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三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侧重训练学生的两项能力:1.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2.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在《那个星期天》文本后,教材又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意在加强同学们对本单元两篇文本、两种表达方式的巩固和运用。教学中,应该沿着“赏析---理解---模仿---评议---内化”的教学环节有序展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2.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三、教学重难点
1.回顾和掌握两种常见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2.能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搜集课内外符合两种表达方式的句段。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回顾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复习两篇课文表达方式的异同。
(二)交流平台
1.自主阅读课本第48页的“交流平台”,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明确两种常见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式(借物抒情、直抒胸臆)。
3.结合具体的句段,更深入的掌握两种表达方式。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匆匆》中,朱自清先生用了五个问句,直接抒发自己对时间流逝的不甘和无奈,这种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表达方式便是我们刚刚读到的第二种表达方式,我们通常简称它为“直抒胸臆”。
(2)“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本段文字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字质朴感人,你们说说他用的是哪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呢?(直抒胸臆)
(3)“这段时光不好挨。……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这段文字,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寻找蚁穴”这些举动,真实自然的表达了小史铁生等待妈妈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他把这些情感融入具体的动作、事物中去,这种表达方式便是我们刚刚读到的第一种表达方式,我们通常简称它为“借物抒情”。
(三)初试身手
1.读一读两个小片段,你发现了什么?
(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2.出示题目要求,给孩子们提示:
(1)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选好寄情事物,符合真实情境。
(3)恰当运用修辞,叙写生动形象。
3.出示题目,学习审题,交流收获。
4.出示示例片段,师生评议。
作业设计
修改、抄写自己的习作片段。
板书设计
真情实感
直抒胸臆 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