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5 23:3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碉房 D.吊脚楼
2.“跳进黄河洗不清”与黄土高原相关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水土流失 D.开发历史
3.甲、乙、丙演示图,显示了森林、草地所具有的哪些作用
①防风固沙②防止水土流失
③涵养水源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煤炭资源缺乏 C.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D.生态环境良好
5.治理上述环境问题的生物措施是 ( )
A.修挡大坝 B.修筑梯田 C.植树种草 D.平整土地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内人多地少 B.农耕区主要集中在黄土卯上
C.生态环境脆弱 D.村落集中在黄土梁上
结合下列四个省区轮廓及山脉分布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四个省区中,所在地区黄土广布、沟壑纵横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8.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分界线的是( )
A.祁连山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脉 D.秦岭
9.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B.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C.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D.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0.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B.黄土高原的“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
C.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比较容易恢复
11.“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歌曲,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地黄土广布,利于开挖窑洞
B.当地气候干燥,年温差大,窑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湿润
C.黄土的垂直解理发育,使得窑洞不易坍塌
D.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十分丰富,有利于开挖窑洞
1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B.黄土高原缺乏植被保护
C.黄土高原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D.黄土高原的人们建窑洞,把土层结构破坏了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14.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制止滥垦滥伐
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D.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云贵高原 D.江南丘陵
16.红军在陕北吴起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
A.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B.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反坡梯田是指梯田田面坡向与山坡方向相反,修筑形式为外高内低,使雨季降水顺坡聚集在反坡梯田内,可有效地防止大雨冲刷梯田土壤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适合在黄土高原地区应用。读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在黄土高原修筑反坡梯田的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放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
A.修路采矿 B.利于种子萌发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地理实验是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某中学在学习黄土高原时设计的地理实验活动。结合材料,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为了探究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设计了一组水土流失演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四组演示实验说明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别是( )
A.土质、降水、地形、植被 B.植被、土质、地形、降水
C.植被、地形、降水、土质 D.植被、土质、降水、地形
20.实验后同学们提出了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带平整土地,开垦农田
B.在缓坡地带种植树木和牧草
C.在陡坡地带修建梯田,种植玉米和小麦
D.在山脚地带修建挡土坝、护坡坝
二、解答题
21.读“黄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少,经常发生的灾害是 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 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②是________平原。
(3)图中兰州、郑州、济南三座城市共同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
(4)图中调水工程(东线),解决的是我国的水资源________(空间/时间)分布不均。
(5)图中③所在的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B
【详解】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上,当地居民依据黄土比较干燥,直立性且不易崩塌的特性,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故选B。
2.C
【详解】黄河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黄河泥沙颗粒比较小,容易形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上还真不易洗净呢故;故C符合题意。
3.A
【详解】读图可知,甲图植被茂盛,树木较多,降雨时水分和泥土的流失少;乙图树木较少,降雨时水分和泥土的流失较多;丙图没有植被,降雨时水分和泥沙的流失最大。因此森林草原具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故选A。
4.C
【详解】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C正确;黄土高原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A错误;黄土高原的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B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严重、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较差,D错误。故选C。
5.C
【详解】试题分析: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其中植树造林属于生物措施,修建梯田和修挡土坝属于工程措施,故选C.
6.C
【详解】试题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故选C.
7.读图可得,甲是甘肃省,乙是黑龙江省,丙是山西省,丁是陕西省,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读图可知山西省和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上,故答案选择C。
8.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故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分界线的是秦岭,故答案选择D。
9.C
【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筑路等。
10.D
【详解】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故A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土壤贫瘠,破坏容易,但是不宜恢复。故选D。
11.D
【详解】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分布广,土层呈垂直结构,有利于开挖窑洞,也不易坍塌;当地气候干燥,年温差大,窑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湿润;当地降水少,故选D。
12.D
【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黄土高原缺乏植被保护、黄土高原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等,黄土高原的窑洞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是利用了黄土直立、不易崩塌的特性而开凿的.根据题意.故选:D。
1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破坏植被、开垦陡坡、开矿等人为原因。
14.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做好水土保持。
15.结合所学知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大渡河是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长江上游。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长江上游河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结合所学知识,红军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景观,A错误;“地形崎岖,森林茂密”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的自然景观,B错误;“地势高峻,雪山连绵”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C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D正确。故选D。
17.读材料可知,修筑反坡梯田可有效地防止大雨冲刷梯田土壤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易受雨水冲刷,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不是修筑反坡梯田的直接原因。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反坡梯田的梯田田面坡向与山坡方向相反,修筑形式为外高内低,使雨季降水顺坡聚集在反坡梯田内,可有效地防止大雨冲刷梯田土壤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修建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所以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与ABD无关,故选C。
19.读图可得,甲组实验说明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乙组实验说明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丙组实验是在同样土壤性质条件,同样的植被条件,同等坡度,降水强度大的,杯内沙土量多,说明在相同条件下,降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丁组实验说明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综上所述故D正确。故选D。
20.近几十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梯田、种植树木和优质牧草等,陡坡植树种草,山脚下修建土坝、护坡坝,塬顶平地平整土地,开垦农田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在陡坡地带修建梯田,种植玉米和小麦会造成水土流失。故选C。
21.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下游以华北平原为主,夏春季节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少,华北平原农作物需水量大,多出现旱灾。
(2)
读图可知,黄河在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时,先后冲积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大平原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瓜果粮棉生长的非常好,形成了如今的“塞上江南”,读图可知,图中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
(3)
读图可知,兰州、郑州、济南均位于黄河沿岸。
(4)
读图可知,调水工程(东线)是我国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而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解决的是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兴修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的主要措施。
(5)
读图可知,图中③所在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暴雨集中,受到雨水的冲刷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