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食物网中的生物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池塘中所有的 形成了一个群落。
2.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 。
3.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4.看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三条食物链。
②像草这样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 ,消费者有 、 、 等。
③如果大量捕杀鸟类,会产生什么后果?结合食物链说说你的看法。
5.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 。
6.生物连同 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 。
7.任何一条食物链的源头都是 。
8.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一条食物链。
( 树 )→( )→( )→( )
9.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它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10.生态系统由生产者、 、 构成。
11.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会阻断、破坏鱼类的自由迁徙,人们多采用建设 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
二、判断题
13.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售卖。( )
14.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一般模式是: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 )
15.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片草原等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
16.如果食物链断了,就容易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
17.自然界同一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遭到破坏,对其他食物链没有影响。( )
三、单选题
18.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
A.乱砍乱伐 B.保护环境
C.任意放牧 D.捕杀所有的野生生物
19.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灵湖里所有的鱼 B.灵湖里所有的生物 C.一片农田
20.下面哪些活动属于保护生态平衡的做法( )
A.乱喷洒农药 B.过度放牧 C.大量捕捞 D.桑基鱼塘
21.餐馆销售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A.合法 B.违法 C.不道德
2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3.以下是敌对关系的是( )。
A.鳄鱼和鳄鸟 B.熊和鱼 C.鸟和果实
24.我市滇池流域设有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行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渔民假期 B.便于发展旅游业 C.保护渔业资源
25.以下书写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青草←野兔←狼 B.青草→羊→狼 C.蚜虫→瓢虫→食虫鸟
26.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短时间内草会( )
A.减少 B.增加
C.既不减少也不增加 D.无法确定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蕴含的科学知识是( ) 。
A.一个生态系统 B.一张食物网 C.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28.人类( )的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
A.给庄稼打农药 B.植树造林 C.大量养猪养鸡
29.在“绿豆苗→蚜虫→瓢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瓢虫消失,可能会发生( )。
A.蚜虫数量减少 B.青蛙数量减少 C.绿豆苗数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30.默然设计制作一个封闭的生态瓶模拟某个湖泊生态系统。该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
(1)根据湖泊中生物的食物关系,写出这个封闭生态瓶的食物链:
(2)若湖泊中的小鱼短时间内被渔民捞殆尽,由此可以推测,一段时间后小虾的数量可能会 。
(3)默然对该封闭生态瓶的制作进行评价,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
A.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的数量 C.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
(4)请你对默然的设计图提出两条改进建议。
31.科学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科学问题。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慢慢地它们纷纷长出了两条后腿。当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的时候,就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又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尾巴又逐渐变短了。他们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小蝌蚪出生的方式是 (选填“卵生”或“胎生”);
(2)一只小蝌蚪的成长经历“ →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变态发育;
(3)“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青蛙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这样对青蛙有 作用;
(4)“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但池塘中的水蛇又会吃青蛙。那么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青蛙属于 (选填“生产者”或“消费者”)。
认真看图分析,请完成答问题:
32.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草 B.兔 C.鼠
33.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
A.鼠和狐 B.兔和狐 C.鼠和兔
34.该食物网有多少条食物链( )
A.3 B.4 C.5
35.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共有多少种( )
A.2 B.3 C.4
36.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增加,因为狐和鹰之间是( )
A.相互依赖关系 B.吃与被吃关系 C.竞争关系
37.最近在我国云南境内,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北上,长途跋涉500多公里,到达昆明附近。很久以来都没有亚洲象向北深入这么远了,为什么这群大象会一路向北呢?龙龙和华华搜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一:“西双版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勐腊、尚勇、勐仑、勐养、曼稿S个互不相连的片区组成,总面积约24.12万公顷,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面积的12.7%,是以保护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026%,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28.64)列入保护的植物有57种(占全国2.448)、其中尤以野生亚洲象。望天树、材移等最为著名。近年来,野生亚测象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146头增长到现在的300头左右。
——引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窗口》
材料二:“亚洲象”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它们喜欢栖息在气温较高、空气湿润、靠近水源、植被生长茂盛的热带地区,一般为海拔1000 米以下长有刺竹林或阔叶林的缓坡、沟谷、草地或河边,常常是大树遮天蔽日,直入云宵,各种中、下层植物盘根错节,千姿百态。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包括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中国境内目前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它的食量大得惊人,每天要吃大约100千克的新鲜植物,因此在野外需要占据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活动或取食的领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野象频繁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甚至热闹的集市。它们取食水稻、玉米等作物,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亚洲象喜群居,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象群领头者为成年雌象,其他成员按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排列秩序,不幸受伤的个体常常被伙伴们夹在中间,一起前进。领头象在群体中的作用最大,由它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路线、时间安排、觅食场所、休息地点等日常活动,也承担着保卫群体的重要责任。
——引自《北京科普之光》
(1)你觉得大象一路向北的原因可能是: 。
(2)你猜测的依据是: 。
(3)大象在北迁的过程中,经过许多人类聚居地,请你列举至少一条人象交往的有效措施。
答 案
1.生物 2.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3.生态群落
4.草→兔子→狐狸 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草→鼠→猫头鹰;生产者 狐狸;猫头鹰;兔子;会发生虫灾、发生鼠灾等
5.食物链;生态系统 6.环境;生态平衡 7.植物 8.蝉 螳螂 黄雀 9.自然保护区
10.消费者;分解者 11.鱼道 12.生产者 13.(1)错误 14.(1)正确 15.(1)正确
16.(1)正确 17.(1)错误 18.B 19.B 20.D 21.B 22.C 23.B 24.C
25.B 26.A 27.C 28.A 29.B
30.(1)藻类植物→ 剑水蚤→小虾→小鱼 (2)增多 (3)B (4)1将生态瓶放在光源下面。
2将生态瓶的开口打开大一点。
(回答合理即可)
31.(1)卵生 (2)卵;属于 (3)保护 (4)消费者 32.A 33.C 34.C 35.B 36.C
37.(1)食物供给不足
(2)大象食量大得惊人,每天要吃大约100千克的新鲜植物,因此在野外需要占据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活动或取食的领城。
(3)不人为干扰大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