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认识时间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钟面和整时,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认识时间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续进一步学习时、分、秒及相关计算的基础。《解决问题》这一课是通过情境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两幅连续的画面提供了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二个层次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了备选答案,让学生从中选择,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2.使学生学会用排除法推理解决问题。
3.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
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看图说话 问题:你知道一天中做这些事情大约是什么时间吗? 追问: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师:举例说说你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要求: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 预设: 上午7:00红红起床了,8:00背着书包去上学,8:30开始早读,晚上8:30上床睡觉。 预设:按时间先后顺序。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续的学习作准备。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1.提问:观察下图,你知道了什么? 顺势带学生认一认3个钟表时间。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2.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 小组交流,说一说理由。 3.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小结:要判断哪一个时间可能是明明踢球的时间,就要看这段时间是否具有合理性,9:15这个时间既在做完作业之后,又在看木偶剧之前,所以它是明明的踢球时间。 预设1: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后面要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预设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预设3: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预设: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预设1:先理清3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再按时间顺序相对应,确定踢球的时间范围,寻找答案。 预设2: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按时间顺序逐一排除,确定踢球的时间。) 预设:我是将时间和所发生的事件对应起来,再回到主题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观察是思考的前提,学生需要从图中找到有关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准关键所在。 在整个教学中鼓励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小组形式展开探讨,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相互学习,积累经验。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分”,解决问题后要进行结论验证。
师:观看情境图,圈出小红打羽毛球的时间 预设: 小红9:30开始练半小时琴,练完琴在10:00,所以选10:00最合适。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活动时间的长短进行体验。
环节三 巩固练习 练习1:第一关 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练习2:第二关 练习3:第三关 预设:第1个钟时间:3:35;第2个钟时间:5:00;第3个钟时间:4:20。 因为3:35在3:30-4:00之间,所以3:35在练琴;5:00在4:45-5:30之间,所以5:00在玩,4:20在4:10-4:35之间,所以4:20在做作业。 预设:9:00在拨萝卜。 预设: 练习的安排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第1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巩固时间的认识与表示。第2题,目的在于学会整理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推理。第3题,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对于多个时间进行顺序的整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预设:解决选择时间问题时,可以根据分析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某时做什么,或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合理的时间,再确定所选时间。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着制作时间表。 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