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5 20: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基础训练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这说明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解决世界上一切争端
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一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会议顺利进行
B.切实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外交模式
C.推行“一边倒”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共中央的贺电称,这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B.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C.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使我国可以争夺世界霸权
5.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该外交方针旨在( )
A.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 B.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联合第三世界反对冷战 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6.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至“四五”计划目标的关键词统计情况。该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项目 关键词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工业计划每年速长15.5%;集中力量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英赶美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重点抓粮食、钢铁等生产建设;完成工业化,将15年的超英赶美战路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实现“四个现代化”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狠抓战备,建设大三线,后调整为建设内地战略后方;以农业为基础
A.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
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
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7.“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为此周恩来总理提出了(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8.下表为“一五计划”期间150项实际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部分),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优先发展东北地区 B.有助均衡工业布局
C.重点在北京周边省份 D.优先发展重工业
9.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贡献。”这次会议应为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1954年6月28日,周恩来应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对缅甸进行访问。双方会谈后,中缅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确认它“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其中“它”应该是
A.独立自主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11.“这个会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是老百姓的代表说话的地方。我们老百姓能够选出政府来,替我们自己办事,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一百多年来奋斗流血所要争取的目标。这个目标现在达到了!”这段话反映了我国的(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政府的成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劳模马万水简介,由此可以看出( )
马万水小组顽强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开凿工艺史上的奇迹。1954年,他们开凿1080平峒时,松散的沙石岩层使他们难以前进,他们创造了“超前支架密集棚子开口法”;开凿1850平峒时,遇到了“流沙大断层”,他们又创造了“打撞楔法"深坑作业法”等。
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
13.毛泽东说:“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毛泽东最早发表这一言论可能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14.下列历史事件与如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①处最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⑤处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②处召开了第一届政协会议 D.③④处开设第一批经济特区
15.《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如“迪化”改为“乌鲁木齐”,“镇西”改为“巴里坤”等。有的少数民族称谓虽然没有侮辱性的含义,也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更改。这可以印证
A.新疆地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历史悠久
C.新中国推行的基本民族政策
D.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
17.学思之窗2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结合这一材料,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1.C2.A3.A4.A5.A6.D7.B8.B9.C10.B11.D12.A13.B14.B15.C
16.(1)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
地位: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3)背景: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潮流;邓小平
理论的指导;文革结束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17.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建设过程比较顺利的时候,广大党员、人民群众锐意进取,斗志昂扬。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和国际上遭到帝国主义严密封锁时,党及时地把情况告诉人民,公开进行自我批评,努力调整政策、纠正错误。正因为如此,尽管出现那么严重的困难,人民却仍然团结在党的周围,把战胜困难、争取经济好转的希望寄托在党的领导上。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奋发图强的创业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欣欣向荣的年代。这种时代性的社会风尚和思想氛围,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这种精神风貌是我们今天特别应当继承发扬的民族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