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模拟题(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模拟题(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5 17: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地理模拟试题(六)
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签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贡献较多,水土资源压力加大,水稻种植区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开采量偏高。下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主要特征是
A.向低海拔集中
B.集中在海拔150~200m之间
C.向高海拔集中
D.随机分布在海拔0~500m之间
2.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随海拔变化的
A.耕地面积B.坡向C.光照D.水源
3.东北地区水稻价格往往高于长江流域,其主要原因有
①为一季稻,生长期长 ②机械投入量大
③化肥农药施用量大 ④气温低,育苗费用较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充分发挥极寒地带特色,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漠河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项目总投资1.07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目前基地拥有10%坡道、15%坡道、20%坡道、ABS对开路面跑道、棋盘路、冰雪圆环跑道、越野道、障碍路面等40余种试验道路。据此完成4~6题。
4.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提供多种试验道路的主要目的是\
A.考验驾驶技术B.扩大服务范围
C.测试防滑性能D.应对复杂地质
5.漠河地区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产业基础较好B.专业化程度高
C.测试时段较长D.自然环境独有
6.漠河地区打造寒地试车基地,应首先加强
A.基础设施建设B.广告宣传力度
C.从业人员培训D.价格优惠战略
三江并流区位于印度陆块与扬子陆块紧密挤压地带,"V"形峡谷分布集中,河谷深切,发育了阶地、溶洞等明显的层状地貌。下图为澜沧江河谷层状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区域地壳运动的主要特点最可能是
A.间歇性隆升B.持续隆升
C.间歇性下陷D.持续下陷
8.阶地上溶洞形态差异较大,主要源于
A.沉积物覆盖差异B.岩石性质差异
C.河流凹凸岸差异D.地转偏向力影响
9.青岩山阶地面上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较好,主要原因是
A.距河流近 B.距河流远
C.搬运距离长D.搬运距离短
20世纪90年代,在济南南部有近6万亩(1亩≈666.7平方米)以环境保护、风景观赏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人工纯侧柏林,林区工作人员对树龄30~50年、郁闭度(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0.8~0.9的侧柏林进行了试验性间伐,并统计了5年间的变化情况(下表)。据此完成10~12题。
10.依据表中信息可知,伴随间伐强度的变化
A.有效地改变林木胸径B.使林木高度大幅增加
C.不改变单株材积 D.难以改变单位面积蓄积量
11.该地侧柏林间伐对林下环境的影响最可能是
A.降低林内温度 B.改善林内光照
C.减少植物种类和数量 D.增加林内病虫害
12.林区间伐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树形 B.控制树种结构
C.改善市区环境 D.促进森林更新
下图示意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某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逐时变化。其中方位角0°(360°)代表正南,90°代表正东,180°代表正北,270°代表正西。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太阳高度角10°时太阳朝向
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
14.当该地太阳位于正北方位时,北京日影朝向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15.该日最可能是
A.1月1日B.2月1日C.3月1日D.4月1日o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海、陆加热快慢不均造成的风向昼夜变化显著的风,是沿海地区大气边界层中特有的一种局地中小尺度地形性环流。海风锋指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海风锋附近具有明显的上升气流,在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锋前的上升运动为对流活动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因此海风锋往往与强对流天气联系在一起。下图是某年7月14日海风锋在渤海西岸的活动过程示意图(单位:℃)。
(1)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制海陆风环流,并标注海陆等压面的分布情况。(4分)
(2)说出当日海风锋的持续时间、锋面移动方向并简述发生机制。(6分)
(3)判断图中7月14日天气变化最剧烈的地点、时间段并简述天气变化的成因。(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107°39′E~108°33′E,36°34′N~37°24′N),以石油开采为支柱产业,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吴起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探寻植被恢复规律,生态、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表示意吴起县海拔在1300~1500m,坡度(25°左右)、坡向(阳坡)相近区域,不同年份典型退耕草地、人工山杏林地5种覆被类型下草本植被群落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
(1)简析吴起县地带性草本植被群落的优势物种组成。(4分)
(2)说明草地退耕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点。(6分)
(3)推测吴起县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鳌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中最小的一条河流,总长92.47千米,流域面积为1542平方千米,整个流域人口近200万。入海口处河谷宽1250米,从入海口向上约5千米长度内缩窄到1000米。在河口段与口外滨海段的交接地区,有较大范围的拦门沙,使涌潮更为壮观。鳌江大潮曾与钱塘江大潮、闽江大潮齐名,但近年潮势锐减。下图示意鳌江水道形状及拦门沙、叠浪景观。
(1)指出拦门沙形成的动力条件。(4分)
(2)简述拦门沙在涌潮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3分)
(3)分析鳌江易出现大潮的原因。(5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静海新区素有“津南门户”之称,距天津市区40km,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史家庄一带地热开采潜力巨大。天津是我国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较早的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天津开始大规模地将地热资源应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方面,2011年1月获得“中国温泉之都”荣誉称号。静海区史家庄利用先进的热泵技术,建立高矿化度地热综合利用(包括农业、供暖及医疗矿泉水等)示范基地。源于史家庄的地热流化学成分复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下图为静海区基岩地质图。
(1)指出静海区基岩顶板埋深的分布特点。(4分)
(2)简述在史家庄设立地热开采井位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该地地热开采及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3分)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地理模拟试题(六)参考答案
1.A 2.D 3.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为载体,考查农业生产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题,从图中看,东北地区耕地主要分布于海拔150~200 m之间,水稻种植面积低海拔占比高,高海拔占比低;水稻种植面积呈递变性,并非随机变化。第2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最丰富的地区与水稻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地区并不吻合;坡向对水稻种植面积影响不大;较高海拔处光照更为优越;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依赖地下水,较低海拔处更容易获得水源。第3题,东北地区气温较低,水稻一年一熟,生长期长,品质较好;机械投入量大,可降低生产成本;东北地区耕地质量优于长江流域,气温低,病虫害较少;由于气温低,早期育苗需供暖设备,投入资金较多。
4.B 5.C 6.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漠河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为载体,考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4题,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将车辆测试作为一个产业,从而提供多种试验道路,能为更多类型的车辆提供服务;漠河地处极寒地带,冬半年几乎所有路面均可测试防滑性能;可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但不是主要目的;经过所有试验道路的检测,才能应对复杂路况。第5 题,依据背景信息可知,漠河寒区测试产业是重点推进的项目,起步较晚,无产业基础优势;由于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不高;漠河地理纬度高,冬季漫长,测试时段较长;漠河发展寒区测试产业,地理环境是区位优势,但并非国内外独有。第6题,测试产业属于服务业,基础设施、广告宣传、人员培训、价格都是影响因素。车辆测试基地应位于城市边缘或远郊地带,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7.A 8.B 9.C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澜沧江河谷为载体,考查地质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7题,该区域位于印度陆块与扬子陆块紧密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壳上升,河谷下切,形成一系列层状地貌,说明地壳是间歇性上升。第8题,部分阶地上有溶洞,部分阶地上无溶洞,且溶洞形态、大小差异较大。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主要与岩性、侵蚀时间长短有关,与该地地表沉积物覆盖无关;溶洞出现在河流的同一岸,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凹凸岸无关。第9题,砾石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过程称为磨圆度,搬运距离越长,或经过反复搬运,其磨圆度越高,砾石成分复杂,取决于来源地多样;阶地都是在河流沿岸形成的,与距河流远近关系不大。
10.A 11.B 12.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济南人工林为载体,考查植被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0题,依据表中信息可知,间伐强度越大,树木的胸径改变越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树高变化不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单株材积也呈增加趋势;但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反而减小。第11题,间伐降低林内的郁闭度,改善林内透光条件;增加林内温度;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林内病害,但对虫害影响可能不大。第12题,间伐针对整个林区,对树形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并非主要目的;林区为纯人工侧柏林,用于保护环境和景观欣赏,间伐对树种结构无影响;间伐改善了林区环境,促进森林更新;林区位于济南南部,并非位于市区。
13.B 14.C 15.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太阳高度角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3题,读图可知,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太阳高度角10°时,对应方位角约为45°,根据方位角度数换算,代表的方向是东南。第14题,该地太阳位于正北方位时正值正午时刻,此时北京时间约为15:00,太阳位于北京西南天空,日影朝向东北。第15题,当太阳直射20"38'S时,中山站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图示该日中山站0时太阳高度大于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20°38'S以南;2月1日、3月1日、4月1日太阳直射点均位于20°38'S以北,因此该日最可能是1月1日。
16.(1)绘图如下:(4分)
(2)持续时间:大约12:00~19:00。 移动方向:西北。(2分)发生机制:12:00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陆地吸热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开始显著,此时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锋面;19:00以后,陆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慢慢由海风转化为陆风,海风锋结束。(4分)
(3)地点:青县。 时间段:17:00~19:00~19:00)。(2分) 成因:17:00(或18:00)~19:00随着冷锋向南移动和海风锋向内陆推进,两锋正好在青县相撞;海风锋从海洋移动到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海风锋和冷锋都能降低地面温度,为水汽凝结提供温度条件;海风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冷锋也带来冷空气,导致陆地气团被迫快速抬升,加剧了空气对流运动,促使冰雹、大风天气产生,短时降水达到暴雨量级。(4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海风锋为背景素材,从海陆风环流、海风锋机制、天气变化等角度设问,考查了天气系统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17.(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外界干扰减少,植被恢复,地带性物种逐渐占据优势;甘肃蒿、长芒草等优势物种最终成为主要建群种。(4分)
(2)草地退耕、生态群落恢复过程中,前期由于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多于枯枝落叶等返回土壤的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随着草地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群落逐渐稳定,返回土壤的有机质多于植被生长消耗的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分)
(3)延伸油气产业,实现产业链条“高端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林牧渔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利用丰富的光能、风能进行新能源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4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吴起县水土流失为背景素材,从植被群落、有机质含量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等角度设问,考查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18.(1)河流的搬运、沉积作用;(2分)波浪及潮汐(洋流)的顶托作用。(2分)
(2)阻挡潮流,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阻挡前浪);抬高后浪;后浪赶前浪,形成叠浪。(3分)
(3)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面开阔;有喇叭口状的河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丰富;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流大致同向;夏秋季节台风频繁,加大潮势等。(5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整江水道为背景素材,从拦门沙动力条件、拦门沙作用、出现大潮的原因等角度设问,考查了水体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19.(1)东浅西深;南浅北深。(4分)
(2)紧邻断裂地带,地热资源富集;(2分)地处直辖市,邻近首都,人口稠密,市场潜力大;(2分)开采井位位于郊区,可减轻(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的)地面沉降的危害程度。(2分)
(3)开采设备应使用防腐材料,利用之前必须进行水质处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预防地面沉降。(3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静海区基岩为背景素材,从分布特点、有利条件、注意问题等角度设问,考查了资源开发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