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说课稿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兼爱》说课稿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6 06: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兼爱》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来说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兼爱》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领悟各家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妙处,并思考先秦诸子思想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这一单元的3课对应儒家、道家、墨家三个学派,对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学生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对于墨家思想知之甚少。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并称“显学”,“兼爱”又是墨子思想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在墨家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兼爱》虽然是一篇自读文章,但还是设计了一个课时教学。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了一定文言基础,能大致读懂文言句子,但是理解能力不够,仍停留在表面,诸子散文的思想含蓄难懂,给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理念
1.坚持“心中有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堂教学致力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2.做到“眼中有人”:教学基于“将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的理念,巧设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课堂的主角;
3.力求“手中有法”:所谓“手中有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艺术化地指导和引导。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体验法”“思维导图法”“启发诱导法”“合作探究法”等,以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墨子的主要思想。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文章的说理结构,明确本文的中心观点为“天下兼相爱则治”;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举例说理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探究本文注重逻辑,质朴深刻的说理之美;领会墨子“意质语显,逻辑清晰”的写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明辩儒家“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异同,建立“大爱”的情怀;思考“兼爱”学说的启发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由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引出墨家思想,导入课题《兼爱》
(二)知人论世:由学生介绍墨子其人其书,及其产生时代背景,教师对墨子的主要思想进行补充。
(三)诵读检测:诵读文本环节由学生接力诵读,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四)文本研读:围绕课前任务“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突破教学重难点,小组讨论绘制的思维导图并黑板展示,教师结合学生的黑板展示进行逐段讲解点拨,既积累了重点字词,也理清文章的说理思路,明确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
第一段: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说理,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观点,为下文引出“不兼爱”的乱象做了铺垫。
第二段:本段的中心句是“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从父子兄弟君臣不相爱,扩展到盗贼横行、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的现象,从小到大,层层深入,逐一分析,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第三段:本段运用了假设、排比、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 则天下治”的观点。
作者采用排比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第四段: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写作特色:理清思路后,联系相关背景,理解墨子的写作特色“意质语显,逻辑清晰”。
拓展延伸:立足整个单元所学设计了两个任务:
1.学完本单元文章后,你是否体悟到先秦诸子的思想智慧?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精髓。
2.某校文学社团开展“感动心灵的先秦诸子”评选活动,请从下列人选中任选一位写一段推介词。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人物的思想或作品相符,至少运用两种修辞。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
五、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清晰,各个环节紧扣目标展开,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教学方法灵活,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教学有实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还有待提高,课堂节奏还有待调控。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