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6: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导入新课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10月8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指出:“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出兵朝鲜的性质、目的以及对取得胜利的信心。随后,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成了50年代前期中国最为流行的口号之一。抗美援朝时,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国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主席的长子。1946年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在美军空袭中英勇牺牲。
人物介绍
毛岸英简历: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长沙;
1930年10月母亲被捕入狱,岸英也进牢房,目睹了母亲
牺牲前的惨烈;
1931年4月起三兄弟流浪上海街头整整五年,其间岸英
做过学徒,捡过垃圾,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和弟弟毛岸青到苏联学习,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共青团并任支部书记;
1946年回到延安去乡村劳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春任工厂党委副书记;
1950年10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1月25日壮烈牺牲。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凡人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超人胸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会认读

móu
shū






chóu chú
踌 躇
àn





彭德怀
马革
ɡé
pénɡ

pénɡ

ruì
sǔn
liàn
juàn

ɡǎo
shū
zūn




móu

duàn

qiān
ɡé
我会写







彭德怀
拟定
参谋
瑞士
损失
锻 炼
眷恋
奔赴
搞好
特殊
尊重
签名
革命
书写指导

liàn
duàn

不是“火”
不是“纟”
不是“钅”
zūn



不要漏写短横。
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横、竖、竖、横
【 】
(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 】
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 】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 】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 】
犹豫不决的样子。
【 】
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
倾注
情不自禁
喃喃
眷恋
踌 躇
慰问
词语理解(根据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 】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在战场上战死。
马革裹尸
chóu chú
初读感知
读课文,想想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忠骨”是什么意思?
忠臣的遗骨
在课文中指的是谁?
毛岸英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由两个部分组成
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吧!
第二部分:毛主席在面对 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 的决定。
第一部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关于 的电报,毛主席看到电报后 。
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
爱子葬于朝鲜
毛岸英在朝鲜牺牲
心情无比悲痛
这两部分的事发生在不同时间
本文主要描写了主要讲了 在 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毛主席惊闻这一噩梦后 的心情和 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凡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
毛岸英
默读课文,请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抗美援朝
悲痛
是否将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
研读第一部分,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见到电报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
这份电报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见到电报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以上是主席的( )、( )和
( )的描写,从中我可以体会到主席
( )的心情。
语言
动作
神态
思念和悲痛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这次怎么会……
心理描写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试着补充。
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
练一练: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主席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毛岸英从小经历坎坷,和父亲聚少离多,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如今年纪轻轻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十分痛苦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读好细致刻画毛主席的相关语句。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