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学情分析:
在《认识线段》这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较低,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所以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探究线段的特征,让学生从“直直的”、“两个端点”、“可测量”的角度来感知、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直的、有2个端点、可度量的。
2.学生掌握用尺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想象和操作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两根弯曲的线,请同学们帮帮老师怎样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 预设1:将两根弯曲的线拉直贴在黑板上,比较长短。 预设2:可以将弯曲的线拉直,然后用手中的尺子测量出具体的长度。 通过此热身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对线段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线段 提出问题:把绳子拉紧,仔细看观察原来的绳子和拉紧后的绳子有什么区别? 预设1:拉紧后的绳子是直直的。 预设2 :原来的绳子是弯弯的,无法量出长度,拉紧后的绳子可以量出具体的长度。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绳子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将弯曲的绳子变直,其他同学在座位操作。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1、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2、只捏住绳子的一端,另一端让绳子自然下垂。
师:哪一种方法使绳子更直? 小组讨论 汇报: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这时候的绳子才会更直。
2.探究线段的特征 教师演示并说明:同学们捏住绳子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追问: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预设1:线段有2个端点。 通过实际操作经验,帮助大家建立了对线段的表象认识,也加深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最后一个活动,让大家对线段特征有了更深的一个层次的理解。知道线段与它摆放的位置和方向是没有关系的。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刚的操作,然后分小组讨论:线段有哪些特征? 预设1:线段有2个端点。 预设2:线段直直的。 预设3: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预设4:线段有长有短。
师:这是线段吗?(将线段换个位置摆放) 同桌讨论并汇报。 预设1:这是线段。 预设2:不是线段。 结论:线段与它摆放的位置和方向是没有关系的。
3.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预设1:黑板、桌子、书的边是线段 预设2:手中的直尺、椅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 从身边的书本和直尺来寻找实物中的线段,摸的实在,找的具体。再拓展到一些大的建筑中(出示课件:建筑物),虽然摸不到,但有前一段的铺垫,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线段,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线段。 小结:1、线段是直直的。 2、线段有2个端点,有长有短。 3、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4. 测量线段。 师:同桌合作,尝试量出手中线段的长度。 合作测量并汇报结果。 通过同桌合作,测量线段,感受线段是有长有短的,也巩固了测量的经验,同时运用测量线段为后面的画线段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所以可以量出长度,请同学们说说测量的方法与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量线段时,线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看线段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
5.画线段。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尝试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1、学生试画,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2、展示作品,并交流画法。(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怎么画,只要是直的,都称为 “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教师示范如何画线段,学生总结画法。 预设1: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预设2:从任意一个刻度画起,画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起始刻度加几的刻度处停止。
师:画线段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 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环节三 巩固练习 请你指出哪些是线段。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照这样下去,你能想到什么? 3、画一条 6 厘米长的线段。 4、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通过对应的练习,教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行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练习4以趣味的形式呈现,通过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使学生一方面体会线段 “直的”特点,另一方面为教学“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作了铺垫。
环节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直的,有 2 个端点,有长有短,可以测量出长度。 预设2:量线段时,线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看线段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 预设3: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 0 开始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厘米数。 预设4: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通过总结,让学生回忆线段的特点,加深对线段特点的理解,再一次感受如何量线段、画线段,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
环节五 拓展延伸 探究数线段的方法。 注: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学生借助此动画探究数线段的方法。如需要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探究】数线段练习”。 根据线段的特点,知道两点之间只能画一个线段,进行深入探究数线段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