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世界
近代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
导入新课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
欧洲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
对,佛罗伦萨工商业的发展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沃土。那么,当时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兴起的?有何影响?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单元预览 时空坐标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启蒙运动
四大事件:
一个主题:人文主义
五大意义:
促进思想解放
推动科技发展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推动政治革命的发生及政治制度的建立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及扩展到欧洲各地(人文主义的兴起)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的成熟)
1、时空观念:理清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体现的纵向线索,认识西方人文精神走向纵深的历史趋势。
2、史料实证:结合史料,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主要表现和相关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把握近代以来欧洲思想解放、科学兴起的重要意义。
3、历史解释:解读文艺复兴的本质内涵、马丁·路德与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出的主要主张的实质; 理解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在联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4、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
5、家国情怀:通过中西对比,认识到人文主义精神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建立心系国家的责任意识,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提升自身文化自信。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认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
发现人—文艺复兴——核心素养落实
1、为何复兴?——历史背景:
史料实证
思考:文艺复兴得以在意大利地区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材料1: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需求财富
文化积淀
材料2: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和东方汲取的文化养料
一、文艺复兴
材料:文艺复兴运动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促成这一传播的一个因素是加快了图书的发行和思想的交流的印刷机。——《全球通史》
发现人—文艺复兴——核心素养落实
中坚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技术传播
技术条件:印刷术、造纸术传入欧洲
人才优势
1、为何复兴?——历史背景:
一、文艺复兴
2、何为复兴?——“再生”之义
思考:请对比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分析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
①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鼓励冒险进取。
人文主义
发现人—文艺复兴——核心素养落实
历史解释
一、文艺复兴
发现人—文艺复兴——核心素养落实
3、谁来复兴?——成就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4世纪 文学三杰
15世纪 美术三杰
16世纪 文学、艺术、科学
思考:请结合教材补全文艺复兴的成就表,并赏析部分作品的重要思想。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创世纪》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哈姆雷特》、《李尔王》
自主梳理
走进大师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1265-1321) 彼特拉克(1304-1374) 薄伽丘(1313-1375)
人物介绍
但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人文主义之父”。作品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
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但丁对地狱中的教皇尼古拉三世说: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这些贪得无厌的人,竟然拿上帝的物品去倒换金银 …教皇尼古拉三世是如此的贪婪成性,死后双脚将被火烧,从脚跟慢慢烧到脚尖。——《神曲·地狱篇》
追求现世的幸福
但丁 Dante
“文艺复兴的先驱”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誉为“人曲”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女性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说:“爸爸,( ? )”——薄伽丘《十日谈》
宣扬人性的自由,歌颂自然的人性。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走进大师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达 芬奇(1452-1519)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拉斐尔(1483-1520)
美术三杰
人物介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是位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科学家。
艺术创作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的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画圣”拉斐尔
“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蒙娜丽莎的微笑》
作品赏析
《圣母像》
《大卫》
目光坚毅
人的意志
青筋暴起
人的力量
躯体完美
人的美感
善良和蔼
温柔典雅
人性光辉
神秘的笑
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提倡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赏析
发现人—文艺复兴——核心素养落实
一、文艺复兴
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
科学: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推动近代科学兴起;
消极影响: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利已主义盛行;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有什么影响?
史料实证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人)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
——王军、徐秀云:《意大利文学史》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他们反对的是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以及教会的贪腐现象。
文艺复兴反对宗教信仰吗?
在哪里最严重呢?
一、文艺复兴
发现人—文艺复兴——核心素养落实
材料: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文化: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1、改革历史背景
材料: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2)政治: 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激化社会矛盾。
材料:“钱币落入箱底响叮当,灵魂脱离炼狱升天堂”。
——教士约翰·特策尔
(4)经济(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冲破教会神权统治的阻碍
(3)导火索(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
思考:据材料概括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
根据所学,这些是根本原因吗?
二、宗教改革
追寻因信称义—宗教改革——核心素养落实
史料实证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上帝
教皇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间接对话得救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实质: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
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追寻因信称义—宗教改革——核心素养落实
2、思想主张
二、宗教改革
思考:天主教会和马丁·路德的主张有何不同?
问题探究
材料: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英国王后—来自西班牙的公主凯瑟琳生不出皇子,亨利八世要与她离婚。教皇听闻此事大怒,他宣布将亨利八世逐出教廷。而亨利八世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也立即宣布英国议会脱离罗马教廷。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亨利八世和他的皇后们》
3、历史影响
民族语言的确立,加强民族认同感
民族教会的建立,教随国定,强化王权
否定教会权威
追寻因信称义—宗教改革——核心素养落实
二、宗教改革
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思考: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实质是什么?
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文化: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政治: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认识“自然”—科学革命——核心素养落实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背景
时间
成就 天文学 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物理学 英国科学家 牛顿
其他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6——17世纪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发现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
近代物理学
思考:科学家们的思维有何特点?研究方式?科学革命有什么影响?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神学体系和意识形态
vs
布鲁诺“异教徒”
因坚定维护“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宣称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
伽利略“终身监禁”
因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被判处终身监禁。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因阐述“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
科学与神学的斗争
认识“自然”—科学革命——核心素养落实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坚定“理性”—启蒙运动——核心素养落实
四、启蒙运动
文化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根本原因: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历史背景
18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天国的上帝和人间的皇帝是栓在人类脖子上的两道绳索,不解开其中的一道,就解不开另一道。——狄德罗
史料实证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反杜林论》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②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2、何为“启蒙”?
思考:请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及其含义。
①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启”即打破,“蒙”即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四、启蒙运动
坚定“理性”—启蒙运动——核心素养落实
历史解释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共同点
伏尔泰
卢梭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自由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便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当掌权者违背公意侵害主权者的权利……主权者有权采取包括革命在内的各种方式推翻政府。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3、代表人物、主张
四、启蒙运动
坚定“理性”—启蒙运动——核心素养落实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和直接民主制
公民取代臣民
法治取代人治
思考:请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并找出其思想的内在联系?
①反对君主专制②建立民主政治
自主梳理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休谟 (英) 休谟三原则:财产的稳定占有、经过同意的转移和遵守承诺
亚当·斯密 (英)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3、代表人物、主张
四、启蒙运动
坚定“理性”—启蒙运动——核心素养落实
现代经济学之父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自主梳理
四、启蒙运动
坚定“理性”—启蒙运动——核心素养落实
思考:据材料分析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2: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材料1: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孙中山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学习聚焦】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学世界观)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否定罗马教皇、教会的权威)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四、启蒙运动
坚定“理性”—启蒙运动——核心素养落实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封建+教会
阻 碍
束缚思想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世纪
19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
信仰自由
反对神权
解放思想突破束缚
理性主义反对封建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提供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