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氓》课时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文言基础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愿,请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C.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过失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自我祖尔,三岁食贫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凤兴夜寐,靡有朝矣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①氓之萤萤,抱布贸丝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按照内容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氓:古代对普通百姓的称谓,此外还有布衣、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庶、黎元等。
C.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根据龟甲上灼开的裂纹推测行事的吉凶。
D.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2)《诗经·氓》中“ , ”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 。
(4)《诗经·氓》中,以“桑”比喻女子青春年华,以叶子新鲜润泽类比女主人公年轻时候漂亮可人的句子是: , 。
(5)《诗经·氓》中,以“ ,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6)从《诗经·氓》最后一节中的“ , ”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7)《诗经·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8)《诗经·氓》中,“ ”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 ”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9)在《诗经·氓》中,男子为了接近女子,找了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 ”;诗中用桑叶零时“ ”的景象起兴作比,写女主人公年华逝去,容颜憔悴。
第二部分:阅读提升练习
(一)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氓》,完成6-7题。
6、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第三节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7、诗中有两处非常明显的比兴句,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蕡: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④蓁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蕡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B.此诗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C.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D.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9、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而来,我的心幕上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荇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当夏日淡黄的荇莱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
10、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B.“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C.“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
D.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
11、“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一句中,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2、文中画横线句“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表达直白,缺乏想象力,请加以修改。要求: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一般人都会认为,___(1)_____。这是个错觉。我国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被后人所加。历史地看,诗并非从来就有题,___(2)_____。在诗歌史上,对无题诗的学术评价很高。清代乔亿《剑溪说诗》卷下说;“论诗当论题,魏晋以前,先有诗,后有题,为情造文也;宋齐以后,先有题,后有诗,___(3)____。诗之真伪,并见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把诗题之有无与先后说成是“诗之真伪”之区别,未免极端;以之论证诗歌创作之每况愈下的趋势,当然也不足取,但两位前贤都把题之先后作为古今诗歌演变的一大关键,则是相当有艺术眼光的。
1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是被后人所加的。
在最早的我国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为后人所加。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是被后人加上去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被后人所加。
1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第四部分:微写作
15、按要求写作。
《氓》这首诗以女子被弃离开夫家而结束,但女主人公的人生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么,女主人公离开夫家之后将会有怎样的命运?请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想象,续写女主人公离家之后的生活。
要求:符合人物特点,符合时代特征,200字左右。
第1.1课《氓》课时同步练习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6 8 10 13
答案
非选择题
第5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第7题:
比兴句:
作用:
第9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4题:
(1) (2) (3)
第15题:
200字
第1.1课《氓》课时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C(耽:沉溺)
2、D(A项,“贫”为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B项,“二三”为数词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C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B(A项,①就,表承接;②动词,到达。B项,①②都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连词,来;②介词,把。D项,①动词,说话;②助词,不译。)
4、A(“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5、(1)凤兴夜寐,靡有朝矣;(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5)信誓旦旦,不思其反;(6)总角之宴,言笑晏;(7)士也罔极,二三其德;(8)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9)抱布贸丝 其黄而陨
6、D(“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错,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7、两处比兴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噬鸠兮,无食桑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结构上的作用: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8、B(“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
9、①以“桃之天天”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10、A(A与文段中的破折号均标示解释说明。B.标示插入语;C.标示话题的转换。D.标示总结上文。)
11、①“蚕食”本意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②用在句中,能更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情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因思念女子而失眠。“蚕食”, 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此处使用“蚕食”能化抽象为形象,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情形。
12、女子的笑容如一朵荷花盛开在斯人的心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生动、形象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本体是女子的笑容,然后要确定喻体,可以把女子的笑容比喻为一朵花、一幅画、一首诗等,最后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转换“吸引着斯人”。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的衔接,如果喻体是“花”,可用“盛开”“绽放”等词语;如果喻体是“画”,可用“印”等词语;如果喻体是“诗”,可用“写”等词语。
13、C(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半途易辙,二是句式杂糅)
14、①诗都有标题;②无题也是我们诗歌的传统;③为文造情也
15、略。第1.1课《氓》课时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文言基础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愿,请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C.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过失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自我祖尔,三岁食贫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凤兴夜寐,靡有朝矣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①氓之萤萤,抱布贸丝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按照内容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氓:古代对普通百姓的称谓,此外还有布衣、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庶、黎元等。
C.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根据龟甲上灼开的裂纹推测行事的吉凶。
D.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2)《诗经·氓》中“ , ”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 。
(4)《诗经·氓》中,以“桑”比喻女子青春年华,以叶子新鲜润泽类比女主人公年轻时候漂亮可人的句子是: , 。
(5)《诗经·氓》中,以“ ,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6)从《诗经·氓》最后一节中的“ , ”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7)《诗经·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8)《诗经·氓》中,“ ”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 ”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9)在《诗经·氓》中,男子为了接近女子,找了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 ”;诗中用桑叶零时“ ”的景象起兴作比,写女主人公年华逝去,容颜憔悴。
第二部分:阅读提升练习
(一)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氓》,完成6-7题。
6、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第三节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7、诗中有两处非常明显的比兴句,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蕡: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④蓁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蕡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B.此诗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C.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D.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9、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而来,我的心幕上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荇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当夏日淡黄的荇莱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
10、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B.“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C.“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
D.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
11、“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一句中,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2、文中画横线句“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表达直白,缺乏想象力,请加以修改。要求: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一般人都会认为,___(1)_____。这是个错觉。我国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被后人所加。历史地看,诗并非从来就有题,___(2)_____。在诗歌史上,对无题诗的学术评价很高。清代乔亿《剑溪说诗》卷下说;“论诗当论题,魏晋以前,先有诗,后有题,为情造文也;宋齐以后,先有题,后有诗,___(3)____。诗之真伪,并见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把诗题之有无与先后说成是“诗之真伪”之区别,未免极端;以之论证诗歌创作之每况愈下的趋势,当然也不足取,但两位前贤都把题之先后作为古今诗歌演变的一大关键,则是相当有艺术眼光的。
1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是被后人所加的。
在最早的我国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为后人所加。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是被后人加上去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被后人所加。
1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第四部分:微写作
15、按要求写作。
《氓》这首诗以女子被弃离开夫家而结束,但女主人公的人生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么,女主人公离开夫家之后将会有怎样的命运?请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想象,续写女主人公离家之后的生活。
要求:符合人物特点,符合时代特征,200字左右。
第1.1课《氓》课时同步练习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6 8 10 13
答案
非选择题
第5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第7题:
比兴句:
作用:
第9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4题:
(1) (2) (3)
第15题:
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