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18: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枫桥夜泊》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从其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读准“泊”这个多音字,理解诗句中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掌握诗歌大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师: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写秋天的古诗多?
(学生充分回答,教师注意鼓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枫桥夜泊 张继)
2.题解:
“泊”: 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3.走进作者。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4.解读诗意
(1)学生结合释义说说诗歌的意思。
(2)教师展示: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2.师:这些都是诗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什么字呢?
学生齐读全诗。
3.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5.师:联系到张继身上,你从“客”这个字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张继怎样的感情?师:假如你就是诗人,你就在客船上,远处传来寒山寺那悠远的钟声,自己的心情是难以言说,读吧,读出那种味道,读得像寒山寺的钟声,余音绕梁,绵延悠长。(学生带着感情读)
师: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忧愁,带着这种感觉读读整首诗,来理解张继那难眠的一夜。(乐曲伴奏)(学生读,读得凄清,读得悲伤)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继吗?
师:张继,你为什么这么愁?(生答)
师:故乡襄阳与姑苏相隔千里,故乡的生活那么美好,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想象,回答)
师: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但在这里只有……
生接读:(课件出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师:诗人张继除了这些“愁”外,还有更大的一“愁”,想知道吗?
出示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品
1.小结: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一起来分享一下。
本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作业:1.背诵这首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