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____即景》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写作。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景物,积累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白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来描绘这美好之景。
二、明确要求
1.阅读本次习作内容,想一想,这篇作文可以写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在习作中圈点勾画出相关内容。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2.写作技巧
思考: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佳作?
(1)选好景物要描写的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事物。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
(2)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①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
②写出细节,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③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
(3)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静态描写,要写出景物的外形、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进行细致描绘,使景物传神、生动、鲜活。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时加入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会使景物描写更加言之有物,使景物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
三、佳作欣赏
1.教师投影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议、修改。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1)学生互评
(2)佳作欣赏
夏日即景
一年中最可爱的风,莫过于夏日的风了。①不是吗?当人们在酷暑难耐之时,不是首先想到她吗?②瞧,她来了!
清晨,当第一缕夏日的风吹过花丛,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花香。泥土也不甘示弱,于是,花香掺和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清晨这纯净的风里,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无比舒畅……
中午,骄阳似火,空气里仿佛有一团火。小草蔫了,树叶也耷拉着脑袋。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浃背,沉重地喘着粗气。他们此时多么需要风啊!这时,风来了,轻轻地来了,拂过万物,好似一股清凉的甘露沁入人们的心田。
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躺在院的长椅上,光着肚皮,赤着脚。风吹到肚皮上,凉丝丝的。在晚风的轻拂下,孩子们望着天空,挥动着小手,咿咿呀呀地数着星星。④
啊,这可爱的风,你是炎炎夏日的美丽使者,给清晨的大地带来了芳香,为农民送去了凉爽,让孩子倍感童年的欢乐……⑤
啊!我爱夏日的风。
句段赏析:
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②两个反问句,引起人们对夏日的风的美好遐想。
③中午的骄阳的确令人难受,但一股清凉的风带给人们无限的快意。
④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孩子们夜晚乘凉的景象,画面感十足。
⑤比喻句的使用让人感受到风的可爱。
总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夏日的风的可爱,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结尾处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夏日的风的喜爱之情。4.自我完善修改。
四、课堂小结
相信在这节课的学习后,同学们一定对写好本次习作充满信心了吧!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次习作学习。
五、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习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