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9.1《陈情表》
1.(2022秋·青海海南·高二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ó)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ò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ě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ěi)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祚薄”的“祚”应读zuò;“茕茕孑立”的“茕”应读qióng。
B.“洗马”的“洗”应读xiǎn。
C.“期功”的“期”应读jī。
故选D。
2.(2022春·天津西青·高二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皇天厚土,实所共鉴。
B.外无期功强进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D.臣以险畔,夙遭悯凶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常用形近字的能力。
A.“皇天厚土”的“厚”应写作“后”。后土:古代称地。句意: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
B.“强进”的“进”应写作“近”,亲近的意思。句意: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D.“险畔”的“畔”应写作“衅”,祸患的意思。句意:我因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
故选C。
3.(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诗文中,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一句是( )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周 《逍遥游》)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中句子的含义和手法的能力。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句意为: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没有用典。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句意为: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用典。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
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意为: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没有用典。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句意为: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飞到南方了。没有用典。
故选B。
(2022秋·陕西榆林·高二绥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陈情表》,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5.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7.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
B.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但以刘日薄西山 报养刘之日短也
8.下列句子中的“见”字,与例句中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A.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9.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猥以微贱 ②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特下”、“切峻”、“责臣”、“催臣”、“逼迫”、“临门”、“急于星火”,这一连串动作情势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晋武帝征召的心切,州郡长官执行命令的坚决。
B.“臣欲奉诏奔驰”一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恨不能立即奔赴京都,上任就职,以效忠武帝的焦急心情。同时,作者这样写是想让武帝知道自己确实想有所作为,以不负武帝的一番器重之心和眷爱之情。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忠心令人叹服。
C.“则刘病日笃”一句,用“则”字一转,再次摆出自己的困难。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
【答案】4.C 5.C 6.B 7.C 8.D 9.D 10.D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连词,因为。句意: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
A.介词,用。句意:我用表一一呈报。
B.介词,用。句意: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C.连词,因为。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
D.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来奏报陛下。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委婉讳饰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①句意:慈爱的父亲离开我,讳称父亲去世。
②句意: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讳称母亲改嫁。
③句意:我凭借卑贱低微的身份。是谦称。
④句意: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是直接表达。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和第三段“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可知,本文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提出不愿奉诏的意思,并未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错误,文中并未说君王收回成命的结果,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第一个“拜”,授予官职;第二个“拜”,跪拜。句意:授予我郎中的官职/恭敬地跪拜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B.第一个“矜”,怜悯;第二个“矜”,看重、推崇、夸耀。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不顾惜名声节操。
C.两个“废”都是“停止”的意思。句意: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D.第一个“日”,太阳;第二个“日”,时间。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就像太阳靠近西山一样,寿命即将终了/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A.介词,被。句意: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B.介词,被。句意: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C.动词,看见。句意: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亲眼目睹明白知晓的。
D.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你既然如此记挂我,希望你不久到来。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第一个“终”,又;第二个“终”,终了、结束。句意:既没有伯伯叔叔,又没有兄弟/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B.第一个“苟”,姑且;第二个“苟”,如果。句意: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C.第一个“险”,坎坷;第二个“险”,危险的地方。句意: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危险遥远的地方,那么到达的人就少。
D.两个“猥”都是“辱”的意思。句意: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错误。应该:“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进”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退”的困难。
故选D。
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希图宦达,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被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跪拜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2022春·广东珠海·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狠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
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
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
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1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
A.忠孝难全,进退两难。李密《陈情表》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的难处,婉拒皇帝的征召。
B.年少为官,颇有辩才。李密年少即在蜀汉做郎官,常出使吴国,口才很好,被人称赞。
C.士之有名,知识广博。李密细致解说历史人物和文献知识,妥帖合理,深得皇帝肯定。
D.怀才不遇,牢骚失官。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能回朝内做官而不能,因怨言被罢官免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5.根据两个文本,分析和概括李密的“孝”体现在哪些万面。
【答案】11.C 12.B 13.C 14.(1)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5.(1)祖母患病,李密涕泣侧息;(2)李密亲尝饮食汤药,之后才让祖母饮用;(2)婉拒朝廷征召,不离祖母左右。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祖母刘氏一患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
“刘氏有疾”主谓宾俱全,“疾”是“有”的宾语,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BD;
“未尝”意思是“未曾”,副词,修饰“解衣”,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征,……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错误,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李密细致解说历史人物和文献知识,妥帖合理,深得皇帝肯定”错误,由选文(二)“司空张华问之曰:……华善之”可知,是得到司空张华的肯定。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奔驰”,奔走效劳;“日”,一天比一天;“笃”,严重;“私情”,内心情感;“告诉”,报告申诉;“不许”,被动句,不被允许。
(2)“白”,禀告;“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弗之劾”,宾语前置,没有弹劾他。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两篇文本中找到李密“孝”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进行概括。
由“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可知,当祖母刘氏患病在床的时候,李密就哭泣,并且伺候在侧,衣不解带;
由“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可知,祖母的饮食汤药,李密一定要先尝然后再进给祖母;
由“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可知,李密因为祖母年长无人奉养,婉拒晋武帝的征召,在家尽孝。
参考译文:
(一)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就呈上《陈情表》,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
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16.(2022秋·北京海淀·高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突出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达了无限感激之情。
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
C.李密用迂回曲折的语言,申述自己未敢违逆君命,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双全的矛盾心情。
D.李密追述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希图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错,本段连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紧迫的情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故选B。
(2022春·广东深圳·高一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其_________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重在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富且贵,如果缺乏自我_________,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地位不保。( ① ),则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 ② ),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 事必躬亲 临深履薄 控制力
B.针对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控制力
C.针对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约束力
D.面对 身体力行 临深履薄 约束力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19.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答案】17.C 18.D 19.①对普通百姓来说 ②地位越高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面对:当面对着(人);面前对着(问题、形势等)。针对:对准。语句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群体,孝道有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应用“针对”。
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由前文的“以自己”可知,应用“身体力行”。
临深履薄: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提心吊胆。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语境没有“提心吊胆”的意思,应用“谨言慎行”。
约束力: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能力。控制力: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的能力。根据语境,诸侯位高权重,应强调对自我的约束,选“约束力”。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可删除“围绕”;二是成分残缺,可在“共和”后添加“的目标”。A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B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C项,“实现……方向”动宾搭配不当。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①处,由前文的“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和后文的“简单得多”“只要……就行”可知,这里针对的是地位低的人,所以可填“对普通百姓来说”。
②处,由前文可知,在孝道方面,对天子要求最高,其次是诸侯,最后是百姓,再结合后文的“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可知,此处应填“地位越高”之类的内容。第三单元
9.1《陈情表》
1.(2022秋·青海海南·高二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ó)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ò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ě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ěi)
2.(2022春·天津西青·高二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皇天厚土,实所共鉴。
B.外无期功强进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D.臣以险畔,夙遭悯凶
3.(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诗文中,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一句是( )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周 《逍遥游》)
(2022秋·陕西榆林·高二绥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陈情表》,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5.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7.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
B.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但以刘日薄西山 报养刘之日短也
8.下列句子中的“见”字,与例句中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A.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9.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猥以微贱 ②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特下”、“切峻”、“责臣”、“催臣”、“逼迫”、“临门”、“急于星火”,这一连串动作情势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晋武帝征召的心切,州郡长官执行命令的坚决。
B.“臣欲奉诏奔驰”一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恨不能立即奔赴京都,上任就职,以效忠武帝的焦急心情。同时,作者这样写是想让武帝知道自己确实想有所作为,以不负武帝的一番器重之心和眷爱之情。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忠心令人叹服。
C.“则刘病日笃”一句,用“则”字一转,再次摆出自己的困难。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
(2022春·广东珠海·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狠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
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
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
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1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
A.忠孝难全,进退两难。李密《陈情表》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的难处,婉拒皇帝的征召。
B.年少为官,颇有辩才。李密年少即在蜀汉做郎官,常出使吴国,口才很好,被人称赞。
C.士之有名,知识广博。李密细致解说历史人物和文献知识,妥帖合理,深得皇帝肯定。
D.怀才不遇,牢骚失官。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能回朝内做官而不能,因怨言被罢官免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5.根据两个文本,分析和概括李密的“孝”体现在哪些万面。
16.(2022秋·北京海淀·高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突出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达了无限感激之情。
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
C.李密用迂回曲折的语言,申述自己未敢违逆君命,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双全的矛盾心情。
D.李密追述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希图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
(2022春·广东深圳·高一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其_________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重在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富且贵,如果缺乏自我_________,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地位不保。( ① ),则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 ② ),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 事必躬亲 临深履薄 控制力
B.针对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控制力
C.针对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约束力
D.面对 身体力行 临深履薄 约束力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19.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