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6 11: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平均分(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方式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自我调整
策略 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手段 教具:挂图。学具:小棒。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平均分(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自我调整
序号 个性化教学过程 自我调整
一、二、三、四、五、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P12主题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1)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这里有6颗糖,分成3份,你打算怎么分?(2)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交流分配结果。(4)说一说:大家听了分的结果,你想说什么?(5)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应该每份同样多”。(6)请学生重新平均分配。(7)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2、巩固“平均分”:(1)第7页“做一做”第1题:①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②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2)第7页“做一做”第2题:①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枫叶?(16片)②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3、★探究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出示例题: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分一分。(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1: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学生2: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学生3:用口诀想,三五十五,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正好分完。(4)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第8页做一做:(1)学生审题。(2)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瓶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2)说一说:怎样分的。2、●练习二第1题:(1)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3)集体交流。3、练习二第2题:(1)读题,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如有难度,可以用小棒摆了再填。(3)交流答案和想法。(4)教具演示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4、★拓展练习,提升对“平均分“的应用:(1)出示:有12个梨,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梨?(2)问:如果增加1个盘子,这几个梨还能平均分吗?每盘几个?学生摆一摆。(3)问:通过两次分梨,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通过看、摆、议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分的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分的越多。课堂小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的例子很多,请大家课后用喜欢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作业设计:A、摆一摆、填一填:1、小猴分香蕉,一共有12个香蕉,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个香蕉。2、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分,每份有( )根小棒。3、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个圆卡片。4、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块。5、有9个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B、★图形表示数:1、 + =88,像这样和是88的算式有( )对。2、在( )里填入同一个数,使等式成立。 ( )+( )=( )×( )
主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