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4 08: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从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的侵华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里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掌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及使中国遭受的巨大苦难和损失,掌握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事实。
2、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分析中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危害,反思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理解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体会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信心。
【专题重难点】
1、重点: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坚决反抗外来侵略。其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洗雪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
2、难点:对近代中国“半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的理解与把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实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和抗战期间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专题导引】
把握两条主线:遭受侵略,被迫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史。
抵抗侵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史。
【时空定位】
1841 1842 1856 1 ( http: / / www.21cnjy.com )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
屈辱 鸦片 第二次鸦片 中法 甲午中日 八国联军侵华 抗 日 战 争
史: 战争 战争 战争 战争 战争
抗争 三元里 左宗棠收复 黄 反 义和团反帝 抗日 全民
史: 抗英 新疆 海 割 运动 救亡 抗战
海 台
战 斗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二、知识与能力:
1、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3、通过对列强侵华史实的分析、综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4、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使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三、过程与方法:
1、近代的中国因列强的入侵而被卷入世界潮流。所以要将中国近代史置身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宏观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推进教学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列强如何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 中国如何逐步丧失独立的主权,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说明了什么?等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注意宏观把握列强侵华的脉络(进入“时空隧道”)以及侵华的危害。在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阐释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的史实,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理解。
【教学设计】
【新旧教材比较】
以往分布于两章六节内容,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整合为一课,主要叙述了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战争的影响: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内容大为缩减。
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部分由过去的阅读内容改为正文;
主要增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内容、背景和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历史,你是如何理解的?曾经拥有过辉煌历史的中国为什么会落后?
国门洞开
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
1、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设问)中国近代以来,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相继侵略我国。从地理位置看,双方在欧亚大陆的两端,相距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它们会“不辞辛劳”地要侵略中国?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设问)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为居世界首位的,拥有辉煌历史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成为西方列强入侵的对象?
(君主专制制度已日益阻碍中国近代化历程,使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危机四伏)
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
让同学回忆初中相关内容,然后根据书本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和表格,让同学列举1840年到190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几次主要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多少个不平等的条约?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⑴为什么以“鸦片”来命名这次战争?
⑵通过《南京条约》等内容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并不是由鸦片问题引起的,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呢?
3、中法战争
4、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通过《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为什么说《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三、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破坏中国的主权
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的表现,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列强采取的主要手段为烧、杀、抢(参见教材所列照片)
2、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通过前面的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指出这些内容是对什么主权的破坏。)
3、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总结分析课本的学习思考: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侵略的战争,通过烧杀抢掠直接剥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政治上破坏了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从经济上丧失了独立的地位。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和不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也是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过渡)为什么只是沦为半殖民地?列强有没有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愿望?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本目为阅读内容)
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
⑴ 19世纪末,殖民地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的掠夺更加强烈。
⑵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瓜分狂潮的过程及其危害
⑴ 过程:
①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②概况: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简表(结合教材26页“势力范围”示意图学习)
国别 强占的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口和大连湾 长城经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日本 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⑵ 危害: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三、瓜分狂潮被中断——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原因和目的
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原因
①当列强在华争划势力范围时,已跃居世界一等工业强国的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②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国也想染指中国的港湾,但它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
③出于美国工商界拥有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⑵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企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机会均等”的手段,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从而为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争夺创造条件。
2、“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⑴ 主要内容:见教材26页“学习思考”
⑵ 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3、“门户开放”政策的结果和影响
⑴ 结果:各国反应不一,最后都基本接受。
⑵ 影响:①“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此后,美国在列强对华侵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开始更积极地谋取侵略中国的霸权地位。②“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的矛盾,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妥协方案,使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衡。
【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2、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新旧教材比较】
以往分布于两章四节内容,目前设置为一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去总共有课文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四个子目:1.“三元里抗英”是第一次自发反侵略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介绍清朝的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土而作的积极努力;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4.“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扰斗争的壮丽诗篇。所罗列的“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只是中国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典型。
三元里抗英斗争扩充为一个子目,比较详细展开,地位更为突出;
左宗棠收复新疆原来属于课文阅读内容,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正文一个子目,描述比较全面。左宗棠率领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新疆,清朝的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土而作的积极努力;
台湾人民浴血奋战,反对日本吞并台湾,其篇幅有所增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840年到1900年,西方列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几次战争的画面。)
正是这些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我国从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为什么是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不是殖民地国家呢?是列强不想吗?从上一节的瓜分狂潮中可以看出,它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正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让列强胆寒了。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
⑴ 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⑵ 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⑶ 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经过:(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材料,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慨。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大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⑵小环境: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西征,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军事势力。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3、收复伊犁:
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
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
4、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发生于1894年9月
⑴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⑵海战经过:由学生自己阅读后,形成感性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甲午海战》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重点应让学生掌握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⑶结果: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图表,说明中日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海军战斗实力是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同仇敌忾,虽伤亡惨重,但舰船损失程度大体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而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可以设问全军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⑴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⑵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结合书上的地图去理解,最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⑶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 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⑵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垂危,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挺身而出。
⑶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⑴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
①运动中心转移原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②发展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
⑵义和团发展表现:义和团战士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地区,尤其是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此处可设问:如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⑴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⑵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⑶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这里可以稍加拓展)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阴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⑶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本课小结】
面对列强侵略,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和列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前者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后者如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结果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列强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究其原因,有列强争夺中国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的因素,使他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知识与能力:
1、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三、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三个子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本节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以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2、在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兼听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战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不同时间抗日的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历史事实;了解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过程。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何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旧教材比较】
以往有六节内容的篇幅,现浓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课,涵盖了日本十四年的侵华史和中国军民十四年的抵抗史,子目录有:1.侵华日军的罪行 2.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3.全民族抗日战争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增加了日本首相提出的“田中奏折”,原来在世界史里提及;
增设—·二八抗战, 原来的老教材已经删除;
列举了国军在华北长城沿线抗战史实,以往没有涉及;
增补了华侨支援抗战史实,过去所忽略;
选取了二战中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等四个史实,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更为透彻,却没有涉及大家所熟悉的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的史实。
充实日本细菌战分布地图,反映了日军研制各种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列入2003年齐齐哈尔遗弃化武事件。
增添了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要,体现看战的艰难卓绝;
增加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图片
【教学设计】
让学生根据课前提示和本节标题,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一场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浩劫和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近邻日本。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去声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滔天罪行,去感受那个时代每一个正义的中国人所流动的沸腾的热血!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日本军事侵略
1、原因:(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看书总结)
第一: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让同学阅读《田中奏折》)
第二:日本为了摆脱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第三: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无暇北顾。
第四:国际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可增加)
2、经过:(由学生看书和地图册后列举)
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⑵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⑶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⑷占领徐州、广州、武汉,使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讨论:日军为什么能侵占中国这么多领土?(《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3、暴行:(同样由学生看书后回答——提醒同学看书中插图)
⑴“南京大屠杀”——准备一段相关的影视短片。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731部队。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可介绍“潘家峪”惨案。
⑷鼓励同学向自己的前辈或其他老人了解日军在当地所犯的罪行;也可从网上列举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
讨论:对日军的这些滔天罪行,你有何感想? (自由讨论)
二、日军的殖民统治(联系初中教材,让学生看书总结)
1、目的: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
2、表现: ⑴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⑵实行殖民统治。
⑶进行经济掠夺。
⑷推行奴化教育。
思考题:你认为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几类罪行?
参考答案:⑴在军事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恶不作。极端表现:屠杀中国百姓(南京大屠杀),蹂躏妇女(慰安妇)。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等等。
⑵在殖民统治过程中:政治上,扶植傀 ( http: / / www.21cnjy.com )儡政权,“以华制华”;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在东北,进行“讨伐”和“治安肃正”;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经济上,在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文化上,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关内外的抗日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2、表现:
⑴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又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⑵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后来又在中共领导下发展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⑶国民党爱国军队:一二八事变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爱德馨等全营殉国;日军进犯长城时,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抵抗;日军进犯察哈尔省时,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二、关外的救亡(由老师简单解释抗日运动与救亡运动的区别,然后由学生看书列举史实)
1、关外人民的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2、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目的、意义
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间、经过、结果、意义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
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⑵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⑶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南京。
2、经过:
⑴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⑵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⑶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
⑴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
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讨论: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反侵略战争。因为: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表现:
⑴淞沪会战:时间、经过、意义
⑵太原会战:时间、平型关大捷
⑶徐州会战:时间、台儿庄大捷
2、结果:
⑴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优势敌人的进攻。
⑵1938年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讨论: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抗战。⑵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抗战路线。⑶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三、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表现:
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⑷百团大战
⑸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四、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张自忠牺牲。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1、背景:⑴太平洋战争爆发;⑵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2、时间:1942年1月
3、意义:(1)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2)中国战场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二、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学生读书后总结)
1、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2、目的: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时间:1945年春,地点:延安
4、内容:⑴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⑶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5、意义: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⑴中共七大召开;⑵德国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欧洲战争结束;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2、时间: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⑶10月25日,台湾光复。
3、意义: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团结、统一,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4、胜利原因:(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⑴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⑵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⑶中共的主导作用;⑷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回答这一问题。)
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2)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日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3)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4)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联合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5)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强入侵
军事侵略
国门洞开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政治侵略
瓜分狂潮
近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侵华日军的罪行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日 本 侵 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