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6.4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6.4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6 08: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七年生物下册 2.6.4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教学设计
课题 2.6.4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增课,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了解新发传染病,并知道如何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防控,了解几种对我危害重大的新发传染病,明确我们要珍爱生命,并从防疫的实践中知道我国是如何展现我们的大国情怀的。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了解如何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防控。 科学思维:知道影响新发传染病的因素 态度责任:知道如何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防控。 生命观念:通过了解几种新发传染病起源和流行特征,明确珍爱生命。
重点 1.了解几种新发传染病起源和流行特征,如何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防控 2.知道影响新发传染病的因素
难点 1.如何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防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感染感染中国12万人的甲型H1N1 介绍:甲型H1N1感染就是一种新发传染病 身边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迅速在全球蔓延,一年多的时间全球就有一亿多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那么新发传染病有什么流行特征?面对新发传染病大范围流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呢?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探究竟 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前面学过的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家人、邻居和相关单位,根据以下要求开展调查,并整理出调查报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1.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哪些新发传染病?其流行特征是什么? 艾滋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病毒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朊毒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寨卡病毒病、猪链球菌病等 2.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相关?请将其分类填写在下表中。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一、新发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 30年来新发生的传染病 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生多种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病毒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朊毒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寨卡病毒病、猪链球菌病等等,这些新发传染病各有其流行特征。 二、几种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及流行特征 几种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及流行特征 传染病起源流行特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同时伴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和乏力,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该病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为2~10天,起病急,传染性强,患者发病后才具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导致的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而病毒核酸检测可能为阳性,潜伏期内也具传染性。新冠肺炎传染性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更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埃博拉出血热(EBHF)由埃博拉病毒(EBV)引发的传染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该病潜伏期为2~21天。可通过接触患者及病畜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视频: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SRAS危害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从2002年11月始,已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至2003年6月9日WHO公布: 全世界有8421例病人,死亡784例,痊愈6280例;我国大陆有5327人患病,死亡349人。 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0亿美元;我国经济损失也高达933亿元人民币,约占2003年GDP0.8%。 视频:新冠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视频:一个新冠肺炎重度患者发病的全过程 视频: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埃博拉出血热的危害 埃博拉出血热于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首次被发现,1976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暴发流行。 西非埃博拉疫情在发现埃博拉病毒近40年的历史中,是感染病例数量、死亡人数及受影响地区范围均为史上规模最大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7月5日,持续一年多的新一轮疫情已造成超过1.12万人死亡。 4.新发传染病特点 1.流行范围广,影响因素多 如莱姆病、军团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呈全球分布; SARS在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 疯牛病在欧洲、北美及日本近30个国家流行; 生物、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可对新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传播途径产生影响;如局限在非洲等地区的西尼罗病毒脑炎和猴痘却在美国出现暴发流行。 2.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 埃博拉出血热、SARS等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西尼罗病毒脑炎可经蚊虫叮咬而传播; O139霍乱主要通过水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如2003年1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一名因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认识。 3.与动物关系密切 野生动物是西尼罗病毒脑炎等病原体的宿主; 莱姆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原体的宿主是鼠类; 猫抓病、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与畜禽有关。 4.病死率高,危害大 埃博拉出血热、军团病、人禽流感等疾病的病死率很高。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三、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1.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 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环境中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如2019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n、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社会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医疗卫生条件、生产和生活条件、人口流动和防疫措施的选择等;主观因素有政府的领导决策、大众的配合意识、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对专染病防控的影响较为复杂。 2.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与流感相比,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结构、传播方式等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病毒生存和传播能力更强。因此,我们必须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做好防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强保障。 在生活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如:不吃野味,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适量运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 要多运动、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拒野味、一米线。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防范境外输入风险,我国在口岸要求出入境人员填写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严格查验健康申报、开展体温筛查、实施医学巡查;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实验室检测排查;对发现的病例、疑似病例等一律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转运到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妥善处置。 此外,为守护国门生物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设立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依法依规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3.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 第一、保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 第二、强化对传染病的认识 第三、强化病原学的研究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 第五、提高国民素质 4.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一、加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和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机制 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减轻突发急性传染病危害 四、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早期预警能力 五、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突发急性传染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 七、做好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物资和技术储备 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预案,坚持依法防控突发急性传染病 九、根据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 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及时反应,采取有力有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疫情发展,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我国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本着公开、透明、科学、负责的态度,最早向世界报告疫情,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了病原微生物——2019新型冠状病毒,及时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关键信息,并在抗疫物资和疫苗方面为各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完成调查任务 根据查阅资料得到 根据调查完成表格 知道什么是新发传染病 了解常见的新发传染病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了解埃博拉出血热(EBHF) 拓展了解 SRAS危害 拓展埃博拉出血热的危害 拓展了解新发传染病特点 知道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 明确从多方面进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拓展了解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 拓展了解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知道面对疫情我国展现的大国担当 指导完成调查 指导查阅资料 介绍什么是新发传染病 介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 介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起源和流行特征 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起源和流行特征 介绍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起源和流行特征 拓展介绍SRAS危害 拓展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的危害 拓展介绍新发传染病特点 介绍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 介绍应从多方面进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拓展介绍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 拓展介绍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读书或查资料知道面对疫情我国展现的大国担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奥密克戎病毒属于传染源 B.注射抗生素可以治疗新冠肺炎 C.德尔塔侵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气促,并迅速发展至呼吸窘迫,下列关于“非典”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非典”病毒属于病原体 B.“非典”病人属于传染源 C.“非典”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D.“非典”病毒不是生物 3.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D ) ①烟草花叶病 ②禽流感 ③肺结核 ④鼠疫 ⑤乙型肝炎 ⑥非典型肺炎 ⑦足癣 A.②③⑥⑦ B.①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 4.2022年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并在党和政府的快速应对下得到有效控制。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属于传染病 B.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传染源,是引起该病的元凶 C.除了接种疫苗,保持膳食的营养平衡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5.截止到今年4月份,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这对预防新冠肺炎,尤其是重症和死亡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关于新冠疫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它的细胞结构比较简单 B.新型冠状病毒和艾滋病都是传染病,一般的握手、交谈、共进晚餐都不会传播 C.接种新冠疫苗来预防新冠肺炎,该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 D.“对已经确诊的患者进行有效隔离”、“接触他人要佩戴口罩”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2.新发传染病各有其流行特。 3.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4.我们必须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做好防控。 对所知识进行总结 归纳所学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