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5 21: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训练
1.下表是1791--1860年美国的棉花产量。
年份 美国棉花产量(百万包) 世界棉花产量(百万包) 美占世界棉花产量的份额 棉花实价(1820年为100)
1791 2 469 >1% 191
1811 67 556 12% 78
1831 322 820 39% 53
1851 1120 1482 76% 46
1860 1536 2500 61% 48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采棉机械化推动美国棉花产量提高 B.棉花种植业发展缓和了美国南北矛盾
C.世界棉花产量与实价成反比例关系 D.19世纪中叶美国成为最大棉花生产国
2.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和中华文化等影响,大胆采用宽松样式设计的女装奠定了二战后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这种女装
A.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B.凸显了西欧文化的衰落
C.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 D.体现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3.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B.使得传统家庭日益稳固
C.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4.英国学者在《剑桥欧洲经济史》中指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下列各项,反映出“这个时期”新变化的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C.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5.19世纪中叶,德国两位年轻的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该纲领
①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②创立了伟大的剩余价值学说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激化
C.工人生活水平整体上没有得到改善 D.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7.如图所示为某一年全球跨国投资的分布。据此推测,该年份最有可能是
A.1770年 B.1914年 C.1929年 D.1947年
8.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争论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据此可知,殖民扩张过程中
A.对黑奴贸易愈加重视 B.德国逐渐成为新兴殖民霸主
C.列强之间的冲突加剧 D.主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9.《剑桥欧洲经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世纪后半期)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经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10.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的流行,使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原因
A.工业革命的扩展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扶植私人企业
11.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自治传统的发展与延续 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 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12.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请回答: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13.19世纪50年代,由于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变成了一条臭河,进而引发了霍乱、疟疾等传染病,导致数以万计人口死亡。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推广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化学工业的发展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4.“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用水问题 B.市场问题 C.交通问题 D.动力问题
15.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毛泽东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他认为,在经济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发起技术革命,即采用先进的机器,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
——郜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技术革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常常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并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巨大动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速度的加快,文化尤其是现代科技在现代化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
——朱彦振《世界历史眼光中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
(2)以近代英国崛起为例,阐释材料二中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疫病暴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来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元帝诏令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永元年间,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东汉安帝元初年间,会稽大疫,政府“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疫情严重,患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
——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英国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活动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分析英国乃至全球出现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D3.A4.A5.B6.D7.B8.C9.C10.D11.B12.B13.B14.D15.B
16.(1)背景:建国初我国科技水平落后;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五”计划全面展开;苏联的大力援助;独立自主的原则影响。
(2)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因其地缘优势成为海盗国家;英国国教改革促进了英国民族观念的进步;文艺复兴在英国的蔓延,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打击了中世纪宗教神学,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科学基础,也给资产阶级提供了理性规划政治蓝图的思想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英国最终成为第一个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前提。
(3)现代化有规律可循;现代化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现代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17.(1)特点:注重稳定人心;救助范围广、形式多样;创设专门性救助机构(实施隔离防治);以政府救助为主;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2)举措:政府干预建立国家防疫体系(或立法并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开展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实行免费疫苗接种。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