7.3%的稀盐酸逐滴加入50g滴有少量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pH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a点处溶液呈 色,滴加稀盐酸后,酸与碱发生 反应,溶液的pH不断 ,b点表示 ,此处溶液的pH 7,至c点处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15.(2020九下·衡阳月考)现有生活中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醋酸溶液。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1) ;
(2) ;
(3) 。
三、简答题
16.2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5.6g铁完全反应。试计算:
(1)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实验用品:白纸、稀硫酸、棉棒、电吹风.
实验步骤:
①如图,先在白纸上画一个男孩头像,再在男孩头上用棉棒蘸稀硫酸画上女孩头发.
②打开电吹风,在男孩头向两侧如梳头状吹风,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用所学过的硫酸知识解释这个实验中的化学变化.
四、综合题
18.(2022九上·薛城期末)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
(1)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 ;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3)图中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
(4)图中横线上应填物质类别的名称是 。
(5)为什么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而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2九上·烟台期末)某同学发现前段时间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瓶塞没有塞好。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他邀请几个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是否变质?
(1)【实验探究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有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交流讨论】以下试剂可以代替上述实验步骤中氯化钙溶液的是 (填序号)。
A.几滴稀盐酸 B.适量Ba(OH)2溶液 C.适量BaCl2溶液
(3)【提出问题】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写化学式)。
(4)【实验探究二】为了验证该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①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 有 生成 猜想二成立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 试液 上层清液变红
(5)【实验探究三】为得到纯净的NaOH固体,同学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②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NaOH固体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变质后样品中NaOH的质量。
20.(2022九上·长春月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图 1 总结了酸的五条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2)醋酸是生活中常见的酸,将醋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由此能验证酸的性质Ⅰ;
(3)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以观察到铁锈慢慢溶解,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将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后,还能观察到铁钉表面会产生 ,由此能验证酸的性质Ⅱ和Ⅲ;
(4)为了验证性质Ⅴ,小明进行了如图 2 所示实验,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后,小明对得到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5)【提出问题】反应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酚酞、NaCl;猜想二:酚酞、NaCl、 (填化学式);
(6)【实验探究】取少量光亮的镁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推断猜想一成立;
(7)【查阅资料】 Cu(OH)2 是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碱;
【反思与评价】小明认为还可以用其它物质来检验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该物质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字母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CuO
D.Na2CO3 E.Cu(OH)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能用手拿试纸,应用镊子夹持,故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不符合题意;
C.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不符合题意;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C、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D、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2.【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过滤操作的规范为“一贴、二低、三靠”,图示符合规范,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具体操作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待测液。
3.【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碳酸钠溶液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酸能使石蕊变红,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是否变红,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锌粒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溶液的性质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且变质;
②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但不会变质;
③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收二氧化碳变质,质量增加且变质;
④食盐水中的水会蒸发,质量减少;
⑤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少;
⑥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质量增加且变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性质结合化学变化原理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不符合题意;
B.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稀释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不符合题意;
C.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故符合题意;
D. 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不可能精确为13.4,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 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压强内压强增大(或升温或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压强又减小,由此可知,压强增大是由于温度升高;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压强增大是由于产生气体;
A.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放热,锌与稀核酸反应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气球不会变大,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蔗糖与水反应也不会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D.溶于水没有明显变化,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也不会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甲中两物质接触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乙中气球变大且不恢复,是由于产生气体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因为题中给出了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判断出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无剩余,可知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属于碱,盐酸属于酸,两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在溶液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氢氧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但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水,则该反应过程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澄清溶液即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CO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盐酸跟Ca(OH)2、NaOH溶液都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开;
B、酚酞遇到Ca(OH)2、NaOH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开;
C、石蕊遇到Ca(OH)2、NaOH溶液都变蓝,无法鉴别开;
D、CO2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OH反应却无明显现象,从而鉴别开来。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胃酸中含有盐酸,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硫磺燃烧后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磺燃烧后的有害气体,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符合题意;
D. 蚊虫叮咬人的皮肤,是向皮肤处射入一种酸性物质,被蚊虫叮咬了涂抹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11.【答案】;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溶解后再用清水清洗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为碳酸钙,生成碳酸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水洗去;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清洗该物质可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物质溶解后,再用清水清洗。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2.【答案】稀硫酸;Na2SO4、H2SO4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乙可知,一开始pH大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图甲中胶头滴管中的溶液为稀硫酸;
c点时,pH<7,此时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c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H2SO4。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由大于7下降确定反应是将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及各点对应溶液pH确定反应物的剩余情况分析。
13.【答案】吸水性;二氧化碳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的水分,发生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分析】氢氧化钠易潮解、易变质。
14.【答案】红;中和;降低;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合理答案也给分);=;NaCl和HCl;8%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点溶液pH>7,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呈红色,滴加稀盐酸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b点表示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此处溶液的pH=7,至c点处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设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故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
【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及反应过程分析,结合盐酸中反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计算解答。
15.【答案】(1)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醋酸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2)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3)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稀醋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分别使石蕊溶液显示红色、蓝色,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醋酸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2)稀醋酸显酸性,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锌粒,分别加入少量样品,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3)稀醋酸显酸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样品,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其它如通入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分析】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6.【答案】(1)解: 设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56 98
5.6g 200gx
56:98=5.6g:200gx
x=4.9%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2)解: 设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产生氢气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5.6g y z
56:152=5.6g:y 56:2=5.6g:z
y=15.2g y=0.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4%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出稀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铁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溶液中溶质硫酸亚铁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分析。
17.【答案】答:在男孩头像两侧如梳头状吹风,随着水分的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碳化,因此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
【知识点】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在男孩头像两侧如梳头状吹风,随着水分的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碳化,因此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
答:在男孩头像两侧如梳头状吹风,随着水分的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碳化,因此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纸张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比例脱去.
18.【答案】(1)H+
(2)合理即可
(3)除锈等等
(4)盐
(5)因为酸根阴离子不同(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1)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2)反应⑥,即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图中②的性质,即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等;
(4)碱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横线上应填物质类别的名称是盐;
(5)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而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它们的酸根离子不同。
【分析】(1)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均为阳离子的化合物;
(2)反应⑥为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碱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
(5)盐酸和硫酸的酸根离子不同。
19.【答案】(1)白色沉淀;
(2)BC或CB
(3)Na2CO3和NaOH
(4)氯化钙(或氯化钡等合理即可);白色沉淀;酚酞
(5)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飞溅;;大于
【知识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1)[实验探究一]由于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变质时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又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交流讨论]A、由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若只滴加几滴稀盐酸,即使溶液变质,可能也没有气泡产生,则不能用稀盐酸证明,该选项不正确;
B、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用氢氧化钡代替氯化钙,该选项正确;
C、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可用氯化钡代替氯化钙,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C。
(3)[提出猜想]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碳酸钠,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实验探究二]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和水,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再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说明猜想二成立。
(5)[实验探究三]①操作b为蒸发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固体,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飞溅。
②由于碳酸钠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最终所得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分析】(1)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3)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和水。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5)① 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②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③ 根据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分析。
20.【答案】(1)H+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Fe2O3+3H2SO4=Fe2(SO4)3+3H2O;气泡
(4)HCl+NaOH=NaCl+H2O
(5)HCl
(6)无明显现象
(7)A;C;D;E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填:;
(2)酸能使石蕊变红,故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验证酸的性质1,故填: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铁锈完全反应后里面的铁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故填:气泡;
(4)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现象可知此时酚酞为无色即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但盐酸可能过量有剩余,故猜想二为酚酞、氯化钠和盐酸,故填:;
[实验探究]根据猜想一成立,酚酞、NaCl与镁不反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故填: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A、根据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中性的氯化钠溶液不能是石蕊变色,故此能检验;
B、铜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检验;
C、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则证明盐酸有剩余,故此能检验;
D、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有气泡生成,说明盐酸有剩余,故此能检验;
E、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溶液变蓝色,说明盐酸有剩余,能够检验;
故答案为:ACDE。
【分析】(1)酸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产生氢离子;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5)盐酸过量时,溶质为NaCl和HCl;
(6)酚酞、NaCl与镁不反应;
(7)根据酸的性质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测试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富拉尔基模拟)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取用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能用手拿试纸,应用镊子夹持,故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不符合题意;
C.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不符合题意;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C、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D、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2.(2022九上·崇左期末)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测定溶液的pH D.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过滤操作的规范为“一贴、二低、三靠”,图示符合规范,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具体操作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待测液。
3.(2022九上·内乡县期末)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下列四种方案中错误的是( )
A.向该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向该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D.向该溶液中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碳酸钠溶液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酸能使石蕊变红,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是否变红,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锌粒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溶液的性质分析。
4.(2022九上·聊城期末)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物质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①生石灰 ②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 ④食盐水 ⑤浓盐酸 ⑥石灰水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⑥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且变质;
②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但不会变质;
③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收二氧化碳变质,质量增加且变质;
④食盐水中的水会蒸发,质量减少;
⑤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少;
⑥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质量增加且变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性质结合化学变化原理分析。
5.(2022九上·邹平月考)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3.4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不符合题意;
B.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稀释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不符合题意;
C.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故符合题意;
D. 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不可能精确为13.4,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6.(2022九上·大庆期中)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
D.甲:水,①:酒精;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 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压强内压强增大(或升温或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压强又减小,由此可知,压强增大是由于温度升高;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压强增大是由于产生气体;
A.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放热,锌与稀核酸反应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气球不会变大,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蔗糖与水反应也不会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D.溶于水没有明显变化,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也不会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甲中两物质接触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乙中气球变大且不恢复,是由于产生气体分析。
7.(2022九上·海阳期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如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氢氧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因为题中给出了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判断出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无剩余,可知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属于碱,盐酸属于酸,两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在溶液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氢氧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8.(2022九上·垦利期中)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在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但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水,则该反应过程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澄清溶液即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CO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9.(2022九上·垦利期中)为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盐酸跟Ca(OH)2、NaOH溶液都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开;
B、酚酞遇到Ca(OH)2、NaOH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开;
C、石蕊遇到Ca(OH)2、NaOH溶液都变蓝,无法鉴别开;
D、CO2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OH反应却无明显现象,从而鉴别开来。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10.(2022·中宁模拟)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磺燃烧后的有害气体
D.被蚊虫叮咬了涂抹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
【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胃酸中含有盐酸,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硫磺燃烧后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磺燃烧后的有害气体,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符合题意;
D. 蚊虫叮咬人的皮肤,是向皮肤处射入一种酸性物质,被蚊虫叮咬了涂抹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吉首期末)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很难用水洗掉,那么生成该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清洗该物质的方法是 。
【答案】;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溶解后再用清水清洗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为碳酸钙,生成碳酸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水洗去;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清洗该物质可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物质溶解后,再用清水清洗。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2.(2022·卧龙模拟)如图甲所示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乙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则图甲中胶头滴管中的溶液为 (填名称);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稀硫酸;Na2SO4、H2SO4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乙可知,一开始pH大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图甲中胶头滴管中的溶液为稀硫酸;
c点时,pH<7,此时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c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H2SO4。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由大于7下降确定反应是将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及各点对应溶液pH确定反应物的剩余情况分析。
13.(2021·恩阳模拟)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之一是它具有 ,容易潮解;原因之二是跟空气中 反应而变质。
【答案】吸水性;二氧化碳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的水分,发生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分析】氢氧化钠易潮解、易变质。
14.(2020·阜宁模拟)将7.3%的稀盐酸逐滴加入50g滴有少量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pH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a点处溶液呈 色,滴加稀盐酸后,酸与碱发生 反应,溶液的pH不断 ,b点表示 ,此处溶液的pH 7,至c点处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红;中和;降低;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合理答案也给分);=;NaCl和HCl;8%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点溶液pH>7,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呈红色,滴加稀盐酸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b点表示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此处溶液的pH=7,至c点处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设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故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
【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及反应过程分析,结合盐酸中反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计算解答。
15.(2020九下·衡阳月考)现有生活中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醋酸溶液。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1) ;
(2) ;
(3) 。
【答案】(1)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醋酸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2)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3)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稀醋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分别使石蕊溶液显示红色、蓝色,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醋酸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2)稀醋酸显酸性,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锌粒,分别加入少量样品,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3)稀醋酸显酸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样品,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稀醋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其它如通入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分析】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三、简答题
16.2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5.6g铁完全反应。试计算:
(1)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 设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56 98
5.6g 200gx
56:98=5.6g:200gx
x=4.9%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2)解: 设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产生氢气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5.6g y z
56:152=5.6g:y 56:2=5.6g:z
y=15.2g y=0.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4%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出稀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铁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溶液中溶质硫酸亚铁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分析。
17.实验用品:白纸、稀硫酸、棉棒、电吹风.
实验步骤:
①如图,先在白纸上画一个男孩头像,再在男孩头上用棉棒蘸稀硫酸画上女孩头发.
②打开电吹风,在男孩头向两侧如梳头状吹风,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用所学过的硫酸知识解释这个实验中的化学变化.
【答案】答:在男孩头像两侧如梳头状吹风,随着水分的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碳化,因此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
【知识点】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在男孩头像两侧如梳头状吹风,随着水分的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碳化,因此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
答:在男孩头像两侧如梳头状吹风,随着水分的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碳化,因此一会儿可看到男孩的头像变成女孩的头像.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纸张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比例脱去.
四、综合题
18.(2022九上·薛城期末)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
(1)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 ;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3)图中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
(4)图中横线上应填物质类别的名称是 。
(5)为什么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而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答案】(1)H+
(2)合理即可
(3)除锈等等
(4)盐
(5)因为酸根阴离子不同(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1)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2)反应⑥,即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图中②的性质,即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等;
(4)碱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横线上应填物质类别的名称是盐;
(5)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而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它们的酸根离子不同。
【分析】(1)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均为阳离子的化合物;
(2)反应⑥为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碱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
(5)盐酸和硫酸的酸根离子不同。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2九上·烟台期末)某同学发现前段时间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瓶塞没有塞好。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他邀请几个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是否变质?
(1)【实验探究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有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交流讨论】以下试剂可以代替上述实验步骤中氯化钙溶液的是 (填序号)。
A.几滴稀盐酸 B.适量Ba(OH)2溶液 C.适量BaCl2溶液
(3)【提出问题】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写化学式)。
(4)【实验探究二】为了验证该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①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 有 生成 猜想二成立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 试液 上层清液变红
(5)【实验探究三】为得到纯净的NaOH固体,同学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②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NaOH固体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变质后样品中NaOH的质量。
【答案】(1)白色沉淀;
(2)BC或CB
(3)Na2CO3和NaOH
(4)氯化钙(或氯化钡等合理即可);白色沉淀;酚酞
(5)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飞溅;;大于
【知识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1)[实验探究一]由于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变质时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又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交流讨论]A、由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若只滴加几滴稀盐酸,即使溶液变质,可能也没有气泡产生,则不能用稀盐酸证明,该选项不正确;
B、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用氢氧化钡代替氯化钙,该选项正确;
C、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可用氯化钡代替氯化钙,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C。
(3)[提出猜想]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碳酸钠,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实验探究二]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和水,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再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说明猜想二成立。
(5)[实验探究三]①操作b为蒸发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固体,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飞溅。
②由于碳酸钠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最终所得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分析】(1)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3)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和水。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5)① 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②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③ 根据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分析。
20.(2022九上·长春月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图 1 总结了酸的五条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2)醋酸是生活中常见的酸,将醋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由此能验证酸的性质Ⅰ;
(3)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以观察到铁锈慢慢溶解,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将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后,还能观察到铁钉表面会产生 ,由此能验证酸的性质Ⅱ和Ⅲ;
(4)为了验证性质Ⅴ,小明进行了如图 2 所示实验,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后,小明对得到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5)【提出问题】反应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酚酞、NaCl;猜想二:酚酞、NaCl、 (填化学式);
(6)【实验探究】取少量光亮的镁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推断猜想一成立;
(7)【查阅资料】 Cu(OH)2 是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碱;
【反思与评价】小明认为还可以用其它物质来检验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该物质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字母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CuO
D.Na2CO3 E.Cu(OH)2
【答案】(1)H+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Fe2O3+3H2SO4=Fe2(SO4)3+3H2O;气泡
(4)HCl+NaOH=NaCl+H2O
(5)HCl
(6)无明显现象
(7)A;C;D;E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填:;
(2)酸能使石蕊变红,故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验证酸的性质1,故填: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铁锈完全反应后里面的铁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故填:气泡;
(4)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现象可知此时酚酞为无色即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但盐酸可能过量有剩余,故猜想二为酚酞、氯化钠和盐酸,故填:;
[实验探究]根据猜想一成立,酚酞、NaCl与镁不反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故填: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A、根据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中性的氯化钠溶液不能是石蕊变色,故此能检验;
B、铜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检验;
C、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则证明盐酸有剩余,故此能检验;
D、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有气泡生成,说明盐酸有剩余,故此能检验;
E、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溶液变蓝色,说明盐酸有剩余,能够检验;
故答案为:ACDE。
【分析】(1)酸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产生氢离子;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5)盐酸过量时,溶质为NaCl和HCl;
(6)酚酞、NaCl与镁不反应;
(7)根据酸的性质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