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5 20: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学者许倬云认为:“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这意在说明,欧洲文化( )
A.形成的原因 B.领先于世界 C.形成与发展 D.多元化发展
2.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早期的戏剧主要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逐渐增多。这一变化说明
A.民主政治推动文学发展 B.宗教信仰失去主导地位 C.人文思想影响戏剧创作 D.戏剧创作满足民众要求
3.某学者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把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儿人情味,少一点儿神圣性;多一点儿尘世色彩,少一点儿天国气味。这就是人文主,义的基本宗旨。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这一宗旨。”他们发动的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4.伯利克里在为悼念与斯巴达人的战斗而牺牲的雅典士兵的悼词中称:“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这反映了
A.雅典人对民主政治的自信 B.雅典公民的爱国情怀高涨
C.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D.雅典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5.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6.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下列哪一史学成果有力证实了大部分的史书记载的真实性?
A.发现《汉穆拉比法典》
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
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
7.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A.经济衰退 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 D.民族灭亡
8.布赖斯勋爵在评价《十二铜表法》时说:“不存在任何法学问题它没有涉及;罕有一个政治科学的角落,它的光芒未曾照临。”布赖斯勋爵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十二铜表法》
A.调和社会矛盾,维系了帝国统治 B.涉及领域众多,贵族权力受限
C.条文明晰,公民权益得到了保护 D.重塑罗马政治秩序,影响深远
9.薄伽丘通过小说歌颂现实生活,反对等级观念;马丁 路德宣扬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抨击专制制度。这反映出
A.反封建斗争形式多样 B.人文主义深入发展
C.反封建内容发生了变化 D.思想解放的曲折历程
10.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11.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被赋予与人类相类似的属性-具有人的体魄,具有人的弱点和需求”。这反映了古希腊
A.追求物质生活 B.倡导禁欲主义 C.崇尚人文精神 D.宗教观念淡薄
12.如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两则条款。这些条款( )
条款 内容
第23条 如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劫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
第24条 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明那。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说明巴比伦王国的治安较乱
C.表明当时法律制度的完善 D.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
13.图1、图2、图3可用来说明( )
图1 苏美尔人的壁画 图2 古埃及建筑 图3 古代阿拉伯建筑
A.亚非文化的统一性 B.农牧文明的交融性
C.各国重视文化传承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4.“就现代眼光来看,这部法典(以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文献)有许多地方是不伦不类的……例如,有些条文非常的进步,有些条文又非常野蛮——进步的,如精密的审判程序;野蛮的,如采用复仇法。”材料评价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习惯法 D.万民法
15.公元前6世纪,某一民族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该民族是
A.罗马人 B.希腊人 C.波斯人 D.苏美尔人
16.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共同点的是( )
A.神道发展 B.学习中国隋唐文化
C.形成特殊的武士阶层 D.长期实行锁国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以来,婚丧嫁娶是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得教会的许可。下图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
请以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中庄园管理、城市自治、教会管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几个方面为主题,续写或创缩故事(要求:体现相关知识点,故事完整,字数不少于200字。)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的社会。春秋时期,礼乐文化是贵族阶级的象征,是维系贵族社会的纽带,是贵族所必须掌握的文化。遵守礼乐制度作为一种修养,早已浸透在贵族的血液中,且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先秦时期的官学教育是当时贵族社会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贵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接受教育,“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春秋时期的贵族,把国家社稷看得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认为苟活于世则为人所不齿,“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大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春秋时期的贵族有着高贵的身份,蕴涵着高贵的气质,勤于政务,淡泊名利,坚持以“礼”为行事准则,他们外表文雅、讲究礼乐、重视教育,成为人们笔下的君子典范。
——摘编自张文燕《从<礼记〉中看春秋的贵族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的公民精神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促进了西方民主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在古希腊,公民意味着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政治共同体(城邦)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希腊人崇尚民主,认为人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众人之见比一人之见要好,由于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公民们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他们不臣服于任何外在的权威,只服从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在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中,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表现为公民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的确立,他们在尊重城邦的前提下共享自由、平等与公正。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公共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生活的公共体,同时也是实现超越自我的道德的共同体。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对提升当前公民素养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D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C
16.B
17.示例:杰克和妻子在教士的主持下离婚后,独自一人到城市闯荡。凭借灵活的头脑得到大商人的器重,不久进入了商业行会,在行会中负责管理手工业者。
一次一名匠师找到他举报学徒逃走,违反了行会章程,向学徒索要赔偿。杰克意外发现,学徒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原来儿子与母亲本生活在乡下庄园中,但由于灾害减产,他们无力承担庄园主仍征收的过高地租,母亲被庄园法庭审判获刑。儿子不得以到城市谋生成为了一名羊毛织工学徒,因为遭到匠师的虐待而逃跑。匠师得知学徒是杰克的儿子自知有错在先,撤回了赔偿诉求。
杰克为妻子缴纳了地租,最终他们在教会教士的主持下复婚,破镜重圆。
18.(1)内涵:春秋贵族精神——崇尚礼乐规制重视自身教育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答出两点即可)古希腊公民精神——维护公共政治崇尚民主自由重视集体主义。
(2)启示:公民应遵守公共秩序应提升受教育水平应塑造强烈的家国担当意识应发挥自身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